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香港的特色交通:山顶缆车、天星小轮和有轨电车(组图)

中国新闻网

关注
  香港经济繁荣的历史并不算很长,但很早就重视发展公共交通,在这个“弹丸之地”,如今仍在“服役”的“百岁”以上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有三种:山顶缆车、天星小轮和有轨电车。实际上,以便捷的公交来保证顺畅的人流,可能正是香港得以“百年兴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先说老大———山顶缆车,生于1888年。“山顶”,乃港岛著名景点“太平山顶”。缆车道从山脚下的中区至山顶,全长1.4公里,相对登高373米,全程7分钟,两节车厢的缆车一天来回90趟。

  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单程票价20港元,来回30港元,每年有约350万人次坐缆车、登山观景。坐在缆车里,看着两旁的建筑物“倒”于身后,你或许能找到一种感觉叫“神奇”。尽管过了百多年,山顶缆车依旧“原汁原味”:缆车轨道没变,上山原理也跟当初一样,用两根4.4厘米直径的铁缆绳“拉”上来,只不过动力系统从当初的蒸汽机变成了电机。

  再看老二———天星小轮,比“大哥”小整10岁,成天往返于维多利亚港两岸。天星小轮最早只有4艘以燃烧煤炭发动的单层船只,目前已有12艘燃烧柴油的内燃机双层船,而这12艘船的名字中都有一个“星”字,故得名“天星”。小轮停靠的码头也叫“天星码头”,维港南北各有两个,分别是港岛的中环和湾仔码头,以及九龙半岛的尖沙咀和红磡码头。在香港,天星小轮是最廉价的过海交通工具,特别是往返于中环和尖沙咀航线的下层客票,仅1.7港元,成为全香港最便宜的票价。别看便宜,它可是香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每年运输旅客2600万人次。何况对于游客来说,小轮更是欣赏维港两岸美景的绝佳工具。

  最后是有轨电车,刚满100岁。由于一直使用铃铛开路,所以港人给电车取了个很亲切的名字,叫“叮叮车”。自1904年起,“叮叮车”便穿行于港岛北部的东西沿岸,6条主要路线连接筲箕湾、跑马地和坚尼地城,路轨全长30公里,平均半里地一个电车站。作为拥有163辆电车、世界上最大的双层电车车队,有轨电车至今仍是香港最具效率和经济实惠的公共交通工具,日均接载乘客24万人次。电车还是路上的优待对象,各式车辆都有“让路”的义务,在不少路口都竖着“givewaytothetram”牌子,可见“资历老”就是不一样。最早的电车是单层,有顶没窗没门,日晒雨淋的,而且不安全,经过数次改进,如今在路上跑的电车是双层封闭式,属第四代电车,上世纪30年代已开始投入服务。而目前最新的是第五代电车,名叫“千禧新电车”,于2000年推出,数量不多,只是偶尔能在街上看到。其实,电车所经之处,不乏著名景点,像铜锣湾、时代广场、赛马场、太古广场、中环、中银、汇丰、立法会大楼、置地广场、西港中心等等,都是下车可及。只要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坐电车观光,也不失为好的选择。(作者:刘韬;来源: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