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污染影响观测效果,紫金山天文台略显冷清

南京报业网

关注

【金陵晚报报道】紫金山天文台,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在这里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了太多的天文景象。昨天记者本来以为,人类首次撞击彗星的天文观测活动会在“紫台”进行,没想到记者赶到紫金山天文台时,天文台十分冷清。

“大部队”赶往外地观天

当记者走进天文台科普部办公室时,里面的专家正坐在电脑前观看10分钟前撞击器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图片。科普人员说,这次集中观测放在了盱眙观测站进行,大家都已经出发去盱眙了。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次“易地”观测是因为南京大气污染和光污染严重,已经使其丧失了最佳观测点。他进一步介绍,紫金山天文台虽地处南京城东紫金山的第三峰,但近20年来,由于大型设施的强光辐射,观测能见度严重下降,以致到了无法进行大规模光学和射电天文望远镜科研观测的地步。他说:“现在的空气污染很厉害,平时都很难进行观测,前两天刮大风,能见度才变好,站在天文台上可以看到长江以及江面上的桥!”记者在天文台的四周向远处眺望,果然发现四周尽管郁郁葱葱,但空气中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远方的建筑物十分朦胧。

南京夜空星星渐绝迹

这位负责人说,观测任何天文现象,都需要天空非常黑才行,可现在南京夜晚能看到的星星已经很少了,在新街口抬头望,星星仿佛绝迹了。据介绍,简单说来,如要严格地调节和控制照明对紫金山天文观测的影响,需以紫金山为半径,10公里范围内室外照明灯光应小于100瓦,且禁用泛光照明。这时,当天空中星星可见度为7级时,能看到的星星有7000颗。而光污染已使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观测深受其害。据悉,现在紫金山天文台那里的天顶极限星等(在晴朗无月的夜间,用望远镜观察天顶附近的最暗星的星等,称为天顶极限星等)只有4等,亮度比以往逊色了很多。当天空中星星可见度为2级时,只能看到20至30颗星星。而且光污染还使天文望远镜贬值,一台价值5亿元的4米口径的大型望远镜的使用价值甚至只等于原来天空亮度背景下的价值2000万元的1米口径望远镜。记者了解到,这次人类首次撞击彗星的壮举,“紫台”不是不能观测到,设备和技术等完全可以达到要求,并且也有可能观测到被撞击后增亮几十倍的坦普尔1号彗星,但是“紫台”权衡再三后,还是将观测移至盱眙站进行。

询问电话接到手软

在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采访时,工作人员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都是热心的南京市民来询问情况的。晚上能不能到天文台来进行观测,向什么方向观测有可能发现增亮的坦普尔1号彗星,城区内哪儿是最佳观测点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然而,非常遗憾的是,科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紫金山天文台不组织市民观测。晚上8点钟后天全黑下来,市民和天文爱好者通过天文望远镜朝西看本可以看到坦普尔1号彗星,但事实上,因为环境污染,南京市区内根本就没有合适天文观测的地方,郊县也达不到要求。(于飞)(编辑 晨光)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