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招华制毒逃亡路(组图)
刘招华,1965年3月5日生于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39年后的2004年,此人作为国内在逃五大毒枭之首,被中国警方悬红缉拿,30万元奖金亦是前所未有。
据11月24日国家公安部在北京公开发布的信息,刘招华涉嫌生产、贩卖的冰毒数量超过14吨,其中12吨被警方查获。这12吨冰毒相当于1999年全球其他国家缴获数的总和,如果卖到美国,市值55亿美元。
事发福州
两同伙畏罪招供
1996年6月,有线人举报,刘的两名同伙陈文印、张明辉二人要兜售毒品,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立即查办此案。7月5日上午两人在福州市工业展览中心门口落网。
但两名毒贩当时称,供毒者是一个潘姓台湾商人,但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联系方式。直到1996年底,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陈文印、张明辉死刑。获知这一消息,二人才供出,刘招华是供货人。
初次脱逃
小舅子被判藏毒
福安市赛岐镇苏阳村赛江之畔,刘招华当年的制毒场地以一栋三层黄色琉璃瓦别墅为中心。
此地前临赛江,后面是一座小山,工厂离最近的村庄也有700多米,其间仅有一条一米宽的陆路相连。如此选址,显然即具隐蔽性,又可得水运之便。
“当时外面有高高的围墙,而且养了六七条大狼狗,我们根本不敢走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同行的赛岐镇警察则介绍:“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地下室,面积足够搞一个冰毒制造厂了。
1997年1月9日,当福安警方冲进这里时,这里只剩下两大卡车的设备———两名同伙早在半年前落网,刘招华的初次脱逃有充裕的时间。
制毒点的暴露是由于刘的小舅子吴某被抓获,正是吴某将5公斤冰毒交到了陈文印、张明辉手中。口供反映出,此前行动中查获的5公斤冰毒被认为是刘招华的第一批产品。全部的生产量是15公斤,缴获之外的10公斤冰毒,在两同伙被抓后,刘招华指令吴某全部销毁。
“但到法庭上,跟律师见面后的吴某却翻供了,死活不认账,”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办案民警许克度(化名)介绍,由于刘招华也没有抓到,最后因证据不足,法院判处吴某三年有期徒刑,缓期5年执行。而陈文印、张明辉二人也因举报属实有功,死刑减为无期徒刑。
1997年2月,福州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制造贩卖毒品罪批捕刘招华,至今,他已在逃近8年。
钻研制毒
登门请教西安教授
事实上,在抓获吴某之后,福州警方对刘招华制毒行为的确认,还费了一番周折。
赛江边的窝点中发现了反应炉、压缩机、蒸馏设备,但问题在于:这些设备可以生产毒品,但何以见得它们一定是用来制毒?
刘招华的这个工厂对外宣称是制造洋葱晶,福安市赛岐镇本地的工商、公安部门去看过多次,没有看出破绽,赛岐镇前进街居委会的陈胜平书记告诉记者:“那时我有车,他还经常到我那里雇车拉洋葱进去,但没见生产出过洋葱晶。”但警方随即在那栋别墅里找到了大量票据、发票,其中有几张是从北京购买苯基丙酮的发票,购买量有好几吨,此外,还找到了介绍冰毒生产流程、生产配方的书籍。
此后,福建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一位工程师,根据苯基丙酮发票和现场设备照片出具了书面意见,认定刘招华确系生产冰毒。
另一个证据出现在1997年6月,西安警方接到了当地某大学一退休教授的举报:有个福建人曾到他家里请教过甲基苯丙胺的结晶问题,说他们研制的甲基苯丙胺无法结晶,当时还带了一瓶液体过去。西安警方据此线索到福州调查,证实向教授请教的人就是刘招华。
教授一番点拨后,来人当场奉上5000元钱,事后又汇去5000元。
一般人制造冰毒都使用麻黄素,但刘招华开始制毒之时,国家对麻黄素已控制很紧,而他制毒没有使用麻黄素。许克度介绍,当时全国查获的制造冰毒案件中,只有两人没有使用麻黄素,刘招华是其中之一。
相关事实是,在刘家里,有关化学书籍有一米多高。
移师广东
全球最大冰毒案
福安事发后,刘招华再次进入警方视线,已是1999年。
