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为什么害怕闹访的“李雪莲”们?
原标题:官员为什么害怕闹访的“李雪莲”们?丨冰川观察
作者:闫红 来源:公号“冰川思想库”
群众来到信访办,官员把群众带回去,其目的,都是在消解对方的力量而增加自身力量,在这样的战争中,只能形成一种套路化互害型的关系,谈不上诚意,也谈不上基本的公正。
[编者按]据《半月谈》,在吉林四平市,被称为“闹访家族”的郭洪伟一家,前不久被依法判刑。报道称,闹访敲诈屡屡得手,郭洪伟一家已经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
在现实生活中,上访者与截访者的是是非非,往往并不是那么容易掰得清。由于信访制度、政绩考核制度以及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的缺失,上访与截访俨然进入“官民互害”的恶性循环。
近期公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以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揭开了中国式上访的另一面。冰川思想库刊发闫红女士的文章,则试图从电影艺术以及现实生活的案例,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官员会那么害怕缠访闹访的李雪莲们?
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虽然范冰冰扮演的农村妇女李雪莲让人有点出戏,但张嘉译、于和伟、大鹏一干人等扮演的官员群体真的很出彩。他们演出了各自的烦恼,有的乐呵呵地烦恼着,有的皱着眉头烦恼着,有的降尊纡贵慈眉善目地烦恼着,这所有的烦恼,都是围绕着这个终年上访的李雪莲而生。
于和伟扮演的县长郑重浓眉大眼,信誓旦旦:我们不能被这个农村妇女拿住了。但他就是被她拿住了,他们全体被她拿住了,只要赶上她的“上访季”,他们全部惶惶不得终日,花样百出,围追堵截,最后还是依赖于李雪莲要告的前夫秦玉河的横死,才解开这个死结。
1
有人说这部电影讽刺的是各级官员只管保住乌纱帽,对于李雪莲麻木虚伪,可是就李雪莲这事儿,你能真诚对待吗?她和前夫合伙骗过法院工作人员,假离婚,却不想被鸡贼的前夫弄成了真离婚,她去讨说法,反而被前夫诬陷为“潘金莲”,她确实挺亏,但是,这跟政府无关,谁让她遇上渣男并相信渣男呢?这中间的风险,还真得个人承担。
有人说这正是冯小刚的狡猾之处,他装作讽刺官员以讨好观众,却悄然以这样一个一根筋的女人的荒诞的上访把他们洗白了。乍一听好像也挺有道理,可是,现实中真的没有这样荒诞的事吗?这些道貌岸然的官员们,就不可以是委屈与沉重的吗?冯小刚可不可以不去讽刺官员或是李雪莲,而是将矛头指向这种荒诞的上访制度呢?
就我所知道的现实,基层干部对于群众上访,有一种普遍的恐惧,除了确实有污点的那一部分,即便问心无愧如电影中的那些官员,说起上访一事,也无不胆战心惊。一旦自己管辖范围的百姓上访,尤其是与自己多多少少有点关系的,都是如电影中一样严防死守。
他们怕的不是百姓上访,他们怕的是,上面不允许他们没有拦住百姓上访。
2
我曾亲见过一起官员截访事件,截访者为我的一个发小,L君,在某镇任镇长。我们多年不曾来往,有天晚上,他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下榻于我所在的省城某宾馆,约着一见。
在宾馆大堂,我见到久违了的L君。他相貌改变不多,只是比从前越发稳重。旁边还有一中年男子,穿深色夹克,脚踩酒店白色一次性拖鞋,不高,略瘦,笑容疲惫,头发轻度油腻。L君介绍,这是他们的副县长,听说我在媒体工作,特别来跟我见个面。
我问他们为何而来,L君尚有迟疑,副县长已经道出有群众要来省城上访,他们是来截访的。我随口道:“那很辛苦啊”,副县长马上激烈地回应,说:“可不是,成天就这事儿,我现在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就是截访,不是在截访,就是在去截访的路上。”
发了几句牢骚,副县长称有人等他打牌,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坐在宾馆大堂的茶座上,L君细细地说起这趟截访的过程。
L君所在的那个镇,位于两县交界处,河汊纵横,旧时曾是著名的商贸重镇。此地人见过世面,一言不合就上访,上省城如走大路,去北京就像赶个集,官员都视到此地任职为险途,只有他这种无甚资历背景的人,才会被派到这里。
