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传媒|读书笔记】《谷歌方法》——如何打造谷歌产品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关爱传媒成长小分队

作者:【美】比尔·基尔迪(Bill Kilday)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19-6

❉《谷歌方法》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

作为全球顶级的科技公司之一,谷歌成功的核心方法在于吸引创意人才、提供平台、打造产品。《谷歌方法》以谷歌地图为切入口,讲述了谷歌如何通过上述方法,用6年时间,将谷歌地图打造成月活用户超过10亿的伟大产品。

在《谷歌方法》中,你将看到:

1、谷歌招揽英才、提供不设限的平台资源、收购新创公司背后的逻辑;2、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从大处着想,利用地图产品实现谷歌的战略布局;3、谷歌突破技术的限制,相继推出谷歌地图、谷歌地球、谷歌街景,彻底改变了人类游览世界的方式;4、现象级AR游戏《精灵宝可梦GO》,如何引爆全球用户;5、创意人才如何跳脱传统的商业原则,实现梦想与开创未来的。

作者简介:

【美】比尔·基尔迪(Bill Kilday)

曾任数字地图初创公司Keyhole的市场营销总监,后担任谷歌地理部门的产品营销经理,负责“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推广。

现任Niantic公司的市场营销副总裁。Niantic是一家从谷歌分拆出来的公司,开发基于地理位置的游戏,知名产品有Ingress、Pokémon GO。

一、前言:谷歌的产品之道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是从谷歌的角度讲述谷歌成功的故事。但看下去,我发现它从三个不同的角度以五个以时间为序的小故事阐述了谷歌核心产品“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看到了谷歌招揽英才、提供不设限的平台资源、收购新创公司背后的逻辑,也深刻领略到了谷歌的文化。

三个角度中的第一个角度是从Keyhole创始团队的角度来写故事,这也是整本书的主要角度和主要故事线;第二个角度是从谷歌领导者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们对于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给予的指导支持以及相关言论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观念;第三个角度是一开始与Keyhole团队站在相对对立位置的谷歌内部一个团队的角度,在经过对于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控制权的明争暗斗后所有人终于齐心协力成就了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

五个故事分别为:Keyhole的创业故事;Keyhole被谷歌收购后所面临的困境;Keyhole与谷歌内部成员在控制权上的争夺;谷歌地球这款产品的崛起;约翰·汉克重新创业成功打造出《精灵宝可梦GO》。书中从个人、产品、团队文化等方面总结了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成功的关键因素,讲述了谷歌的产品之道。

二、Keyhole领导者个人素质和能力

谷歌地图的前身——Keyhole的创立者之一约翰·汉克是整个故事的主角也是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成功的核心关键人物。他是一个充满毅力和勇气的人,虽然知道会遇到很多障碍,但他是一个能找到任何办法把事做成的人。在Keyhole的创业故事中已经可以看出约翰·汉克的与众不同之处。Intrinsic Graphics是一家主要开发软件工具供游戏开发人员构建交互式三维环境使用的公司,它有一个副项目可以用在地图上,但这个程序成本高且与公司主业脱节,项目开发者不愿让这个概念消失,因此决定找一个CEO另立团队将这个演示项目变为产品。而约翰最终成为了这个CEO来领导这个名为Keyhole的产品。Keyhole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其用途和市场前景尚未可知,且由于纳斯达克股价剧烈震荡,潜在的投资者都被吓跑了。经过约翰·汉克的努力和看好Keyhole发展潜力的信念,找到了索尼风险投资公司对Keyhole进行A轮投资,至此Keyhole正式独立。

约翰·汉克具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善于搜罗适合自己团队的优质人才,并使他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在Keyhole的发展期间尽管工作环境时好时坏,且有成员性格使团队关系紧张,但约翰·汉克还是知道如何管理它的明星软件工程师们——如何招募他们、挑战他们以及留住他们。

约翰·汉克也善于发现行业巨头的劣势和自己所开发产品的优势。在团队成员提出开发Keyhole网页版会比客户端更为方便也更容易增加用户量时,约翰·汉克坚持认为Keyhole的优势在于流畅的三维动画,也希望开发出的产品不要迁就当前计算机而是能紧跟技术发展步伐,不想Keyhole迎合市场而开发出来像在美国拥有90%市场份额的MapQuest(在谷歌诞生前地图的代名词)并与之竞争。而对于另一个已被Esri占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GIS市场,他却认为可以将易于使用、随软件附带数TB字节数据的访问权限、运行速度像闪电一样快的Keyhole推入,因为虽然Esri业务基石巩固且有无数优点,但它复杂、没有数据、速度慢的缺点却被Keyhole所弥补。