当年7月28日,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立案查处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大的一个贩毒团伙—————谭晓林跨境贩毒团伙,案件侦破中,警方同时查获了刘招华制造的当时全球最大数量冰毒案,由于两案之间的关联,被并称为“7·28”案件。
1999年11月,谭晓林指使团伙人员将一批海洛因运到广州白云机场一处停车场,并请广东贩毒分子陈炳锡帮忙联系买主,11月4日成交时被警方破获。
警方在缴获谭晓林团伙的119.2公斤海洛因时,意外发现附近另一仓库情况异常,打开一看,发现成箱冰毒,共重12吨。
事后调查显示,这批当年全球最大宗冰毒是在宁夏生产的,操纵者正是刘招华。
1996年福安败露后,刘招华跑到广东普宁,找到当地毒贩陈炳锡,刘提供技术,陈出资金,在普宁开办了第二家冰毒工厂。在普宁流沙镇生产了一个月后,冰毒工厂排出的废水毒死了鱼塘里的鱼,当地村民向上举报。
1998年10月,陈炳锡指使他的司机罗建光等5个广东普宁人前往广东普宁,将陈炳锡和刘招华购置的制造冰毒设备转移到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沙渠口牧工商联合公司隶属的一个农药厂房内,交由刘招华组织安装并进行冰毒制造,这5人在刘招华的组织策划下,通过化学合成方法进行冰毒制造,并由罗建光将制造好的冰毒从银川运回广州和普宁销售,从1999年1月到11月,共生产了14吨,其中有12吨运往广州被发现。
在随后的侦查中,公安机关了解到,宁夏这个制毒厂的设备已经被装上了卡车,其中7车被移转到上海浦东,1车被拉到福建南平。
1999年,公安部向全国范围发布了对刘招华的通缉令,至2003年11月7日,刘招华的合作者陈炳锡被警方抓获,今年6月25日,毒枭谭晓林伏法,而刘招华仍然逍遥法外。
投资僻壤
被疑伺机制毒
2000年3月15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城关派出所的辖区居民档案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李森青的男子。他是从同县的龙水镇“农转非”而来,却不是土生土长的龙水镇人,镇上的居民根本不认识他。
今年11月24日,秘密被公安部的悬赏通缉令揭开。令全州当地许多官员尴尬的是,他们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亲热相呼几年的“李总”,正是大毒枭刘招华。
记者通过有关渠道获悉,刘招华获得全州合法身份经历一番周折:2000年,他通过两名中介从龙水镇同安村委获得盖章证明,证明刘招华等人是本村人,但户口登记中漏登了,然后到龙水派出所上户口,随后以农转非名义转入全州镇,入户城关派出所。
目前,一名中介已被警方抓获,但起关键作用的另一中介闻风而逃。刘招华以“李森青”之名出现后,先是在桂林市郊购置了一套二手3层小别墅,2001年9月在桂林高新区创建桂林市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7人,刘任董事长。
2002年2月17日,临桂县政府同意森森公司对该县凤凰林场的整体租赁经营种植权。根据这份协议,林场1600多公顷林地几乎全部租赁给森森公司,用于红豆杉种植和深加工。
这次改制得到了广西自治区林业局的赞同,但在批复中要求把70年租赁期降为国家规定的50年,同时提出“要规范森林公安的管理,原场内森林公安机构不得随林地租赁,应上收到所在县森林公安机构统一管理”。可以认为自治区林业局的要求扭转了林场派出所“沦为刘招华私家保镖”的苗头。在批复下达前,凤凰林场林业派出所被明文要求“负责生产厂区、林区和乙方人员(森森公司)及财产的安全”,并“由乙方承担每年8万元的费用”。
文件下达后,林场派出所4名警员开始从县财政领工资,刘招华每年支付的8万元费用取消。
来临桂投资之前,刘招华已经和百余公里外的龙胜县有了接触。2002年,他开始在这个县的平等乡种植红豆杉。2003年5月,刘招华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远的两江镇白岩村,宣称准备投资8000多万元在这里兴建洋葱素加工项目,并与两江镇政府签订了落户办厂协议。
大约从2003年下半年起,刘招华基本停止继续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刘招华曾要求两江镇整平拓宽一个山洞,说是用做冷库,要能开进汽车。如今,一些村民认为此举是刘再次伺机制造冰毒。而另一个投资地平等乡是龙胜最偏远的山乡,如果制毒隐蔽性也很好。
12月8日,记者从两江镇搭乘三轮摩的前往白岩村,找到了那个山洞。洞口原本只能一人匍匐爬进,现在已是豁然开朗,里面高约3层楼,面积有篮球场那么大。
再次脱逃于桂林五口之家
