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初不温不火告别小章子怡

新浪娱乐

  文 | 张云 叶清漪

  张静初与章子怡有很多可比性:她们长得像彼此,出道之初演的都是文艺片,崛起以及走出国门的节奏也都很相似,前者甚至一度被称为“小章子怡”,但与章子怡相比,张静初是如此不温不火,安于角色,以至于延展到其他方面,也终于显露出她的平淡乃至无聊。

  2月24日,微博上传出张静初在北京东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排队的照片;次日,张静初工作室发表否认声明,称张静初正在国外拍戏。而张静初本人也一如既往地表示,“感情生活一片空白”。

  关于感情生活,她并不讳言,例如,她会告诉壹读记者,喜欢什么样的男人,不能接受男人什么样的着装,以及对未来的丈夫会抱以完全的信任。但是,关于张静初,仍然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传闻里的“导演控”,现实中的无聊人

  在电影之外,有两个张静初。

  一个张静初活在天涯娱乐八卦论坛和微博转发里—因《孔雀》成名后,张静初插足导演顾长卫家庭的消息就甚嚣尘上,她本人也承认在参演之前的确认识顾长卫,帮其写过文案。碍于蒋雯丽深入人心的贤妻形象,张静初从一开始就站在了无法被舆论力挺的位置。这段绯闻直到现在还屡被提及,顾长卫宣传《立春》时,经常占据媒体焦点的娱乐新闻,总离不开张静初。

  被“很多圈内人”“公认”过的另一段恋情,则是张静初和导演章家瑞的。两人合作过《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红河》等三部作品,且《芳香之旅》从剧本来看,“完全是为张静初量身定做”。之后到了可能联手的第四部电影,张静初却宣告不再参演,俩人的故事便也告一段落。

  然后是2013年,男主角换了人,不过职业仍然是导演—还是三角关系,正是这部即将上映的《脱轨时代》的监制陆川。这段绯闻同样深入民心,著名狗仔卓伟甚至曾经把“拍到陆川和张静初”当作年度工作目标。

  在这些传闻里的张静初,是一个“导演控”,热情洋溢,无法自控地对男性工作伙伴产生感

  情,并且风情万种,瞄准的目标无一落空。

  然而,张静初所认为的自己,与这个形象相去甚远。她并不愿意观众将角色中的大胆、干练、无忌、豪放、爱玩想象成张静初。事实上,她说,那正是张静初完全不具备的一面。

  她向壹读记者剖析自己,将自己形容成一个拥有“太多规范太多约束”的人。她说自己“比较适合线条比较平的生活”,一天天平静地过下来,免去一些人情的负担,“挺省事”。而那个时常在微博送上各种节日祝福的张静初,也是一种包装—她说,受家庭影响,她对各种节日无感,连生日都不过。

  在媒体眼里,张静初相当无聊—她不是一个具有娱乐精神的采访对象。有娱记在《醉后一夜》上映前夕采访她,想让她谈谈银幕上的醉态以及与闷骚男余文乐擦出的火花,她一概不接招。后者只得在文中感叹:“不制造卖点也不抛出笑点”的张静初:“好吧,好吧,也许这就是现在的她。”

  她有三段广为人知的绯闻,却从来没有一个正牌男友。她曾表态,如果未来能够拥有一份稳定的情感,她最理想的状态是:只将三分之一的时间拿出来经营感情,“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继续我的事业”。如果对方拒绝让她继续事业,“我想他肯定就不是对我来说那个对的人。”

  甚至,她对男友类型的向往听起来都那么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气质干净、沉稳。我对穿衣服特别挑剔,特怕穿料子裤子的,起码要穿天然材质的,纯棉什么的。”她无法接受穿白色鞋子、白色袜子的男生,“白色裤子是底限。”她显得对男性很懵懂,在谈论正在上映的《北京爱情故事》里的出轨戏时,她说:“听说男人是不一样的,男人的上下身是可以分开的,”她又强调:“这是我听说的。”

