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丁观摩团聊达喀尔:赛事震撼 被中国车手感动

新浪体育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可能大家已经从屏幕上看到嘉宾非常多,他们是一个团组织,因为这是东方郑州日产帕拉丁车队赴非洲观摩团成员,他们从遥远的巴黎达喀尔比赛现场回到北京来。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位嘉宾,坐在右手这边是吴毓先生,他旁边是张帖伟先生,坐在中间是河南帕拉丁汽车运动俱乐部的总经理郭云飞先生,他左手边是周启杨先生,最左边老先生是刘仲善先生。谈起巴黎达喀尔非常艰苦,离我们非常遥远的运动,我们每天从电视画面上看比赛方面的情况,几位能谈一谈你们几个位的感受?

  刘仲善:这次我们接受郑州日产的邀请,作为国内帕拉丁车组用户赴达喀尔毛里塔尼亚达喀尔拉力赛观摩慰问我们感觉很荣幸,这次去时间比较段,在毛里塔尼亚只呆了三天两个晚上,看了一次赛段的终点,一次赛段的起点。整个感觉,人不到现场感受不到这次赛事的艰辛,感受不到各个车队,包括世界顶级车队为这次比赛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更感受不到我们中国车队,中国车手在这样艰辛条件下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这次应该说是看到的是永生难忘的。

  周启杨:这次回来我感觉就四个字,“震撼、感动”,震撼的是巴达这个赛事规模是很大的,如此的巨大,感动的是我们中国车,中国车手那种敬业的精神,每天可以说休息两三个小时就这样跑。

  张帖伟:这次我们有幸作为帕拉丁的车主,作为帕拉丁的用户,受郑州日产的邀请,参观了达喀尔,因为咱们国内一般都叫巴达,实际上这回到了国外以后,包括欧洲一些朋友他们都讲达喀尔,这次参加活动感觉非常有意义,应该说终生难忘,在自己人生生活中会有一个美好的回忆。

  至于说刚才刘先生和周先生都讲了震撼,震撼是来自各个方面,就看网友朋友们对哪些问题有兴趣,我们再做一个回答,谢谢。

  吴毓:感谢郑州日产能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能够很近距离的接触达喀尔比国内更多的车迷能够更多了解一些。

  网友:郭先生作为车主怎么选拔?我自己也很想去,你们这边有没有什么条条框框,为什么想起做观摩团?

  郭云飞:这个在半年前就在策划中,郑州日产有一个计划,在买了帕拉丁车以后,应该是买来一个附加值,买来一个汽车文化。因为郑州日产是第三次参加达喀尔,同样帕拉丁车上市三年,从6年开始郑州日产和河南汽车俱乐部有一个回归客户的计划,我们叫做梦想成真或者圆梦计划,在这里所有买帕拉丁车主的人,如果你有什么梦想,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帮大家来实现,其中到了达喀尔观摩就是圆梦计划第一步,以后会有更多计划付诸大家让网友和车主能感受得到,这是我们计划一部分。

  网友:不知道明年如果帕拉丁车队再参赛,组织观摩团,能不能组织女性过去?

  郭云飞:没有分男性女性,这次观摩团选择是有代表性,比如这位张先生是我们04年一个大赛的冠军,也是我们北京较早买帕拉丁车的一位车主。这位老先生,我们叫刘伯,是我们深圳地区第一辆的帕拉丁六缸用户,既是汽车爱好者,也是我们试车爱好者,这是有代表性。吴先生是我们赞助商,相对我们合作伙伴,以后我们户有更多的很多人全民都能参与的活动,满足大家梦想和追求。

  网友:去现场看这种感觉真的是不一样,看到车手在比赛的时候,有没有自己也想亲身参与一下这种车动?

  主持人:其实这个问题我也特别想问周先生。

  周启杨:肯定有,我们张领队说的,看到那个车从你身边飞奔过,心真的在上下噗通跳,如果我们开会怎么样。

  主持人:会不会找机会尝试一下或者日后也去参与一下巴黎达喀尔。

  周启杨:这肯定,应该是终极梦想。

  主持人:郭云飞会不会提供机会给大家?

