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八年扩张500倍 永和大王是如何做到的

上海侨报

关注

永和大王:从豆浆油条到资本运作的神话

上海侨报记者王建生

5万美元到2250万美元,产品是单价2元的油条、豆浆,但这仍不是永和的全部。

  在不到八年的时间里,“永和大王”从众多的台资餐饮业中脱颖而出——从名不见经传的豆浆店发展成屡获资本青睐 的餐饮巨头。这一切,林猷澳和李玉麟是如何办到的?

  如果禽流感发生在七年前,“永和大王”面对的危机是不可想象的。不过,今非昔比。在八年之后,即便是面对搅得 肯德基改变主导产品、麦当劳大幅降价的禽流感,“永和大王”也可以从容应对。

而在永和大王创始人之一、执行副总裁李玉麟灿烂的笑容里,好局面远不止这些。

2004年2月6日,香港。

  菲律宾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快乐蜂食品集团斥资2250万美元,收购了总部设在上海的永和大王公司85%的股份 ,从而成为永和大王新的控股方。

  这已经是第三个看中永和大王的资本巨头了,在此前的永和发迹史中,从李嘉诚旗下的加怡基金到世界排名第二的荷 兰霸菱基金,都无一例外地陷入对永和大王的青睐中。

而这一次,优势似乎更加明显。

快乐蜂缘何“借壳”

  在快乐蜂收购前,永和大王的股份构成为两大部分,67%股权由荷兰霸菱投资基金掌握,33%则掌握在永和大王 的两位创始人——李玉麟与林猷澳手中。这一次股权转让,除了霸菱67%股份悉数归于快乐蜂囊中,李玉麟与林猷澳手中的 18%也一并转让。

为取得这85%的控股权,快乐蜂花了2250万美元。

在快乐蜂巨资收购的背后,究竟埋藏着连锁餐饮业怎样的秘密怎样的悬念?

  2月4日,禽流感敏感时期,麦当劳宣布实施近年来最大幅度的降价活动,8项热门产品平均降价20%,最高40 %,并且是全球同步展开。

不过,这实在是一个敏感的时刻,2003年SARS席卷,2004又逢禽流感。

这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行业。连锁快餐烧钱的速度和扩张的速度同样惊人。

  2003年末,“艾德熊”餐饮连锁店在北京陷入财产被拍卖抵债的凄惨境地。这意味着,“美国快餐之父”全面退 出中国。

2004年1月19日,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餐厅总数达到1000家。

更具意味的是,2月12日,姚明在洛杉矶和麦当劳签约,成为麦当劳全球形象代言人。

而在大陆,永和大王是麦当劳不可低估的对手。

  种种迹象表明,在这样一个充满悬念和变数的行业里,竞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任何一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业界 的关注。

刚从香港归来的林猷澳不得不更频繁地面对媒体。

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核心。资本与品牌的结合——这样的局面才是令对手害怕的。

“品牌”与“团队”价值

在永和大王的两位创始人眼中,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永和大王执行总裁林猷澳告诉本报记者,“快乐蜂最看中永和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永和的经营模式,在各地都能获利 ,不像有的餐钦店在南方经营得不错,但到了北方就不行;二是永和的管理团队,永和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打造出一个很优秀 的管理团队。”

  在不同的时间里接受记者采访,副总裁李玉麟所陈述的观点与林猷澳惊人的相似。“一是品牌,永和大王赢利是可观 的;二是团队,永和大王的团队是出色的。”

  而在外界看来,快乐蜂此举意味着,在大陆餐饮连锁市场,这样的收购方式一举掌控了永和大王目前开出的80多家 分店,同时,透过永和大王了解国内快餐行业的状况,包括经验以及市场架构,在快速发展的大陆餐饮业市场分一杯羹。

从名不见经传的豆浆店发展成屡获资本青睐的餐饮巨头,永和大王的发展速度注定是餐饮业中的奇迹。

  1995年,李玉麟与林猷澳5万美金起步,从一家豆浆店,发展到目前83家店的规模;在刚刚过去的2003年 ,公司销售额达到2400万美元。

这一切,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从豆浆油条起家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李玉麟显得青春而亮丽,很难想象,她就是永和大王的另一位缔造者。

坐在静谧的咖啡屋里,创业的心路历程开始在回忆中闪现。

时光倒流。1995年12月12日,上海市长宁区水城路,诞生了永和大王的第一家餐厅。

创业的灵感来自于李玉麟的一个念头。

有天,李玉麟突然想吃豆浆油条,她去马路边的小摊点买来一尝,觉得滋味不佳,并且不够卫生。

于是李玉麟萌生了开一家质量上乘卫生清洁的豆浆店的念头,并且她找到了学企管出身的林猷澳。

从最初的5万美元投资,永和大王开始了发家史。

——“豆浆、油条、葱油饼、饭团”,永和大王“四大金刚”抓住了本土特色;

——“24小时不间断经营”,永和大王率先推出的销售理念。

由于定位准确加上理念先进,永和大王很快赢得了口碑。

  实际上,抓住了本土特色就抓住了胃口,也就抓住了钱袋子。开业后永和大王很快顾客盈门,时常从店堂到门口排出 长队。据说第一天的营业额就做到5000元,以后每天以10%的速度递增。

  在永和大王的发展史中,有一位灵魂人物不能不提及。他就是李金鹏,李玉麟的父亲,而永和大王的来历与他相关。 永和原是台北附近的一个小镇,那里的豆浆很好喝,台北很多早点店也常打永和的旗号招揽顾客,李玉麟父亲的店就叫“小永 和”。

  创业之后的李玉麟请来了父亲。当时,李金鹏所担任的职务类似于今天的技术总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李金鹏对 快乐蜂收购一事相当满意,且更多的是陷入对往事的回忆。

