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半小时》:看清K粉的面目(组图)
今天我们关注一种新型的毒品K粉。在重庆的一些迪厅和KTV包厢里记者看到一些女孩正在拼命地摇头,据在现场的观察,有些人持续摇头的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以上,中间没有一点停顿。这些女孩之所以会这么疯狂,是因为她们吸食了一种名叫“K粉”的毒品。提起毒品,大家马上联想到的可能是海洛因、鸦片和摇头丸等等,K粉是最近大家才听到的新名词。“K粉”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在重庆做的调查:
调查一:暗访“K粉”吸食过程
在重庆市警方的周密安排下,晚上十点,记者跟随警方人员来到位于沙坪坝的一家KTV歌城。一走进包厢,震耳欲聋的音乐便扑面而来。在这里,除了迪曲的重低音,我们再也听不清别的声音。
在昏暗的包厢里坐下不久,记者就注意到,身旁的两位女子拿出什么东西放进嘴里,并就着啤酒吞服了下去。陪同我们进入包厢的警方人员告诉我们,她们吃下去的是摇头丸。
几分钟以后,身边的两位女子象变戏法似的又捧出了一个玻璃盘子。在昏暗的烛光下,记者看到了装在盘子里的白色粉末。这时候我们意识到,今天晚上的重头戏开始上演了。
一手端着盘子,一手捏着吸管,这是吸食K粉最“标准”的动作。吸管一头放在鼻孔里,一头对准盘子里隔成长条的白色粉末,一眨的功夫,一排粉末就从盘中消失了。尽管记者事前对吸食K粉的过程已经有所耳闻,但这些女孩动作的娴熟程度,还是出乎记者的意料。
此时,包厢里的音乐也越发地震撼人心,音乐在逐渐加快加重,加入吸食者行列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两只装有白色粉末的玻璃盘,从最初的两位女孩开始,在整个包厢里来回传递着。短短半个小时时间,玻璃盘在十几个人的手里已经传递了几个来回。
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随着一名女孩的一声尖叫,包厢里的气氛开始异常地躁动起来。最先吸食K粉的那两个女孩,此时已经走到了包厢的音响前,其中一个直接趴在了电视机上,随着激烈的音乐,头开始不停地摇晃起来。
在随后的近两个小时时间里,包厢里的人们除了偶尔停下来继续吸食K粉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随着音乐不停地摇头,似乎一点都不觉得累。而始终在一旁观察的记者,已经无法忍受这震耳欲聋的音乐,借着接电话的理由,记者离开了这家歌城。
记者看到的这些吸毒女孩,看上去都很年轻,相信她们的父母和亲人看到他们吸毒后的状态,一定很疼心。那些装在盘子里的所谓“K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为什么会让这些吸食者变得如此疯狂呢?
调查:K粉调查背景:“K粉”及其危害性
在重庆市公安局毒品检测中心,检验员带领我们走进了毒品分析室。经过批准,检验员取出了警方过去收缴的毒品,为我们看到了“K粉”的真面目。检测中心的检验员告诉记者,“K粉它的化学名称就是氯铵酮,就是外面吸食的毒品,就是氯铵酮的一种盐酸盐,这就比较容易吸收。因为英文名前面有一个大写的K,然后很多人叫它K粉,现在一般是歌厅舞厅,那里面吃的都叫HI,“嗨药”一般就是这个东西。”
“K粉”的化学名称叫“氯胺酮”,其外观为纯白色细结晶体,在医学临床上一般作为麻醉剂使用。2003年,公安部将其明确列入毒品范畴。K粉的吸食方式为鼻吸或溶于饮料后饮用,能兴奋心血管,吸食过量可致死,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赖性。K粉成瘾后,在毒品作用下,吸食者会疯狂摇头,很容易摇断颈椎;同时,疯狂的摇摆还会造成心力、呼吸衰竭。吸食过量或长期吸食,可以对心、肺、神经都造成致命损伤,对中枢神经的损伤比冰毒还厉害。
据警方透露,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05万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2.2%。对于新型毒品“K粉”吸食人群的数字,目前虽然没有办法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青少年仍然是“K粉”的主要消费群体。
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的民警介绍,吸食“K粉”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摧残,在过量吸食之后,人还无法控制自己行为,所以很容易引发一系列恶性的刑事案件。从2002年在重庆第一次破获K粉案件之后,在歌舞娱乐场所吸食K粉的违法活动就一直被列入严厉打击的范围。
7月9日晚,重庆警方接到群众的举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一家KTV歌城里,有人在包厢内聚众吸食“K粉”。这一情报引起了市、区两级禁毒部门的高度重视,当晚,数名公安干警被布置到了抓捕现场,记者记录了对这伙“K粉”吸食者的抓捕全过程。
调查二:警方突袭“K粉”一族