  郭云飞:如果有可能,可能大家在06年我们策划的某种活动中就感受到我们郑州日产或者帕拉丁俱乐部给大家提供的舞台和机会,有可能会成功,目前正在策划过程中。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张先生作为领队,像这次有更多其它的责任,必须深入到离自己祖国非常遥远,而且非常艰苦的地方去,能谈一谈你作为领队的感受。

  张帖伟:首先应该感谢我们三位队员对我的工作支持,因为大家出去,首先是我们代表中国人,因为我们所到之处,一些外国朋友看到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因为都是统一着装,他们第一句话叫我们,我们说不是,英文说是Chinese,你好,我们代表中国人,当看到我们祖国的车手,中国车手驾驶咱们自己生产的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的时候,因为我们都是摄影爱好者,同时又是越野车爱好者,所以在我们镜头中,用我们手中的镜头记录中国人开自己的车在达喀尔赛道上奔驰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很多网友希望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但郑州日产他们作为中国汽车拉力走出国门的第一个企业,他们开这个先河,同时在世界上能够请车主、车手、用户去参观这么大的赛事,受世人瞩目的赛事也是前所未有的。我感觉郑州日产公司在对中国汽车运动和汽车文化的引领和发掘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在比赛当中先去看到最一开始比赛出发的过程,然后又亲自行走了阿塔尔到努瓦克肖艰苦的赛段,大家都说达喀尔艰苦,四位能不能跟我们说说,你认为自己在观摩过程中,最艰苦一点到底是什么?

  张帖伟:应该说一个是赛道,赛道它是分行驶路段,竞技路段,还有特殊路段,因为客观条件原因,每天车手最少在五百公里左右,包括整个路段,所以我们只是选择了相对比较艰苦一段,阿塔到努瓦特肖,包括工作车他们有时候不可能深入到赛道,大家在中央电视台看的那些片子,基本上是赛会组委会有直升机航拍的,有些车翻了,突发事件他们会把记者放下来拍,很少在赛道里等的,因为条件不允许,周围这些环境,水、风沙、阳光,安全问题,车手见的,像周勇他们,卢宁军我们都见过他们,而且在下面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因为我们多是喜欢越野运动的,只是他们作为职业赛手代表中国人参加了。所有的车手几乎中午不可能吃中午饭,一天最少在长达十几个小时长途奔袭中,要经受碎石、风沙,车辆的损坏,包括当地有些居民他们也在围观,大家应该在一个镜头看过,一旦车手为了躲行人或者别的车直接陷了,他们喜欢这种运动。我感觉作为一般的车手或者是车迷可能不是越野车迷体会不到这种苦中有乐的乐趣。

  主持人:吴先生这个过程中您感觉最苦的过程在哪?因为没有参赛,在看比赛,生活中有没有特殊的感觉?

  吴毓:我理解达喀尔的艰苦,技术或者说排名越差的车手可能他越满意让自己的排名提前。如果在欧洲大陆这一段排名比较落后,在非洲发车的时候就会越栏发车,发车晚到达基地的时间也晚,车手本身休息也短,技师对车辆进行维修车辆时间也会短,他很难获得最好的排名,这是我所理解的达喀尔。

  主持人:刘先生您在这里面岁数比较大。

  刘仲善:六十。

  主持人:六十知天命,跑到这么艰苦的地方怎么想?

  刘仲善:这次对我来说格外荣幸,我也是一个爱车的人,也经常随着我们当地车队游历我们祖国大好河山,也经历了川藏高原。在世界顶级那么恶劣环境下进行长达九千公里的赛事,让我们亲临现场去观摩看了以后,心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刚才张队长说了从赛道各种情况。从我感觉艰苦不仅是每个选手每个车队每天都要跑完几百公里的艰苦路程,而且他要连续16天天天如此,这一点是一般人所难以承受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对选手意志的磨炼,对于车是一种性能可靠程度的考验,对于厂家是一种品牌和他的质量的一种考验。

  网友:请问周先生,您非常渴望,自己也能去跑一下,我们看到这种比赛,一天十几个小时在茫茫沙漠当中也看不到人,永远看到几乎是同一幅画面,慢慢黄沙。有很多人说达喀尔比赛是对人意志磨炼和考验,如果您亲自参赛,在这么枯燥,这么恶劣环境下您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吗?比如今天车又陷在沙子里,遇到各种各样苦难,为什么要参赛,会有没有想退缩的感觉?

