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皇后大道中
1841年开埠时,香港岛只是一座山,几乎没有较大片的陆地,在滨海的地方,有一条连绵不断的小径,以方便居民的往来。
英国人统治香港以后,立即在现时的中区至东区进行填海。1842年工程完成后,滨海小路改辟为皇后大道,中区的海岸线由皇后大道中改为“海旁中”(1890年改名为“德辅道中”),东区者则由皇后大道东伸延至“海旁东”(1930年改名为“庄士敦道”)。
行政商业中心
开埠初期,不少华人居住于皇后大道中一带。可是英政府要将这一带发展为行政及商业中心,将华人居民迁徙往鸭巴甸街以西的“太平山区”,即现时的上环及西营盘一带。
皇后大道中率先开辟完成后,有人从菲律宾运来一辆马车,在此驰骋,所以皇后大道中又名为“大马路”。
到了1846年,不少著名建筑物已矗立于大马路上,如:“香港会所”(现在的娱乐行)、高等法院、库务署及邮政总局(现华人行)、颠地洋行(后来改为“香港大酒店”,现中建大厦)、屈臣氏前身的“香港大药房”(现兴玮大厦)等等。
百多年来,皇后大道中都是香港的银行区,多间银行,如第一间开业于1845年的“东藩汇理银行”,以及于稍后成立的如有利、渣打、汇丰、中国等,都在此设立它们的总部。
见证港岛成长
1840年起,当局已在大马路兴建了由第一至第三代的中环街市,而街市的附近一带,亦开办了不少海味店、办馆、杂货店、洋货店、茶叶庄等,但以烧腊店为最多,以满足日益增加之人口的需要。此现象维持了百多年,仍没多大改变。
到了20世纪,这里还开设了不少茶楼、茶居、酒家和小馆子,几成为香港的著名“食街”。而当中的“高升”、“莲香”、“金城”、“襟江”、“仁人”、“得云”等茶楼酒家,到了20世纪后期才他迁或结业。
在中环街市以西的一段大马路,亦为华人的金融区,华资银行、金铺林立。知名的大银行如恒生、永隆、广安及道亨(现“星展”)以及金饰名店的周大福等,皆发源于此,或在此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