  这个用“听说”来完成自己对男性世界认知的女明星,对感情的最大期待是“信任”,一如18岁少女谈起爱情时的美好向往:“前两天跟我的工作人员探讨facetime的问题,facetime的视频电话加上4G网络,未来的夫妻关系可能很微妙,老婆或老公会问对方‘你在干吗呢?给我facetime一下’”。张静初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如此,“我不想以这种爱的名义勒死对方。我什么事儿都去信任他的原因是他值得我信任。就是这么简单”。

  以不温不火的方式,告别“小章子怡”

  假如以上的消息尚未满足你对张静初的好奇,那么,我们继续—刚过34岁的张静初有了一个新身份:制片人。

  这得益于她的新电影《脱轨时代》。这两年,电影圈里从演员身份转向幕后制作,本是一个潮流,但发生于导演系毕业生的张静初身上,却成为一个意外:最初,导演陆川拿着剧本找她出演女主角,她答应了,拍摄档期却不断后推,突然有一天,她被问愿不愿意自己尝试当导演。张静初心动了,便开始筹备,跟编剧沟通重写剧本。可临近电影开机,张静初担心自己精力不足无法照顾全片,又联系陆川重新找了新导演。

  陆川还是给张静初挂了制片人的头衔。正式拍摄中,张静初也的确处理了一些片场的突发状况,包括重新置景、补拍等。

  头一遭在片场考虑演员身份之外的事情,张静初有了很深的一个体会:“电影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被拍坏。就像手里的一捧沙子,这边漏一点那边漏一点,最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次尝试并没激发起张静初对转型幕后的更大兴趣,她显然清楚自己没法操控那样的全局。

  张静初从来对自己不够自信。她曾经回想读书的时候,“内向、不起眼,像小豆芽菜一样,相貌也不是最出彩的,排不上班里的前三大美女”。

  她没上过高中,中专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租住在中央戏剧学院附近。后来偶然被星探发现,

  张静初开始拍摄广告,也有了报考中戏的念头。正由于对自己的长相没底气,张静初选择报考导演系。

  就读导演系的四年,张静初表演课的分数远不如导演课。排演毕业大戏时,张静初铆着劲儿去一个老师家恶补,后来表演三分钟片段时,竟生生把台下的同学们看哭了,大家打分推选女主角时,她脱颖而出。

  毕业后,张静初接拍了一些电视剧,都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求好运,她自作主张改了原来的名字(张静)。一直到现在,张静初也从不会主动争取角色,“人家要问你行不行,我一般都是,一定不会站出来说我行,我都会说我试试看吧”。

  这种个性显然跟初出茅庐就难掩蓬勃野心的章子怡天差地别。章子怡还没毕业就进入了《卧虎藏龙》剧组,原定的角色是捕头女儿,试镜时凭借极富杀伤力的眼神打动李安,成为主演。

  实际上,张静初的成名还得益于酷似章子怡的相貌。她的“贵人”顾长卫曾担任张艺谋的摄影师多年。张静初与顾长卫其实相识甚早,1999年张元的纪录片《疯狂英语》里有一个镜头,是顾长卫带着张静初去探班。顾长卫曾坦言,《孔雀》最初其实想请章子怡来演,但由于档期问题没能如愿。他说:“张静初确实跟章子怡有点儿像。”

  巧合的是,比较俩人的角色诠释,竟能找到不少类似的发展轨迹:出道之始都演了优质文艺片—章子怡演了《我的父亲母亲》,张静初演《孔雀》,两部影片都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被观众熟知后,两人接下来分别出演武侠片《卧虎藏龙》《七剑》开拓事业;章子怡通过《蜀山》走出国门,张静初参演芬兰制片商出品的《玉战士》,后两人先后出现在好莱坞大片《尖峰时刻》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中。而两人在香港电影的参演中,也都表现不俗—章子怡凭借《2046》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张静初也由于《门徒》得过影后提名。章子怡出演爱情喜剧《非常完美》后,张静初也饰演了《唐伯虎点秋香2》。

