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农村生活“舞”起来

光明日报

关注

——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精修版京城热演记本报记者 杨光

一台反映当代农村生活,描写普通青年农民冲破樊篱、追求美好未来的大型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经过了在情节设置、形象刻画、人物造型、舞美设计等多方面的精心修订以后,近日在北京上演,赢得了阵阵喝彩。篱笆映照出农民新姿

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的这台舞剧《篱笆墙的影子》,是根据当年脍炙人口的两部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与《辘轳、女人和井》编创而成。

几年前,广大观众从电视剧中熟悉了该剧的人物和情节,今天要用音乐和舞蹈的语汇来加以表现,赢得新的观众,让观众作出新的认同,其难度当然不言而喻。然而剧院的决策者意识到,这个农村题材对于当今舞剧艺术来说,如果把握和表现得好,一定会成为一部别具风格的舞剧作品,并且能够弥补农村题材在舞剧领域里的过分缺乏。

当剧院上下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后,主创人员知难而上,以奇妙的构思和设计,将现实的农村生活与舞剧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例如,它打破了“幕”和“场”的传统舞剧框架模式,以主人公枣花的内心情感为主线,构成了作品如诗般的跳跃式结构——“头一年”、“隔一年”、“整三年”。通过演员肢体语言的表演,观众为枣花的命运而痛心、欢欣。她的甜蜜的爱恋,逼婚的痛苦,第一次婚姻的不幸,挣脱不幸婚姻绳索后与小庚喜结连理,与小庚情感的再次破裂,到最后走向自己向往的新生活……在整个剧中,观众的情感始终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起起伏伏。

为了充分表现以枣花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形象,该剧的主创人员在舞蹈的编排上,强调舞蹈艺术丰富的形象感和夸张的虚拟性,结合民族舞、古典舞和现代舞的各种特点及肢体语言,生动地塑造了枣花个性鲜明、追求理想的当代农村青年妇女形象。辘轳牵引出动人乡音

身为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的徐沛东,承担了该剧所有的音乐创作,舞剧的音乐继承和沿用电视剧中的音乐素材,但舞剧的音乐部分与电视剧相比,分量要重得多,因此徐沛东进行了音乐上的再创作。

他说:“我在舞剧中增加了更多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元素,并精心地进行了重新编配,交响乐队的演奏加强了音乐的震撼力,将原来电视剧歌曲《篱笆墙的影子》、《再也不能这样活》、《女人不是辘轳》中观众铭记在心的旋律,作为舞剧音乐创作的核心基础,从而使整部舞剧音乐具有了高度凝练和集中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田玉斌说,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的音乐极具个性。除去从序曲开始一直贯穿全剧的“篱笆墙的影子”的主题音乐外,舞剧中还有许多丰富的音乐主题形象。例如由三弦独奏表现的铜锁主题,由二胡独奏表现的枣花娘主题和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长舌妇主题等,都显得十分生动和个性化,它们融合在整部舞剧音乐中,并随着舞蹈语言的发展而变化,为作品的整体戏剧表现带来了多层次,并且更加丰满。山乡描画出舞剧新景

古典题材和神话题材是近年来舞剧创作的热点,而中国歌剧舞剧院在沉寂了两年后推出的第一部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竟然是当代山乡生活题材戏。这一举动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对此,编导张毅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创作初衷。他说:“当代农村题材对于一个舞剧编导来说,是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的。我之所以选择《篱笆墙的影子》来进行舞剧创作,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剧‘枣花’的人物性格深深地打动了我。她的个人遭遇不仅反映了农村现实生活的普遍现象,也反映了当代农民思想观念中的许多值得我们很好思考的问题。”

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精神思考和艺术享受。我国的文艺创作在数量上和形式上并不匮乏,真正欠缺的是能够代表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的艺术精品,而中国歌剧舞剧院正是本着锻造精品,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思想原则,创作了大型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这部现实主义的作品。稿件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