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评论

官员为什么害怕闹访的“李雪莲”们?

新浪新闻

关注

原标题:官员为什么害怕闹访的“李雪莲”们?丨冰川观察

作者:闫红 来源:公号“冰川思想库”

群众来到信访办,官员把群众带回去,其目的,都是在消解对方的力量而增加自身力量,在这样的战争中,只能形成一种套路化互害型的关系,谈不上诚意,也谈不上基本的公正。

[编者按]据《半月谈》,在吉林四平市,被称为“闹访家族”的郭洪伟一家,前不久被依法判刑。报道称,闹访敲诈屡屡得手,郭洪伟一家已经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

在现实生活中,上访者与截访者的是是非非,往往并不是那么容易掰得清。由于信访制度、政绩考核制度以及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的缺失,上访与截访俨然进入“官民互害”的恶性循环。

近期公映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以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揭开了中国式上访的另一面。冰川思想库刊发闫红女士的文章,则试图从电影艺术以及现实生活的案例,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官员会那么害怕缠访闹访的李雪莲们?

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虽然范冰冰扮演的农村妇女李雪莲让人有点出戏,但张嘉译、于和伟、大鹏一干人等扮演的官员群体真的很出彩。他们演出了各自的烦恼,有的乐呵呵地烦恼着,有的皱着眉头烦恼着,有的降尊纡贵慈眉善目地烦恼着,这所有的烦恼,都是围绕着这个终年上访的李雪莲而生。

于和伟扮演的县长郑重浓眉大眼,信誓旦旦:我们不能被这个农村妇女拿住了。但他就是被她拿住了,他们全体被她拿住了,只要赶上她的“上访季”,他们全部惶惶不得终日,花样百出,围追堵截,最后还是依赖于李雪莲要告的前夫秦玉河的横死,才解开这个死结。

1

有人说这部电影讽刺的是各级官员只管保住乌纱帽,对于李雪莲麻木虚伪,可是就李雪莲这事儿,你能真诚对待吗?她和前夫合伙骗过法院工作人员,假离婚,却不想被鸡贼的前夫弄成了真离婚,她去讨说法,反而被前夫诬陷为“潘金莲”,她确实挺亏,但是,这跟政府无关,谁让她遇上渣男并相信渣男呢?这中间的风险,还真得个人承担。

有人说这正是冯小刚的狡猾之处,他装作讽刺官员以讨好观众,却悄然以这样一个一根筋的女人的荒诞的上访把他们洗白了。乍一听好像也挺有道理,可是,现实中真的没有这样荒诞的事吗?这些道貌岸然的官员们,就不可以是委屈与沉重的吗?冯小刚可不可以不去讽刺官员或是李雪莲,而是将矛头指向这种荒诞的上访制度呢?

就我所知道的现实,基层干部对于群众上访,有一种普遍的恐惧,除了确实有污点的那一部分,即便问心无愧如电影中的那些官员,说起上访一事,也无不胆战心惊。一旦自己管辖范围的百姓上访,尤其是与自己多多少少有点关系的,都是如电影中一样严防死守。

他们怕的不是百姓上访,他们怕的是,上面不允许他们没有拦住百姓上访。

2

我曾亲见过一起官员截访事件,截访者为我的一个发小,L君,在某镇任镇长。我们多年不曾来往,有天晚上,他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下榻于我所在的省城某宾馆,约着一见。

在宾馆大堂,我见到久违了的L君。他相貌改变不多,只是比从前越发稳重。旁边还有一中年男子,穿深色夹克,脚踩酒店白色一次性拖鞋,不高,略瘦,笑容疲惫,头发轻度油腻。L君介绍,这是他们的副县长,听说我在媒体工作,特别来跟我见个面。

我问他们为何而来,L君尚有迟疑,副县长已经道出有群众要来省城上访,他们是来截访的。我随口道:“那很辛苦啊”,副县长马上激烈地回应,说:“可不是,成天就这事儿,我现在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就是截访,不是在截访,就是在去截访的路上。”

发了几句牢骚,副县长称有人等他打牌,瘦小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坐在宾馆大堂的茶座上,L君细细地说起这趟截访的过程。

L君所在的那个镇,位于两县交界处,河汊纵横,旧时曾是著名的商贸重镇。此地人见过世面,一言不合就上访,上省城如走大路,去北京就像赶个集,官员都视到此地任职为险途,只有他这种无甚资历背景的人,才会被派到这里。

这次起因是市里招商引资,弄来一个大项目,征用的地块,分属两镇。因两镇经济状况不同,L君任职的镇补偿标准低于附近那个镇,百姓不接受,镇里也很为难。规定在那儿摆着,他们没有权力妥协,要是跟上级汇报,又会被认为工作不力。