漓江花园185号,是刘招华在桂林的落脚地。这也是森森公司的注册地址。在这里,刘招华与一位名叫周倩的女子以夫妻身份出入。同住者还有李华和周杰,据警方对外消息,他们分别是刘招华和周倩的表弟,周倩是福建建阳人,她如何和刘招华走到一起,目前尚不明了。
大约在2002年,周倩生下一男孩,取名彬彬。邻居最后一次见到刘招华是今年11月22日下午,他牵着儿子的手在花园大门旁走动,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邻居说,第二天傍晚,周倩开车去幼儿园接儿子的时候,几名警察守候在她家门口。“周倩回来时远远看到,就不敢进家门,直接跑掉了。”
第二天上午,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刘招华悬赏20万元通缉(海南警方后追加10万)。但公布的照片还是刘的早期相貌,直到4天后的海南省公安厅通缉令,上面才出现了警方掌握的近照,上面刘招华脸部明显发胖,剪了平头,还戴着眼镜。
11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发布通缉令时,还未掌握周杰的照片。几天后,广东方面的通缉令才补上了这一缺陷。
种种迹象表明,当过兵、做过法警的刘招华,躲避警方追捕的能力非同一般。
许克度为刘招华的案子曾与多地警方接触过,发现刘招华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一张关系网,能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这些人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而且,刘招华的消息很灵通,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刘招华就能察觉,并迅速将银行里的钱划走,很难冻结他的钱,也就很难摧毁他的经济基础。
生于贫困“自小善于利用人”
周倩并非刘招华结发之妻,刘招华在福建原有妻儿。刘招华事发后,妻子吴云青已经皈依佛门,12岁的儿子则由四姐刘月春看养。在他出逃时,母亲也于1998年去世。
生于1965年的刘招华家里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曾于1983年到1985年在福州武警边防支队服役,1989年到1994年在福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任法警。
“聪明”,是亲友对儿时刘招华的一致评价,自小与他一起玩的刘卫平对刘招华的聪明有另一种解读,他自小善于利用别人:“我们小孩子之间经常打架,可刘招华从来不出手,只是站在一边,说谁坏谁该打之类的话。”
福安市法院原副院长钟石龙回忆,1989年刘招华退伍后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法警,刘招华工作表现积极,为人很好。法院政工科主任雷阮玲也证实,由于工作积极,刘招华1990年就被评为法院的先进工作者,1991年福安市隶属的宁德地区法院系统开展执行工作大会战,刘招华在大会战中立了三等功。
擅拉关系招商中积累人脉
1992年刘招华被抽调到县委参加招商引资工作。一个普通法警如何能进入县委视野,钟石龙、雷阮玲也不清楚,但都认为是刘招华在福安地区的广泛的人际关系帮了他的忙。
事后发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刘招华就注册了公司。并以公司的名义走私了四辆皇冠轿车。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招商引资活动时刘招华是否已产生制贩毒的念头,但招商引资过程中注册的公司正是后来的毒品工厂。
“第一桶金”来自台湾合作者?
对于刘招华最初制毒的资金来源,福安市公安局赛岐分局局长缪施健说:“听说他在服役时认识了一个台湾人,此人很有钱,出钱购买了设备。”刘招华的岳父吴瑞廉说:“他当时说要与一个台湾人合办工厂,这个台湾人到我们这里住过一段时间,我见过,当时看起来还是个中年人,大约40来岁,戴着眼镜。”
福建省公安厅缉毒总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刘招华曾在平潭县屿头派出所待过,而平潭到台湾的直线距离是祖国大陆到台湾最近的一个地方,从事后大家了解到的他与台湾人的关系来看,应该说这对刘招华是有影响的。该人士分析说,福建每年查获的与台湾之间的毒品交易案件是最多的。1998年以来,福建省警方查获的台湾与福建之间的毒品交易有近80起,涉及台湾籍的毒品贩就有170多人,去年一年台湾警方也查获了十多起。(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