  甚至人们相信张静初和章子怡一样,“心比天高”。张静初刚出道时,曾屡屡被称“小章子怡”。但走到今天。一提章子怡,大众能联想到很多作品,一部《一代宗师》更是让章子怡成为华语电影界的大满贯影后。而张静初,却离大众最早对她的期待越来越远,迄今为止,真正属于她名下的“影后”只有“大学生电影节”、“华语传媒”和“开罗国际电影节”等寥寥几个。

  已经很久没有人再叫张静初“小章子怡”了,不是因为她个人风格已经足够强烈,而是因为她足够不温不火。

  “不科学”的演技

  去年年初,张静初登上乐嘉的访谈节目《首席夜话》,对乐嘉的连环炮追问,她全部对答如流。她承认,自己是做过功课,有备而来。这让乐嘉给了她“为人谨慎”的第一个判断。节目录制完,乐嘉发微博称:“她(张静初)是我目前所知的在演艺圈中唯一的‘黄+蓝’性格。极度自控和自律,逻辑性极强,对他人要求高,对自己下手狠,不愿自己的内心世界被他人进入。”

  对待一个综艺节目尚且如此,对待电影,张静初更像一个好学生般刻苦。张静初曾经分析过,“我不是天才,琢磨角色和交流对我来说很必要”。她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准备过程,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很难停下来。“经常起床抱着电脑看剧本,不吃不喝在沙发里窝一整天”。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拍摄《花腰新娘》时,张静初为了让舞龙的戏份拍出来好看,天天练习,以至本还没棍子粗的胳膊,几场戏下来居然练出肌肉。演《门徒》时,张静初曾想要亲身试毒,好在被尔冬升劝下。这般努力是因为她觉得“时间很仓促,像一只被导演赶上架的鸭子”,她最后选择了去戒毒所感受气氛、看纪录片,感受到“角色的逻辑和节奏”后才进入拍摄。

  尔冬升将张静初和张柏芝拿来比较说:“如果能有一部戏让张静初和张柏芝来一起演,我拍起来肯定很过瘾。因为一个是极端专注的(张静初),一个是极端不专注完全靠天分的(张柏芝)。我觉得她们两个放在一起是很大的挑战。”尔冬升甚至这样评价她:“我是觉得她作为演员有时候太过认真了,太累心,这不是一种科学的技巧。”

  2009年,张静初曾申请香港的优才计划。在她的推荐信里,许鞍华及尔冬升表扬了她的语言能力,成龙则赞她工作够专业—她所为人称道的,始终是这种刻苦的职业精神。成名后的张静初起初将重心放在香港电影,也跟香港电影专业化程度高,有助自己磨炼演技有关。她曾回忆,拍《窃听风云》时,导演专门写了一个很厚的人物小传,来“对付我这种麻烦的演员”。

  悖论的是,即便刻苦如斯,张静初的演技也并没怎么得到影评人的认可。她接戏并不多,出道十年为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除了《天水围的夜与雾》《红河》这类文艺片的疯魔女主角;就是小成本电影中妖艳性感的熟女,比如《万有引力》《守望者之罪恶迷途》,后者却多是戏份很少的配角。《唐山大地震》里,她被徐帆映衬得苍白麻木,不止一位观众看完电影甚至发出感叹“如果周迅来演肯定不错”;《富春山居图》中,张静初则几乎沦为林志玲的陪衬。

  甚至不需要看电影,你都能感受到那种差别—2012年某期《时尚先生》封面,由她和林志玲、刘德华合拍,三人摆出一样的姿势,然而气质上各有差别:刘德华倜傥,林志玲风情,而张静初,浑身僵硬地站在一侧,显得与之格格不入。

  曾经,有人形容张静初“人淡如菊”,但她笑着回应:“还是当茉莉花比较好,因为茉莉的香味儿我喜欢,‘人淡如菊’淡到没有味儿也不行,太闷了。”不过,是茉莉还是菊花,这显然不是靠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