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光电60亿元资产 借壳ST太光落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郎朗

      

   国内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龙腾光电借壳ST太光(000555.SZ)上市的计划,经过近一年的谈判后终于尘埃落定。

   在停牌近三个月后,ST太光于7月21日复牌并公布了资产重组方案。对于这家资不抵债(到今年3月底其所有者损益达到1.25亿元)的上市公司来说,龙腾光电经评估后总价值高达60亿元的资产注入将意味着其完成了华丽的变身。

   根据公告,ST太光拟以6.80元/股的价格向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Holdings Limited(“龙腾控股”)非公开发行股份,以购买它们持有的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100%股权(其中,资产经营公司持股51%,龙腾控股持股49%)。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拟注入的龙腾光电资产预估值约为60亿元,而为保持公司的上市地位,ST太光本次增发股数最多不超过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股份总数的90%,即8.16亿股,其中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控股比例为45.9%股权,为第一大股东;龙腾控股持有44.1%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记者了解到,ST太光原大股东深圳纳伟仕投资的持股比例将下降到1.87%,所有公众股东的比例下降到10%以下。显然,对于这家原来净资产为负的公司,这样的变化来得很及时,ST太光也成功摘星,但是依然被予以特别处理。

   本次资产重组后,龙腾光电将成为ST太光的全资子公司,ST太光的主业也由此转变为TFT-LCD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龙腾光电的第五代LCD液晶面板生产线预计总投资15.69亿美元,分两期完成。目前,一期6.99亿美元投资已于2007年年底结束,至今年5月,已形成月产6万片液晶面板生产能力。二期8.7亿美元于今年4月完成了4亿美元银团贷款的投资,到今年5月底其注册资本也上升到8.15亿美元。

   到今年年底如果二期工程如期投产,龙腾光电的产能将达到每月11万片,超过上广电的9万片和京东方的8.5万片,从而具备产能规模和成本优势。

   今年5月23日,龙腾光电与香港富品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书》,富品投资同意将其持有的元盛电子100%股权以5956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龙腾光电,这样龙腾光电也杀入了液晶模组领域,其液晶模组的月产能将达到6.67万片。

   然而,业界对龙腾光电的持续盈利能力依然有所怀疑。记者了解到,2006年龙腾光电由于行业亏损周期的影响出现了5.5亿元的亏损,2007年盈利也只有6000万元,但今年1-5月由于其规模产能开始释放其净利润达到1.75亿元。

   根据龙腾光电管理层对盈利情况的初步预测,该公司2008年全年实现净利润约2亿元,2009年实现净利润预计达到4.5亿元左右。

   市调机构Display Search中国区首席代表张兵告诉记者,这一数据是以今年5月31日为基准日计算出来的,但是在今年6月和7月由于国外电脑巨头的清理库存,全球液晶面板,特别是中小尺寸面板价格出现了10%以上的下降,到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0%以上,对龙腾这样的缺乏规模优势的企业打击尤其严重。

   对此,龙腾光电有关人士表示,2008-2009年大尺寸液晶面板(含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屏和液晶显示器)的增长率依然将保持在11%,而且全球80%的笔记本电脑和85%的液晶显示器是在长三角完成组装的,因为龙腾拥有客户资源和成本优势,因此不会在新一轮的行业亏损中再次巨亏。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在资产评估时已经考虑了这些元素,其实龙腾的总资产要超过80亿元。不过按照龙腾的预测数据,假设本次交易在2008年底完成,则ST太光2009年的每股收益将达到每股0.5元。

   显然龙腾光电终于在液晶面板行业的新一轮冬天到来前找到了“棉衣”,按照其规划,如果包括商务部、证监会的审批都通过后,其上市应该可以在今年年底前完成。2009年如果A股回暖将提出再融资计划,如此一来其资产负债率就可能下降到50%以下,而ST太光也将因为2008年的盈利而彻底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