正在僵持不下时候,有人找到那些农民,让他们抬高价码,不答应就上访,拿到钱大家分成。

镇里自然不肯轻易就范,如果就这么认了怂,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这十来天,干部们白天跟他们谈判,晚上轮换着带人到街上巡逻,看住交通要道,防止他们上访。

要说那些上访者也真专业,他们从邻省调了一辆中巴过来,将村民运送了出去。好在镇里已经在村民中安插了卧底,他们那边一跑掉,这边镇里也就知道了,还知道他们商议着,这几天省里开人代会,他们准备绕道来省城。于是汇报到县里,县里很重视,副县长带队,走近道来到这里守株待兔。

3

他们怕这些上访者来到省里,更怕的,是他们去往北京。

与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里特地设置了一位为民做主的青天大老爷不同,基层干部真正恐惧的,其实是扣分。跟你有没有做错无关,只要下面有人上访,基层干部就会被扣分。电影里市长所言的“一定要万无一失,只要一失,就会万无”,正是基于此。

但又不可能成天去京城接人,有民间机构看出其中的商机,承包了截访业务。有拖的,有拽的,有做和事佬的。这两年,另一种反截访的民间机构也应运而生。有人专门与那些上访者对接,将他们安置得很妥当,连去哪些地方,多少人去才会引起重视,怎么讲话,都交待得一清二楚,差不多等同于一个上访的小型培训机构。

两方面都在相互用力,使得上访与截访这出大戏越发热闹。在电影里我们也可以略见端倪,当那些官员们与李雪莲斗智斗勇,反而被她耍得团团转,使出各种招数,被她以不变应万变地破解,观众们不由发出会心的笑声。

没有人注意到,这是对行政资源怎样的一种浪费。其中有个细节,李雪莲跟赵大头去了黄山,市长县长动用了交警队伍掘地三尺地找她,害得交警们困乏不堪。有人也许说,这是市长县长们为了自保,可是,在但凡有人去京城上访就扣分的紧箍咒下,敢掉以轻心吗?

而“李雪莲”们也很难说就获得多少好处。电影里的李雪莲,最初也曾遭遇帮她做主的“青天大老爷”,使得自县长而下,许多官员被免职。尝到甜头之后,她之后有十年奔波在上访路途上,跟官员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白白搭进了大好时光。

现实中的“李雪莲”,他们的诉求同样不会得到真正的聆听。官员们的妥协,并不意味着事情得到完美解决,反而会让民间留下这么一个印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使得上访事件层出不穷,形成恶性循环。更让胆大有魄力的,能获得更多好处,而本分老实的,只有吃亏的份,积攒下更多的民怨。

4

要么就放开呢?我曾跟一位信访干部聊起这件事,他惊恐地说,那怎么行,那样就等于开闸放水,会有无数人蜂拥过来。信访办只是一个小出口,正常的渠道应该是法院。然而,打一场官司耗时许久不说,法律条文自身也有许多模糊游移之处,使得百姓不能信服。

而来上访,快捷,有效,起码使得地方官员迅速地重视起来。有些干部,你去办公室等几天也未必等得到他们,一说要上访,他们就分分钟出现在你面前。说到底,这是一种力量的转移,基层是官员们的主场,他们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当群众来到省城或是京城,扣分制度等等,就让群众获得了加持,使他们有了与官员对峙的力量。

没有对错,只有强弱。这大概是上访与截访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群众来到信访办,官员把群众带回去,其目的,都是在消解对方的力量而增加自身力量,在这样的战争中,只能形成一种套路化互害型的关系,谈不上诚意,也谈不上基本的公正。

想解决这个问题,像电影里那样首长那样雷厉风行地训诫是不行的,过于依赖“扣分”也是不够的,受害者不只是李雪莲和那些晦气的官员们,还有本来就很脆弱的社会互信度。

也许,我们需要更为畅通的渠道,或者更为明晰的条文,这是一场漫长的建设,虽然麻烦了点。但看看《我不是潘金莲》,了解一下基层那些事,你会发现,也许只有不怕麻烦地正面面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村民2222 54
信访制度直接说明了法制的无力。
广东广州
回复TA
5040783113 40
只有真正健全了法治,信访这个怪圈才能削除,社会资源才不会浪费。
四川德阳
回复TA
3024352843 38
闹访压力下的危险关系62岁闹访者捅了镇干部9刀,把信访者搞成闹访者,是谁之罪?当权者。
广东深圳
回复TA

众多新闻客户端用户正在参与精彩热评,快快加入吧!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90条评论
男子婚后发现妻子4年结过3次婚580万
北京将出现陆地罕见极端大风548万
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479万
周六 不出门371万
特朗普家族几天获利300亿美元362万
中国不接受施压威胁讹诈351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