晚上10点,记者跟随禁毒支队侦察员来到了九龙坡区杨家坪的一条街道。根据群众举报,在这家名叫“星月”的KTV歌城,有人正在包厢里吸食“K粉”。为了提前摸清情况,警方分别在歌城的前后门进行了观察,并派侦察人员进入歌城,对每一个KTV包厢的分布位置进行了探访。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侦察,警方决定返回禁毒支队,召集全队干警对这家歌城的内部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最终的抓捕方案。
一番周密部署之后,禁毒民警被分成了3个行动小组。凌晨1点钟,抓捕行动正式开始。公安干警分成两组进入星月歌城,迅速地包围了1102和1105两个包厢。
当侦察人员冲进1012包厢的时候,里面震耳欲聋的音乐还没有来得及关上,10余名正在摇头的男女显然还有反应过来。而在包厢内的茶几上,警方发现了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果盘,果盘的四周散落着大量的吸管。经鉴定,盘子里的粉末就是新型毒品“K粉”。
凌晨1点30分,抓捕行动结束。据警方透露,这次行动共抓获涉嫌吸食K粉的人员11名,其中女性7名。在连夜突审的过程中警方发现,吸食“K粉”的女孩中,最大的23岁,而最小的两人居然只有16岁!这个名叫小方(化名)的女孩,看上去还有些稚气未脱,她告诉我们,有一次吸食K粉过量之后非常难受,出现了头晕的症状。小方告诉记者,“吸完K粉后,舒服,有飘的感觉。”而她的母亲,并不知道她在吸食毒品K粉。
同样只有16岁的还有这个名叫小林(化名)的女孩,不过与前一个女孩相比,小林看上去老练了很多。她告诉记者,第一次吸食K粉是在今年的1月份,而总共吸过多少次,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小林说,“每次吸的K粉都是朋友拿的,100元钱1克。每个场子都有,那些坐在大厅沙发上面的,都是卖药的。”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吸毒者都认为,吸食K粉并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而这个16岁的少女甚至天真的告诉记者,等这次出去以后,她还会继续吸。小林说,“找一个更安全的场子,星月不是个安全的地方,被抓不是一次了。”当记者问其为什么还会继续吸时。小林的回答让记者感到惊讶。小林表示,“因为我周围的人全部都要吸,就你一个人不吸,显示你很清高。”
年仅16岁的吸毒少女十分幼稚的回答,让办案人员哭笑不得。而事实上对“K粉”吸食者的处罚,也是禁毒部门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素有“缉毒神探”之称的九龙坡区禁毒支队案件侦察组组长翁庆诚,在接受我们采访的时候,就用了“泛滥”两个字来形容目前K粉的传播趋势。翁庆诚说,“现在事实如此,K粉已经在逐步泛滥。”
在翁庆诚看来,“风险低、利润高”,是新型毒品K粉短时间内迅速蔓延的最主要原因。翁庆诚告诉记者,“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贩卖K粉的价格在我们重庆市目前的市场价格是150,160,170,180,价格不等,跟市场上的海洛因的价格基本上是一致的,甚至有时比海洛因还高,但是如果说贩卖10克海洛因可能被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那么从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律来看,真正贩卖10克K粉可能处理起来,就比较困难或者处理起来相当轻。”
公安禁毒部门告诉记者,目前在处理K粉案件中,有一个难点,根据《刑法》的规定,非法持有10克海洛因,可以追究刑事责任。而目前K粉虽已被定性为毒品,但持有多少克K粉应处以什么样的刑罚,目前法律都没有规定。但这个难点并不能阻止打击毒品的行动,禁毒的历史上,贩毒集团一直用新型毒品和新的贩毒方式,来企图逃避法律机关的惩罚,这种斗争在禁毒过程中,是由来以久的。
对于这一两年出现的新型毒品K粉,今年6月刚刚结束的全国禁毒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态度,今年缉毒执法部门将不间断地对歌舞娱乐场所吸贩K粉开展打击工作。主管部门表示,任何毒品,无论毒性的轻重,公安机关都不会放过。
重庆禁毒总队的民警介绍,抓吸毒人员容易,但真正要抓捕的是那些背后的毒犯,记者在重庆采访期间,重庆市綦江县公安禁毒大队传来消息,一个贩卖“K粉”的毒犯刚刚在綦江县落网。记者赶往了綦江县进行了调查。
调查:重庆綦江警方破获一起贩卖“K粉”案件
在綦江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我们见到了侦破这起贩卖K粉案件的副大队长袁野。在袁队长的办公桌上摆着的,就是警方刚刚从犯罪嫌疑人家中搜缴出来的毒品和作案工具。
记者:这就是你们当时发现的K粉是吗?
袁队长:氯安酮,也称为K粉。
记者:这一包有多少?
袁队长:一包是1两,50克。
记者:一共是四包,这些呢?
袁队长:这些都是大包里面分离出来的。
记者:他自己这个用来包装的?
袁队长:对,用这个机器。
记者:这个包装是什么?
袁队长:有一个包装就是真巧饼干。巧克力饼干。
记者:实际上里面装的是氯安酮?