  周启杨:如果我想我自己,真的要克服很多的困难。说实话,不要说我们参赛选手,这次副领队还有他们后勤保障车在这次也是一个很巨大的考验,我们去的时候,我们每天吃饭的时候副领队是没有吃饭的,他要忙新闻。我们这次有个瑞旗后援车,因为当时我们看到很多车队的后援车全是三凌的、尼桑、丰田,就我们中国自己用自己造的郑州日产的瑞旗车跑完全程,每天跟着赛段这样走,他们也很辛苦。我跟他们聊过,你们什么心理?真的是很累,克服心理上种种困难,如果让我参赛真的向他们好好学习,克服心里恐惧和困难,这样才好。

  主持人:说到后援车,在各方面可能需要考虑的事情也非常多,做很多可能很琐碎但是又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很想问一下张领队,您可能也做了不少这种后勤的活?

  张帖伟:因为这次我们参加了一个团,是达喀尔赛事组委会组织一个VSO的观摩团,这个团一共有140名成员组成,其中我们非常荣幸作为中国人的代表我们四个人是参加这个团的,所以基本上后勤工作是由他们来承担的。但是我们也感受到,赛事组委会组织工作的能力和严谨,咱们中国同行确实要向他们学习很多东西。

  第二,感觉到整个赛事所有车手都是非常团结的,不管他来自各个国家,各种颜色的皮肤,操着世界各国的语言,但他们有个共同的梦想,喜欢汽车,喜欢越野。刚才有些网友是车迷,但并不一定是越野车迷,越野车迷和普通车迷是不一样,他们喜欢找苦吃。虽说吴先生不是开的帕拉丁车,但他开的也是越野车,我们喜欢越野车的人喜欢那种刺激,喜欢自己战胜自我,战胜自我的同时得到了升华,得到了乐趣,所以可能很多网友不理解这些喜欢越野车朋友们的想法。

  当然说喜欢越野车的人终极梦想到巴黎达喀尔耍一把,我是北京人,北京人说耍一把。只不过我那天有幸开了开工作车,只不过赛事要求,赛车除了车队机械师和车手之外任何人不能动的,你怎么看都不可以,允许看,允许摸,不许动,这个东西确实手也痒痒,心里也着急,在内蒙、西藏、西北沙漠上去玩,但那些东西毕竟跟这种赛事有差距,但是我觉得中国地大物博,各种路况,各种条件都有,在咱们中国开展类似的应该是大有潜力的,而且随着汽车进入的平常百姓家,随着这些厂家们,郭总他们郑州日产那种厂家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应该说相信中国的汽车运动,尤其汽车越野拉力越来越好,我们车手也会越来越表现越好。

  主持人:可不可以说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有时候成绩反而是第二位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精神是占主要的。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停下来帮陷入沙子的这些车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张帖伟:没有错,周勇本来前几天成绩上的很快,每天四到五名,那天我们从努瓦克肖特往巴黎飞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周勇帮助别人耽误三个小时。

  郭云飞:他也想往前跑。

  张帖伟:中间成绩不错,作为运动员永远争第一这是最起码的激情,周勇他的车完全绕过去没有问题,没有任何障碍,作为车手大家都是一样,一个共同目的,只要到达喀尔这是我们梦想,周勇不顾自己成绩往下掉。

  郭云飞:他开到那以后看到一个老先生,也是赛车手60多岁,身体条件很虚弱,陷在那了,因为我们做一个连线,他的领航和赛车手身体条件很差,他毫不犹豫停下来挖沙,耽误了三个小时,如果没有这三小时位置再往前提十几个位置没有问题。

  周启杨:作为赛手注重自己成绩,但这次整体改了,不光帮助自己车队人,别的车队也要帮助。我问周勇怎么样?他说我昨天晚上睡觉还在挖沙,第二天手还在抖,没有顾自己赛车成绩,而是帮别人。给我感觉,达喀尔不是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团队的事,是整个达喀尔赛事的事,从这个观点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确实塑造这样,三个小时时间。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可能确实是比赛当中比单纯的成绩更值得赞扬,毕竟这个比赛确实太艰苦了,把它丢在这里,甚至于有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样情况吃出现都是有可能的。说到生命危险,不久前澳大利亚车手出现了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伤亡情况,而且包括去年达喀尔也是伤亡比较惨重一届。每一年达喀尔比赛大家都会关注,达喀尔今年会不会又死人,不管死的是车手或者观众。

