新浪新闻

向电视人的自恋大开杀戒

时代信报

关注

马及人大话《雾都夜话》

这……不是电视剧,

这是真人真事,

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

  听到这段熟悉的方言,在重庆,恐怕连3岁的小孩都知道,《雾都夜话》开演了。不错,这段方言正是现在《雾都夜 话》的开场白。

  金洪离开之后,马及人将《雾都夜话》作了很大的调整,其中最大的一个举措是:取消了主持人,然后以旁白的形式 ——“一个抽象的形”来串联故事。

自己不看

自己做的节目

  马及人的办公室在电视台18楼,窗外,暑热难耐,强光透过玻璃窗及窗帘,打在他靠窗一边的脸上,另一边脸,显 得有些暗。

  他说话时,手势有些张扬,情绪有些激动。“《雾都夜话》最大的功劳是砸碎了电视人的自恋情结。”他说,“当时 电视大多是一些不懂电视的人在做,这些人以自己的喜恶来判断观众的喜恶,一种严重的自恋情结,完全是在‘强奸’民意。 ”

他指了指墙壁的两边。一边一排斗大的文字,简明扼要地道出了《雾都夜话》的栏目宗旨:

我们的主体观众是中下层。

我们的忠实观众是女人。

  老马解释,“几个人吵菜,千百人吃,众口难调!既然众口难调,就要调和大部分人的胃口。走在街上,你问问,是 哪些人在天天晚上守着频道看电视?老太婆、离退休人员、小市民、农民……这些才是电视的主体观众!”

  “而女人,情感稳定,对审美的追求苛刻度低于男人,忠实度比较高。并且,越是地位高的女人,越可能被情感、爱 情、家庭抛弃,情感空虚,她们能在《雾都夜话》里得到宣泄并了却心思。”

  “什么是三贴近?《雾都夜话》的主要功绩就在于:它是中国最早自我追求三贴近的电视栏目;也是中国最早最成功 的电视栏目剧,其模式已被全国各地的电台、电视台、平面媒体广泛应用。”马及人将手势略作停顿,“针对《雾都夜话》这 种对平民化的主动追求,10年前曾有一位领导这样评价:一个无聊的人,创造了一个无聊的栏目,吸引了一大群无聊的观众 。这正是——一个无聊的领导,说了一句无聊的话,得罪了一大群无聊的观众!”

  “做电视节目一定不能做自己喜欢的,应该做别人喜欢的。”老马笑言,“其实,我做的节目我自己经常都不看!”

主持人形象

束缚观众想象力

  1998年1月,“络儿胡”金洪离开《雾都夜话》,之后,观众熟悉的“繁星点点”的普通话开场白被“这不是电 视剧”的重庆方言取代。这段方言,是《雾都夜话》的导演刘昌淮的声音。

  据熟悉当年《雾都夜话》的人说,其实,金洪离开以后,老马曾广泛地招贤纳才,想重新物色一位主持人以填补金洪 留下的空缺,但是,由于金洪的形象太有特色并深入人心,多位“青年才俊”来试镜以后,都无法达到要求,结果,老马被迫 放弃了主持人,改变了节目的形式。

  但是,马及人的说法却不同。“主持人的形象太具像,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节目的一切,为了让人们不过分把自己的 喜爱和激情倾注到主持人身上,”他有意识地将主持人的形象虚化为一个隐在后面的讲故事的老者,“一个看不到、摸不着却 听得到,一个未客观存在却又处处存在的抽象形象,像过去的章回体小说,”老马说,“这个人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但其精 气神却从未消失过,伴随着他的旁白,故事一直在延伸。”

  “主持人的形象束缚了观众,更多的人关注主持人,使主持人对栏目也有制约。”老马认为,有的人喜欢主持人,有 的人不喜欢主持人,干脆就将主持人取消。

  1998年10月1日,重庆电视台上卫星,更广泛的观众群,对《雾都夜话》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之后,老马有意 识地对《雾都夜话》的题材进行拓宽尝试,“模式相对固定,题材内容多变。”“《雾都夜话》现在的风格,更加电视剧化、 艺术化,离纪实性越来越远。”金洪评价。

  2004年3月,针对观众普遍反映栏目时间太短的问题,重庆电视台对《雾都夜话》的播出时间和长度做了调整, 调整以后,每周六晚上黄金时段首播,每次播出上下集。

栏目组导演

全都在写剧本

  采访中,老马一直强调:“《雾都夜话》栏目开办以来,最大的问题是剧本,对一般的导演,剧本写到五、六分意思 就不错了,而我起码要将其改到七、八分才能拍摄。”他说,“有时半夜三更也会惊出一身冷汗。”

  “我们的导演现在全都在写本子。不信?我马上打个电话,你自己听”。老马随即接通电话,免提坏了,他顺手将听 筒朝向记者,“x导演吗,在干什么呀?写剧本呀!那赶紧吧。”

  问及《雾都夜话》今后有什么打算,老马说,“尽毕生最大努力,维系一天算一天吧。这个专业性太强了,对个人的 想象力、生活阅历和技巧要求都非常高,看似轻松,实际是个苦差。”他说,“我一走,结果很难想象”

据了解,至今,马及人和《雾都夜话》栏目仍与重庆电视台维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关系。

  最后,他说,我离不开老百姓,舍不得自己创的一片天地,因此,一直在坚持。同时,母亲的支持,也对他鼓励不小 。

  马及人母亲今年已经87岁,曾经是教师,听说是以收视率来衡量老马的节目,于是挨个挨个地打电话给以前的学生 ,叫他们准时收看。而她自己,虽然戴上助听器也听不太清楚,但每到《雾都夜话》的播出时间,总会搬上一个小凳子坐到电 视机屏幕跟前,看上面的文字。第二天吃饭时,母亲会郑重其事地评价头天节目的得失。

  “《雾都夜话》的节目虽说不上有多么高的艺术品质,但是实在。”老马说,在2004年的全国情景剧产业研讨会 上,《雾都夜话》被称为“第一个敢向电视剧宣战的电视栏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