袁队长:对。
袁队长告诉记者,早在今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警方就对犯罪嫌疑人傅超进行了监控。今年7月6日,警方得知付超刚刚从广州购进一批K粉,并在綦江县兰桂坊迪吧进行交易。经过严密布控,7月7日晚11点,禁毒民警在兰桂坊迪吧外将傅超抓获。袁队长说,“当时在他身上,我们对他进行搜查的时候,确实没有发现他身上携带摇头丸或者氯安酮。”
经过几个小时的突审,傅超交代,为了安全起见,他从不随身携带毒品,而是由其马仔代为保管,随时等候电话交易。袁队长告诉记者,“我们就叫他马上打电话,跟他马仔通话,跟他约到一个地方见面。所以说他的马仔刚接到电话过后,又到了我们动感迪厅附近,来的时候,我们把他抓获。当场在马仔身上搜出氯安酮四小包,摇头丸5克。当场缴获。”
随后,警方又乘胜追击,对傅超的住处进行了搜查。共缴获“K粉”200克,摇头丸50颗。袁野告诉记者,如果不抓获傅超,他将很有可能成为控制綦江毒品市场的头号毒犯。
经过批准,我们在綦江县看守所见到了犯罪嫌疑人傅超。面对记者,30岁的傅超始终不愿意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
记者:这次一共带回来多少克K粉?
傅超:200克。
记者:你买的价格是多少钱1克?
傅超:80。
记者:80块1克。我看你还用小包装包了,那一小包多少克?
傅超:0.5。
记者:那你那一包卖多少钱?
傅超:100。
记者:实际上合200块钱1克。你知不知道这个K粉也是毒品?
傅超:现在知道了。
记者:在什么时候不知道呢?你做这个之前不知道吗?
傅超:当时以为是兴奋剂。
记者:不知道是毒品?
傅超:他们说是什么鼻粉。
记者:你不知道吸K粉会犯法?
傅超:现在知道了。
对于傅超的采访并不十分顺利,綦江县禁毒大队副队长袁野告诉我们,由于案件尚在审理过程当中,犯罪嫌疑人目前的情绪很不稳定。因为傅超自己也很清楚,无论如何狡辩,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根据警方侦破的案件情况来看,目前重庆市场上的K粉大部分来源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经四川成都中转后进入重庆市场。在沿海一带,K粉的价格大约几十块钱,而运送到内地之后,价格翻了三到四倍,利益驱动,使得K粉迅速蔓延。目前重庆市和成都两地的公安禁毒部门已经开始联手打击贩运新型毒品的渠道。同时,基层的办案民警也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们发现,大量吸贩毒活动,都是在隐蔽性很强的一些歌舞娱乐场所的KTV包厢里进行的。所以,铲除吸毒的场所,也是禁毒部门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打击娱乐场所吸贩K粉
重庆九龙坡区禁毒支队案件组组长翁庆诚表示,“ 现在这个新型毒品和这种泛滥,主要是和娱乐场所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我个人认为,他们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翁庆诚告诉我们,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娱乐场所的老板,对于发生在自己场所内的吸贩毒活动,不但不加阻止,有的还采取纵容的态度。翁庆诚说,“从去年到今年来看,呈一种上升的趋势。据我们了解,在我们辖区,我们重庆市我们辖区,呈一种上升的趋势。可以说大多数的歌城都有不同程度的吸食新型毒品的现象发生。这些场所有一定的反侦查手段,在场所门口有放哨的,我们警察一去了,他就马上通风报信,把我们需要的搜集的证据给毁掉,吸食新型毒品的工具马上收掉,就通风报信,有这种情况发生。”
针对娱乐场所为贩卖和吸食新型毒品提供庇护的这一现状,前不久刚刚结束的重庆市禁毒工作会议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将联合行动,加强对歌舞娱乐场所的巡逻检查,同时新推出一系列防控措施,掐断毒源,严厉打击娱乐场所内的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重庆市公安局禁毒总队副总队长陶秋告诉记者,“ 对发现问题较多的一些娱乐场所,该整顿的坚决整顿,该查处的坚决查处,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吊销营业执照的要坚决吊销营业执照,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我市歌舞娱乐场所的长效机制的建立,真正杜绝在娱乐场所吸贩新型毒品的犯罪活动。”
自1997年6月直辖以来,截至2004年5月,重庆市共破获毒品案件47775起,强制戒毒80393人。
共缴获海洛因766805.7克、鸦片78989.5克、大麻95897克、咖啡因243926克、麻黄素3856克。
共缴获新型毒品摇头丸18469颗、冰毒7879克、氯胺酮(K粉)9800克。其中,2002年至今,缴获的氯胺酮(K粉)数量超过了5000克。
公安禁毒部门介绍,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吸食和贩卖K粉的违法行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量刑标准,因此,K粉这种新型毒品的非法交易正在形成一种“利润高、风险低”的局面。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家禁毒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明年正式实施的《禁毒法》中,有关“K粉”这类新型毒品的量刑标准,都将在这部法律中作出具体规定。有法可依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人们能明白毒品的危害,拒绝毒品的诱惑,远离毒品。
最后,公布一下我们的短信留言号码,13910614001,如果您有什么新闻线索,可以给我们发短信。
记者: 高杨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 《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