这次起因是市里招商引资,弄来一个大项目,征用的地块,分属两镇。因两镇经济状况不同,L君任职的镇补偿标准低于附近那个镇,百姓不接受,镇里也很为难。规定在那儿摆着,他们没有权力妥协,要是跟上级汇报,又会被认为工作不力。
正在僵持不下时候,有人找到那些农民,让他们抬高价码,不答应就上访,拿到钱大家分成。
镇里自然不肯轻易就范,如果就这么认了怂,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这十来天,干部们白天跟他们谈判,晚上轮换着带人到街上巡逻,看住交通要道,防止他们上访。
要说那些上访者也真专业,他们从邻省调了一辆中巴过来,将村民运送了出去。好在镇里已经在村民中安插了卧底,他们那边一跑掉,这边镇里也就知道了,还知道他们商议着,这几天省里开人代会,他们准备绕道来省城。于是汇报到县里,县里很重视,副县长带队,走近道来到这里守株待兔。
3
他们怕这些上访者来到省里,更怕的,是他们去往北京。
与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里特地设置了一位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不同,基层干部真正恐惧的,其实是扣分。跟你有没有做错无关,只要下面有人上访,基层干部就会被扣分。电影里市长所言的“一定要万无一失,只要一失,就会万无”,正是基于此。
但又不可能成天去京城接人,有民间机构看出其中的商机,承包了截访业务。有拖的,有拽的,有做和事佬的。这两年,另一种反截访的民间机构也应运而生。有人专门与那些上访者对接,将他们安置得很妥当,连去哪些地方,多少人去才会引起重视,怎么讲话,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差不多等同于一个上访的小型培训机构。
两方面都在相互用力,使得上访与截访这出大戏越发热闹。在电影里我们也可以略见端倪,当那些官员们与李雪莲斗智斗勇,反而被她耍得团团转,使出各种招数,被她以不变应万变地破解,观众们不由发出会心的笑声。
没有人注意到,这是对行政资源怎样的一种浪费。其中有个细节,李雪莲跟赵大头去了黄山,市长县长动用了交警队伍掘地三尺地找她,害得交警们困乏不堪。有人也许说,这是市长县长们为了自保,可是,在但凡有人去京城上访就扣分的紧箍咒下,敢掉以轻心吗?
而“李雪莲”们也很难说就获得多少好处。电影里的李雪莲,最初也曾遭遇帮她做主的“青天大老爷”,使得自县长而下,许多官员被免职。尝到甜头之后,她之后有十年奔波在上访路途上,跟官员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白白搭进了大好时光。
现实中的“李雪莲”,他们的诉求同样不会得到真正的聆听。官员们的妥协,并不意味着事情得到完美解决,反而会让民间留下这么一个印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使得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形成恶性循环。更让胆大有魄力的,能获得更多好处,而本分老实的,只有吃亏的份,积攒下更多的民怨。
4
要么就放开呢?我曾跟一位信访干部聊起这件事,他惊恐地说,那怎么行,那样就等于开闸放水,会有无数人蜂拥过来。信访办只是一个小出口,正常的渠道应该是法院。然而,打一场官司耗时许久不说,法律条文自身也有许多模糊游移之处,使得百姓不能信服。
而来上访,快捷,有效,起码使得地方官员迅速地重视起来。有些干部,你去办公室等几天也未必等得到他们,一说要上访,他们就分分钟出现在你面前。说到底,这是一种力量的转移,基层是官员们的主场,他们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当群众来到省城或是京城,扣分制度等等,就让群众获得了加持,使他们有了与官员对峙的力量。
没有对错,只有强弱。这大概是上访与截访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群众来到信访办,官员把群众带回去,其目的,都是在消解对方的力量而增加自身力量,在这样的战争中,只能形成一种套路化互害型的关系,谈不上诚意,也谈不上基本的公正。
想解决这个问题,像电影里那样首长那样雷厉风行地训诫是不行的,过于依赖“扣分”也是不够的,受害者不只是李雪莲和那些晦气的官员们,还有本来就很脆弱的社会互信度。
也许,我们需要更为畅通的渠道,或者更为明晰的条文,这是一场漫长的建设,虽然麻烦了点。但看看《我不是潘金莲》,了解一下基层那些事,你会发现,也许只有不怕麻烦地正面面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