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中国邮票铭记上的字体

新浪收藏

  邮票铭记是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政所属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名称,或者是它们的标志。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

  1874年,邮政联盟规定各国邮票都必须印上国名;1989年万国邮政联盟华盛顿大会通过的《万国邮政公约实施细则》中第195条明确指出“邮票及交付邮资标记应当用拉丁字母标明原寄国国名和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邮资值”。

  邮票不仅是邮政资费的凭证、有价证券,它更是“国家的名片”,是国与国信息交换的标识,代表国家面孔;邮票也是知识载体、宣传工具,具有艺术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雅俗共赏的收藏品。

  新中国邮票铭记字体多样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

  仿宋体 最常用的字体是仿宋体(长仿宋,扁仿宋)。如纪5《保卫世界和平(第一组)》、特1《国徽》 邮票等。

  黑体 也是常用的字体刚劲、有力。如纪65《中捷邮电技术合作》、特17《储蓄》等。

  楷书字体 新中国早期邮票中的纪4《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铭记采用均衡平稳,舒展有力的楷书字体。

  毛泽东所书的草书体 “文革”邮票中的文1至文13邮票的铭记均采用节奏明快、变化万千的毛泽东所书的草书体。

  魏碑字体 采用方正有力、结构严谨的魏碑体,如T24《气象》邮票铭记。

  儿童体T51《童话——“咕咚“》T86《儿童画选》邮票铭记采用自然奇特的儿童体。

  篆书字体T120《中国古代神话》、《敦煌壁画》系列、T122《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铭记采用秀美匀称、布局多变的篆书字体。

  新中国邮票铭记的字体是十分丰富的,除了常用的黑体和仿宋体之外,正、草、篆、隶、魏碑等的各种书法艺术字体在新中国邮票的铭记上俱全。新中国的邮票把书法艺术运用到铭记设计上是成功的,邮票铭记的设计也因此而更加艺术化。

新浪收藏文交所频道
传递文化产权市场健康价值观
http://collection.sina.com.cn/w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