约翰·汉克知道怎么把握机遇,怎么去挖掘潜在市场和客户。甚至在父亲葬礼上也坚强地达成了一笔投资。Keyhole疯狂参加展会来挖掘潜在市场与客户,终于在一场商业房地产展会上正式“亮相”,导致大量客户购买且挖掘了大量潜在客户。商业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第一批给Keyhole开支票的公司,提供了宝贵的现金流且延长了跑道。要求CNN在播报新闻时公开采用并标注Keyhole的产品EarthViewer也使公司曝光率激增,带来庞大的消费者需求量,广播电视业因此成了Keyhole意料之外的福地。

约翰·汉克看得清局势,在巨大利益关头仍能理性冷静地分析。Keyhole在发展期间也遇到了最满意的一笔投资—来自硅谷历史最悠久、最受好评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的门洛风险投资公司,但随即谷歌却表达了想收购Keyhole的意愿。作为科技创业企业界新宠的谷歌相当于可以推动Keyhole的服务无限增长的发射台。但约翰并没有被谷歌理想的收购价、后续能给予Keyhole发展所带来的好处高兴地冲昏头脑,相反,他在做决定前认真地思考了几个问题:谷歌对Keyhole的愿景(向人们提供整个地球的高分辨率三维模型)来说意味着什么?谷歌对这个服务有什么打算?谷歌既然不做地图,它对Keyhole有什么计划?谷歌是不是会拆散我们的团队好同化我们?谷歌的财务状况会不会像其他互联网公司一样脆弱?在与谷歌方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后,Keyhole终于决定放弃门洛公司的投资加入谷歌。

约翰·汉克是人们值得期待的最忠诚的老板和朋友。在科技收购的世界里,普遍情况是:大量员工被弃用,新公司只给股权,不给工作。但约翰·汉克把聘用整个Keyhole团队作为与谷歌进行任何谈判的先决条件,这是闻所未闻的。

约翰·汉克知道在权力斗争面前选择什么时候斗争,什么时候妥协。在谷歌地图的首次成功发布后谷歌决定将地图的版图从美国扩大到全世界。带卫星图像的谷歌地图成为了谷歌短暂的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发布,但谷歌内部总管所有关于“搜索”功能的玛丽莎却决定将谷歌地图与谷歌本地服务这个她创立的产品合并成一个产品并直接叫做谷歌本地服务。这并不是Keyhole团队的人所能接受的。约翰·汉克虽然对这个决定不满,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让步。

约翰·汉克在竞争对手的巨大威胁面前能沉着冷静地分析。谷歌地图的成功也引来了竞争——微软也打算登上地图的舞台,地图领域突然变成了战场。微软的3D客户端应用程序与Keyhole即将发布的更名后的EarthViewer进行正面交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比尔·盖茨的计划引发了谷歌内部的恐惧,约翰·汉克也大概在此时抓住了谷歌地图开发工作的控制权。此前,他一直在公司的高管层中寻找自己的立足点。他十分沉着冷静地分析了微软所带来的威胁并为谷歌所有地图服务制订了战略和战术计划。他详细阐述了微软可能采取的行动及其可能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对微软建立合作关系地航拍和卫星图像数据提供商惊醒了猜测并对它们的能力和定价进行了说明。此外,他还列出了一些可以考虑收购的目标。他认为谷歌应该收购这些公司来加强数据采集,吸纳科技人才。谷歌的领导人最终决定建立一个名为“谷歌地理”的全新产品线,而谷歌所有的地图工作都将隶属于这个新的谷歌地理团队。地图、本地服务和Keyhole的区分不再存在。而这个新的团队将由约翰·汉克一个人领导,他成功打败了有力的竞争对手晋升为了地理部门的产品总监,玛丽莎也暂时正式退出了地图团队。

约翰·汉克的野心与对于创业的热爱。随着谷歌地球和谷歌地图的快速发展,谷歌能发射自己的地球检测卫星也成功登月了。谷歌的领导者也随即对高管的职责重新洗牌。约翰·汉克不再是谷歌地理项目的领导,他决定完全离开谷歌,建立一个基于谷歌地图技术的新创公司。他说他不想制作一个红一次的明星,不想只做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背后的那个人。他认为创业是年轻人的天下,他得趁他还宝刀未老的时候赶紧回到赛场上。在得到谷歌领导的建议和支持后,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公司Niantic Labs建立了,它既有初创企业的自由和极具潜力的股权,又有谷歌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对于新公司的构想来自于约翰和他儿子之间的持续斗争——父母与自己沉迷于电子游戏、不愿意外出活动的孩子之间的斗争。这个想法就是用手机将地图变成游戏,目标就是让人们从屏幕后面走出家门,以全新的方式欣赏周围的世界。后面Niantic推出的《精灵宝可梦GO》发布时的受欢迎程度是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三倍。约翰·汉克又一次成功了