  咱们四个是作为观众去的,对于可能出现这种伤亡情况四位是怎么看的?毕竟大家可能还不愿意说为了一届比赛我把命丢在那里去,有很多人因为这个在抨击达喀尔,使达喀尔遭受了很多压力。

  张帖伟:汽车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危险运动,体育运动都会有很多瞬间的意外,包括汽车,一念之差就会出现问题。但是你说不喜欢这项运动的人会抨击它,从人权角度讲怎么样,但是大家应该考虑,比如说游泳,比如跳水,甚至于说现在运动最容易发生伤亡事情就是探险、爬山,登山,极限。有的像登山不一定算极限,不算极限挑战,就是去比如说攀珠峰或者什么山,都会有要出现问题。所以我感觉怎么面对人生,只要你在人生路上达到了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是一个理想。

  但是我们不是说咱们草菅人命,对这些为体育运动贡献自己的青春,甚至于生命的这些人,我们向他表示非常的敬佩。当然了,在安全的前提下,人是第一位的,但是说运动,必然会有一些是残酷的。你比如刚才周先生说的,那两个车手周勇帮着他,他已经参加15届达喀尔,可能没有取得很好成绩,他今年成绩要带入,明年他如果还参加,周勇是374号车,徐浪是385,都是根据去年的比赛成绩带到今年里来,咱们看300号车是汽车组第一个发车。这次澳大利亚车手是10号车,我们镜头里都有他光辉出发形象。昨天晚上我们搞完活动以后回到饭店的时候,我还又默默又拿出这张片子去看,他们对他这种追思,激励我们活着的人更好把这项运动延伸,当然说要保证生命前提下,这也同时对赛事,对车手,对每一个人提出了很深刻的问题,毛主席说过,要想打击别人,首先保护自己,我们当然说了,作为保护,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震撼,每年都会有一些有志人士为此献出自己生命,所以我觉得他们是最可敬的。

  主持人:不知道吴先生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您也喜欢玩越野这些东西,肯定有风险,您的家人会很支持您吗?或者出了一点小问题会不会有所埋怨?

  吴毓:很少出问题。我倒觉得去看的时候,可以自己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比如说我们在看这种拉力赛的时候,赛车如果说旋转肯定向外侧滑,你看的时候观众可以选择在内侧来看,这样可以作为保护。

  另外如果你想拍片子,像我们张队经常选择弯道拍,你可以在弯道延伸点拍,对自己也是保护。

  主持人:应该要跟这些爱好者提出来,毕竟可能有些人不是有很多经验,只是觉得这点很刺激、好看,反而把自己置于危险情况当中。

  张帖伟:因为我们都在国内看过很多比赛,同时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另外自己也参加这些中型或者小型比赛,作为观众除非是特殊的赛事,越野拉力赛除了在终点有标志外,在路上全部没有路标,全部靠GPS和领航车来拐弯,有几个GPS点,绕道,咱们国内基本能看场地比赛,单边桥、双边桥或者V字沟一目了然。

  作为车手不是全部能参加达喀尔的,报名有严格筛选能力,咱们知道江菱保险第一次参加比赛,在车检的时候可能达不到组委会要求,车检耽误很长时间,发车发的很晚。

  所以来讲这个东西不是一个简单冲动,也不是完全个人兴趣爱好,要经过系统训练,包括车手系统训练,包括你的语言,还有你对车的理解,另外来讲还有强大财力去来支持你,否则你是不可能,因为我们了解他一个车手要参加这个赛事比赛,他的报名费就一万欧元,一万欧元大数算咱们将近十万块钱人民币,这是作为一般人经济上要有一些考虑。