  据介绍,永和大王之所以出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永和大王的油条使用了他的 “秘方”。原来李金鹏初来上海 传授炸油条的技术时,发现油条总是炸得软绵绵的,后来发现由于上海的气候条件与台北不同,所以炸油条时的火候也应不一 样。经过研发,终于炸出了地道的永和大王油条。

  1996年后,很多台资餐饮业登陆上海,行业竞争骤然升温,打着“某某永和”旗号的店层出不穷,而最令人担忧 的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李玉麟想个了办法,请人把父亲的头像画下来做成LOGO,因店里的手艺都系其传授。

事实也证明,李玉麟的这一做法是颇有远见的。

  2004年1月上旬,香港居民林丽珍在北京市一中院指控“永和大王”商标不合法,要求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撤销 对“永和大王及图”商标的注册。结果是原告败诉。

小生意博奕大资本

  扩张成就王者的同时,各种“恶意”的麻烦也随之而来。一年之后,由于周围一些居民的纷扰,第一家店被迫关闭。

不过,这些并不是永和大王生意成败的关键。

  在最初的两年间,5万美元起家的永和大王开了8家店,但是8家店的利润,并不足以支撑永和大王成为中式快餐第 一品牌。

  1997年,李嘉诚旗下的加怡新亚相中了具有“中国麦当劳”概念的永和大王,欲投资200万美元、持股三分之 一,有了集团资金入注,永和大王的开店速度一下子冲到了18家。由于拉长战线后的管理支出,永和大王单店的收入由原先 的1.2万元人民币,骤降至8000元,首度陷入亏损。

“风险基金进来后,四年中我们没拿一毛钱分红,”李玉麟说。

  在加怡退出之后,有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徐新,促成霸菱投资永和的人。1999年初,霸菱基金以更大的手笔,拿 出1100万美元投资永和大王。快速扩张,让永和大王连续亏损4年。

不过,转机同样也因为扩张很快出现。

在扩张至50家店的时候,永和大王开始赢利。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2004年2月6日,如文前那一幕。霸菱此次退出,快乐蜂入主永和大王。而在过去五年间,霸菱的投资回报在两 到三倍之间。

有了快乐蜂雄厚的资本加经验,永和大王底气更足。

  “在未来的3到5年中,永和大王将开设500家分店,发展成为代表中国本土文化的、有竞争力的民族餐饮领导品 牌。永和大王亦将进军国际市场,为建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而不懈努力。”

解读“永和模式”

缔造一个财富神话要用多少年?永和的回答是八年。

  草根身世的总裁、单价2元的油条豆浆,最终成长为餐饮业的巨头,并获得资本的亲睐。审视永和大王的发迹史,两 条线路开始清晰。

一条是融资扩张——再融资再扩张,其间以卓越的管理、务实的精神和先进的理念吸引资本。(详见流程图)

  另一条线路是融投资的风向标。从加怡新亚到霸菱,这两者是风险投资,适当的时候就套利。到了快乐蜂,收购方具 有更专业的背景,更执着于长远目标,因而也具有了更多的合作成份,也在更大程度上脱离了资本加品牌的扩张模式,从而转 向更长远更持久的合作模式。

专访永和大王执行总裁林猷澳

《上海侨报》:快乐蜂收购永和大王(以下简称永和)是否意味着永和未来的发展会有一些变化?

  林猷澳:永和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长期规划,如三年、五年阶段性计划。设立更长期的远景目标,未来永和的发 展不会有短视行为。

《上海侨报》:在这样一次合作中,你觉得快乐蜂最看中永和大王的是什么?

  林猷澳:快乐蜂最看中永和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永和的经营模式,在各地都能获利,不像有的餐钦店在南方行、到了 北方就不行;二是永和的管理团队,永和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打造起了一个很优秀的管理团队。

《上海侨报》:那么,永和看中快乐蜂的又是什么?

  林猷澳:永和之前也和很多家投资方谈过,但最终选择了快乐蜂。永和看中快乐蜂的主要也是两点:一是快乐蜂的总 裁陈先生是华人,大家有很多共同点,很多地方很默契,能达成共识;二是快乐蜂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在美国本土以外打败麦当 劳的快餐企业。永和可以学习其先进有效的管理,以及对抗洋快餐的经验,使永和在大陆的发展有更好的基础。

《上海侨报》:快乐蜂和永和在这样的一次合作之后,是不是会有更大的动作?比如说会加快扩张?

  林猷澳: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动作,我们会把永和的品牌进一步发扬光大,抗衡洋快餐。双方合作之后,我们的基础 更扎实,优势会更加明显。下周二快乐蜂方面会有人来上海,到时我们会招开新闻发布会。

记者手记

在台资餐饮业中,永和大王是风向标。

  解读永和大王的发迹模式也因此具有了双重意义。一是永和大王本身,其发家史中某些看似偶然背后的必然;另一方 面是永和大王对整个行业的借鉴意义。

  就永和大王的发家史而言,人的因素不能不提及。举手投足间尽现神韵和气质的李玉麟,慈祥和蔼的李金鹏,执着务 实、精于管理的林猷澳,三个核心人物基本上融合了民族传统中最为优秀的品质。

  此外,三个灵魂人物的分工极为明确。李玉麟负责对外联络、店铺地点的选择和谈判;林猷澳负责公司的发展策略和 内部管理;李金鹏监管公司产品的质量。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用李李玉麟自己的话来说,“成功是因为勤奋。”

  在台资餐饮业进军大陆市场的过程中,永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缔造了非典型的财富神话。对我们而言,这样一个 模式的追溯意义也超越了财富本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