三、谷歌文化对于产品的深刻注入

谷歌信守承诺,表明诚意。当时本该在谷歌上市前加入谷歌的Keyhole在最后关头遇到了危机—竞争对手Skyline故意使绊,起诉Keyhole侵犯了它的专利权。这也使Keyhole加入谷歌的计划推到了谷歌上市之后,Keyhole团队也担心这次收购会泡汤。所幸虽然诉讼没有结束,但谷歌坚持要收购,这也表明了谷歌的诚意。

“先发布再说”是当时谷歌一句常见的口头禅。大家对灵活迅速有强烈的渴求,不想让完美成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虽然谷歌地图没有达到完美的期望,但团队成员还是决定先发布,一步一个脚印来推动产品进步。

与多赚几千万美元相比,谷歌宁愿为用户和世界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在Keyhole EarthViewer即将正式改名为谷歌地球时,大家对此款产品的定价产生了分歧。之前Keyhole一直在微调其产品种类和定价以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但谷歌的领导者决定让谷歌地球供用户免费试用,这也符合谷歌文化的一贯追求。

谷歌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谷歌地球在发展过程中也迎来了不可避免且必须面对的问题——边界争端。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正在成为最全面的地图集,且拥有这个星球最大的地图浏览量。而这个星球信任谷歌,也希望谷歌保证所有地图的准确性。团队成员也第一次意识到整个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项目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者网络服务。

谷歌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随着谷歌地球项目的巨大成功,越来越多组织看到了谷歌地球的价值和不同可能性。谷歌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使谷歌地球可以应用在自然灾害、环保、人道主义援助等领域。有一个海洋学家在看完谷歌地球的演示后说:“这不应该叫‘谷歌泥土’吗?毕竟,在谷歌地球仍然无法探索超过2/3的地球啊。”于是,一个新的地图项目——谷歌海洋随之诞生。

谷歌总是走在时代前沿,窥见未来把握机遇。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在2006年那次电子产品展主题演讲后扬帆起航,谷歌窥见了未来把握了机遇,让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路线指引和搜索功能来帮助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距iPhone的诞生还有一年,谷歌地图已经差不多可以安装在联网智能设备上。世界从此将以一个小小的蓝点为中心,这个蓝点也就是用户自己

四、谷歌领导人与众不同的观念与全力支持

谷歌领导者珍惜人才,慷慨地给予一切支持。在约翰·汉克跟谷歌领导表明想离开谷歌另创公司的想法后,谷歌的领导建议他留在谷歌并在谷歌里建立这个初创公司。谷歌的领导很了解约翰的愿景、决心和动力,如果约翰想创造新的东西,他们都会支持约翰,就像他在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旅程中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给予了约翰支持一样。

谷歌领导者始终坚持着一套违背典型商业原则的原则:在用户的快乐和金钱之间,他们总会选择用户的快乐。赚钱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他们既没问过投资回报率,也没问过投资回收期。这也是为什么最终谷歌地理团队赢得了多达几十亿用户,而且是每月几十亿用户。谷歌的领导者只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大胆押注能够整理全世界地理信息的非凡产品,然后通过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等卓越产品将它们送给所有人。这一直都是谷歌送给世界的礼物。

五、出色的团队成员,追求卓越的信念

在产品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虽然不同团队站的阵营不一样,但要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信念是一样的。Keyhole在进入谷歌后虽然暂时是独立的,但由于并不知道谷歌对Keyhole的计划,Keyhole团队并没有指南针来制定目标和战略?后来Keyhole团队成员认识到,他们首要目标是保持这个团队完整和Keyhole的独立性,团队成员不被拆散到谷歌的各个其他部门。但事情好像并没有这么简单,Keyhole陷入了权力的争夺里——负责谷歌地图开发的工作是由站在不同阵营的不同团队一起合作的,而谷歌内部总管所有关于“搜索”功能的玛丽莎也想把Keyhole的管理权收入囊中(可能是因为基于位置的搜索是各类搜索中极少数能提供创收机会的搜索之一)。Keyhole的团队成员也不得不分身为谷歌内部的其他团队工作,这导致他们需要既向约翰·汉克汇报工作,又向玛丽莎汇报工作。所幸后来Keyhole和其他团队凭借着要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信念制定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三个月内推出谷歌地图,并为之努力。最终他们也如愿成功。

六、总结:坚定的价值观

该书通过介绍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的成长经历展示了谷歌发展的内在逻辑:谷歌做产品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赚钱或获得用户,而是一直把用户需求和体验放在第一位,想为用户创造出伟大卓越的产品。在向这个目标奋斗的过程中,用户和赚钱也随之而来。所以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个成功的公司或产品,离不开坚定的价值观、卓越的领导人、出色忠诚的团队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

(备注:读书笔记不代表任何投资观点,交流联系关爱传媒成长小分队——小队长马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