  同时来讲达喀尔赛事,去参观达喀尔比赛,当地人可以看,一般人是你有钱都是渴望不可及的,必须通过赛事组委会同意才有可能参观,所以这个东西为什么我觉得机会,我们大家共识觉得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大家也珍惜,我们用我们手中的像机记录了很多精彩的瞬间。可以这样说,几乎不放过任何去拍照去记录瞬间的机会,所以我们也感觉我们会陆陆续续在咱们这些网站上,把我们个人一些作品和记录,不一定说专业,我们把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所想到的,想告诉网友的东西我们会尽快整理出来在网上给大家张贴,希望大家能够共享。

  主持人:这些图片和文字都是第一手最真切的一些东西,相信这也是可能我们离着千里之遥感觉不到的,可能达喀尔感觉一片黄沙或者什么,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很有疏离感。

  网友:我们提到沙漠,最重要一点沙漠没有水,几位到那边观摩的时候这两天洗过澡吗?

  张帖伟:情况是这样的,每一个车队,你想咱们帕拉丁车队,是在欧洲日产旗下的一个车队,他的后援机械修理都是车齿德车队,尼桑车队有很多,包括世界各国大厂家他们本身代赭水可以洗澡,车都是很先进的。但是咱们车手几乎没有时间洗澡,像徐浪,我们第一次见徐浪的时候,在拉塔,他那天回来相对是三十几名回到的终点,见到徐浪第一个镜头就是污头垢面,全是土,他第一个动作脱了鞋,抖沙子,胡队特意观察他,媒体说咱们祖国观摩团来了给点好的表现,他说不,这就是真正的徐浪,洗完眼睛以后张哥我再跟你握手、聊天,他眼睛里全是沙子从一个侧面反映车手困难。

  另外他们当时中午没有吃饭,他们喝水全部是上面做一个软包装一根吸管下面掉在他胸前,拿着喝。越野车竞技过程中所有都是软接的,固定车上,防止发生意外,车翻或者颠簸的时候一些硬件出来发生意外。能够跑完达喀尔全程就是胜利,不管他代表哪个国家,开什么车,都是顺利。

  主持人:曾经在沙漠里车过饺子是吗?是什么陷的?

  周启杨:那天在基地,毛里塔尼亚首都那,中国大使馆他们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到基地来找,凡是碰见亚洲人就问,你们是中国的吗?找到赵威。头天下午,当时大使馆的大使叫我们吃饺子,结果那天赛事没有完,还有很多车手没有回来,第二天商务参赞开了几个车来基地接的我们去大使馆。

  张帖伟:情况是这样的,当天下午中国驻毛里塔尼亚大使李国学李大使,他得知有中国队参加,在电视上看到,所以他们专门派了这些工作人员到营地去找咱们中国的赛手,而且基地是什么?我们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手环,他当时根据颜色来分辨你是车队的工作人员还是车手,你还是媒体的,你还是观摩团的,还是餐厅的,颜色都不一样。

  因为毛里塔尼亚这个国家跟咱们国家关系非常好,一说中国,他们全竖起大拇指,除了中国车可以随意进入营地,其他车都不可以的,大使亲自去了,找到胡队,他是帕拉丁的领队,胡队说一个队员没有回来了,我们已经煮好饺子,把所有基地的中国人,我请你们回家。但是因为确实时间来不及了,所以约定第二天到毛里塔尼亚大使馆。早晨试管政务参赞带着二秘、三秘开着三部车到基地来接我们,把所有中国同志,不光记者,赵威,包括孟光远,包括老卢全部请,孟光远没有在基地,他到饭店洗澡,特地到饭店把他接过来。大使见到我们第一句话,你们到家了,我代表驻毛里塔尼亚大使馆全体成员向你们表示感谢,今天我给你们准备的国宴,全部大使馆工作人员包的,而且大家俱饱了,心情特别舒畅,在俱乐部旗帜上签字,大家感觉非常愉快的午餐,说明祖国人民在关心我们,外国朋友也在关心我们,所以确实那阵感觉到作为中国人自豪。

  主持人:俱饱是平常没有吃饱是吗?

  张帖伟:没有,因为那是中国菜很好吃,三鲜陷饺子,有猪肉,他们是伊斯兰国家,咱们在大使馆吃猪肉没有人挑咱们,气氛非常好。

  周启杨:在基地所有中国人都到到了大使馆,16个人。

  主持人:不知道刘先生,这次去那边有没有给您的家人带一些特殊的礼物回来?

  刘仲善:本来是想在毛里塔尼亚买一点纪念品的,结果我们在毛里塔尼亚呆了三天两个晚上时间,根本没有离开过基地,没有离开过营地,我们都舍不得离开我们车队,离开我们车手,跟他们相处的时间,按照原来的安排,有一个参观当地的手工艺市场。

  张帖伟:还有浏览海边。

  刘仲善:都放弃了,我们所有时间能够跟车手多呆一分钟,我们心里感到更多安慰,也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到更多的启迪。所以我们都没有想到别的,这次在毛里塔尼亚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一分钱都没有花,谁都没有买一样东西。

  张帖伟:其实咱们最好的对象就是美好回忆,给家人带的礼物就是我们手中像机记录美好瞬间。

  主持人:拍了很多相片。

  刘仲善:我们把我们带的相机,存储卡基本上用完,用光。

  张帖伟:我们三个人全部带着笔记本,随时拍,我们分工了,老吴跟小周同志,还有老刘我们主要照顾赛事和车,他们主要记录我们之间的活动,拍DV,这样来讲回去做一些整理,会给大家一个精彩回放。

  主持人:可以做图片展览,包括DV剪出来可以说是很好的纪录片。

  张帖伟:因为这个东西机会很难得,另外跟刚才刘老师说的一样,他是我们队里老大哥,我们俩之间差十岁,但是老刘同志也是一点儿也没有觉得他拉,很黏性,在赛场上,在像机后面非常活跃拍照。另外我们也照了一些当地的条件允许情况下照了一些风土人情,因为他有些是开放的,有些是不希望你照相,比如说他那军警,穿衣打扮是很特殊的,老想照,你只能偷着拍两张。这次去确实值得很多回忆和回味,另外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包括我们搞的汽车运动和汽车越野,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来讲,老卢、周勇、徐浪、孟光远都在国内我们经常见面,因为经常搞比赛,而且每次比赛的时候大部分有些特写都是只要条件允许我会给他们照相,作为私人的朋友去给他们照相,这次能够在背景是巴达不是电脑合成的这个东西的意义,非常觉得回来感觉特别有意思。

  所以我也希望国内一些厂家,向郑州日产学习,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多让咱们的网友朋友和车迷朋友了解什么是汽车运动,什么是汽车文化,让咱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意义。

  网友:虽然我没有亲身去经历过巴达,巴达就好象会上瘾一样,去了一次还惦着下一次再去。四位是不是也有这样感觉?如果有机会明年还渴望去一下?

  吴毓:有机会再去,如果郑州日产跟服务车走全程,当然是最高兴。

  张帖伟:我在基地的时候跟胡队说,胡队这次没有过瘾,下次如果你们征集志愿者,我愿意全程陪着你们走完巴达的路,因为确实时间太短了,看的对象太少了,机会又太难得。如果你们明年对社会招聘志愿者我第一个报名,这样会了我们很多心愿。

  周启杨:真的去了一次之后,真的上瘾了,还想去,而且真的想从一开始走到最后。

  主持人:如果明年有机会,对于刘先生来讲机会越来越宝贵。

  刘仲善:应该说这种机会在我身上不会再出现了,因为全国有很多爱车一族,有很多的越野车迷,这一点我相信即使有机会,我本人来说我希望去,那种环境,那种条件让我感悟很多,但是这种机会应该让更多年轻人,更多有发展前途的爱车一族亲身经历一下。

  这次活动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在我人生上也多了一笔,之所以每次达喀尔拉力赛都有人牺牲,献出生命,大家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车队,参加人越来越多,组委会不得不限制各个国家参赛的车队数目和参赛车手数目,尽管前面有人牺牲,但后面人前仆後继,勇往直前。

  郭云飞:7月15号报名有很多优惠。

  刘仲善:昨天晚上在中央五台报道节目里面,车手们在发车之前,默哀几分钟,表示对逝去的优秀车手的悼念。但是他们擦干眼泪继续奔向前程,我认为这恐怕就是体育运动,就是达喀尔拉力赛精神所在,是全球也是我们中国人一种追求。

  主持人:吴先生、张先生、周先生明年还想去,刘先生很大度把自己位置让出来。郭总如果明年坚持不变还是四个人,至少其他帕拉丁车主还有一个竞争机会。

  周启杨:明年我们感觉跟着车队一起去,不是观摩团,我们不占这个名(笑)。

  主持人:作为工作人员去了。

  郭总您现在已经至少有三个志愿者了,明年在组队上可能会更充裕一点了。

  郭云飞:对这些网友的想法和愿望,我们第一肯定会记到心里面,第二个还要坚固组委会一些规定和一些对服务车和志愿者一些管理规则,这肯定都会考虑,这个东西我们会记到心里面。

  主持人:可能这也是给更多喜爱赛车朋友一个体验机会,我想只有当这种比赛对于大家来讲越来越近的时候,可能他才会在中国拥有更多报道,一种关注度,中国车手的成绩也会提高的更快。事实上截止到现在为止帕拉丁两位车手,徐浪跟周勇成绩都是不错的,不知道您对他们这次比赛,截止到现在为止他们的表现您怎样评价?

  郭云飞:目前表现来看,从两个车手来看发挥是相对比较正常的,从整个车辆改装情况来看,目前车辆状况也是比较满意的,完全在我们预料之中。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到这周末这一年达喀尔比赛就要结束了,如果大家想看又一年之后,不知道到时候四位都会参加的庆功大会?还会给他们举办一个很热闹的仪式吗?

  郭云飞:我们会邀请他们来参加。

  网友:我非常想见见两位真正去跑比赛的车手,希望能给我们这些喜欢赛车的车迷更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郭云飞:因为目前在各个网站包括我们中央台一些新闻广告里面,有一个希望全民参与的关注达喀尔,关注帕拉丁有奖竞活动,我们希望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到达喀尔当中去,把达喀尔这种神秘的殿堂逐步往普通我们观众中来移,更多人感受达喀尔的魅力,那个时候我们会在庆功会上给更多的我们普通客户来提供这种和英雄,和我们整个达喀尔现场的人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个我们到时候会通知大家。

  主持人:刚才在聊天开始之前,跟张先生聊几句,在这边说语言也是一个问题,法语可能是比较通用的语言,能跟我们现场说一两句法语吗?据说您的法语水平比较高。

  张帖伟:其实我应该说是跟他们讲法语只是打一个招呼,换句话说,我们本身带着翻译去的,而且这次同时还有日产公司的人,欧洲日产是日本籍,他们之间还换句话说,日语、法语、英语,说最多还是咱们母语,汉语,怎么打招呼(法语)你好,(法语)谢谢,用常用这两个字。

  另外很多欧洲人看不出亚洲人是哪国人,就像咱们中国人看德国人和法国人也分不清楚,只是他有些发音里能够分辨。赛事组委会每天发布新闻或者明天赛事安排的时候都是法语带上英语的人讲,但是他英语确实不敢恭维,不如中国人讲的好,法国人讲英语绝对不如中国人讲的味道纯正,日本人讲英语更难听,真正想说志愿者首先要过语言关,帕拉丁车队两个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不光是翻译,还要承担车队跟法方、维修人员的沟通,同时要跟赛事组委会的沟通,跟新闻中心的沟通,跟其它车队之间的沟通,所以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真真想参加志愿者先把语言过了。

  我说我,我说中国话肯定利索,如果跟我讲上海话我也听不懂。这个东西对大家都是一个机会,机会是相等的,只是我们比大家早走了一步,但是我希望更多人,郑州日产会给予更多朋友给机会的,再次感谢网友们给予关注,同时再次感谢郑州日产给我们这样机会。

  主持人:应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非常和睦,也非常的热闹。

  今天聊天时间也差不多了,下面很快是春节了,不知道几位能不能跟我们网友提前拜个早年?

  郭云飞:祝全国的网友新年好!同时祝我们所有帕拉丁的车主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着在明年会有更好的一个成绩,包括今后随后各种各样活动,也希望达喀尔精神能够在中国生根散叶开花,每一年达喀尔带来更多不同精彩。也祝愿三位再去达喀尔心愿一年之后再次成真。谢谢大家,所有网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