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推进垃圾分类 北京东城全区总动员

北京日报

关注

原标题:推进垃圾分类 东城全区总动员

防疫值守站点发放宣传折页

垃圾分类楼门挑战赛

东四二条社区“两桶一袋”进家门

东直门街道全新厨余垃圾收运车在“桶换桶”密闭收运

朝阳门史家胡同“垃圾不落地”

清水苑社区“盯桶”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街道社区快速推进,企业楼宇积极响应,居民热情配合参与……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5月1日全面实施以来,东城全区总动员,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全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责任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通过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让垃圾分类理念的“种子”逐渐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城管街道协力推动垃圾分类进社区

这两天,区城管执法局自编自导的宣传短片《垃圾该去哪儿》在网上流传开来。“瓜子壳属于哪种类型的垃圾?属于其他垃圾。错,它是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堆肥。”垃圾分类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少,城管队员在短片里娓娓道来,让居民不知不觉之中,看着手机视频,就掌握了分类的“秘诀”。

多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显著加深了居民对这项工作的了解,提升了参与率。东花市街道设计了通俗易懂的宣传单,用4句口诀概括四类垃圾的分类方法,同时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解读,比如“生活垃圾,谁产生谁负责”,“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理费用自己承担”,对这些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重点内容一一都进行了解释。

“人人既是垃圾制造者,也是环卫保洁员”,“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在东四街道二条社区,这些环保宣传语随处可见,该社区早在去年8月就试点启动了垃圾分类,选树了58个“垃圾分类示范院”,近300名居民知晓、参与垃圾分类。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撤除了胡同内所有垃圾桶,改由保洁员每日早6-8点、晚18-20点之间定时收取垃圾,实现“垃圾不落地”。社区党委“一手托三家”,组织社区常务会、平房区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三方座谈,最终达成“逐户通知、吹哨提醒、广泛宣传”的一致意见,同时居民和清洁工也当场交接投放,彼此监督,避免了混投混运。

日前,建国门街道在赵家楼社区居民议事厅举办“两桶一袋”居民征求意见恳谈会。“两桶一袋”是指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种分类垃圾桶,以及再生资源回收袋。据介绍,通过民意投票选出的垃圾桶,将作为奖品首先发给已办理垃圾分类积分卡且积分满300分的居民,街道还将在授桶当天向其颁发“家园卫士”徽章。

朝阳门街道在开展垃圾分类推进活动的同时,正式启用了“再生资源回收快递车”。据了解,“再生资源回收快递车”开通24小时回收预约热线,定时上门回收再生资源,帮助居民培养垃圾分类习惯。从源头上保证了垃圾减量和可回收物的分类收运。可回收物直接上车不落地,减少了设置固定废品回收站点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单位企业楼宇积极响应出妙招

晚上7点多,位于崇文门商圈的京福跃泉水火锅店里,一桌顾客刚刚结账离开,冒着热气的火锅里残留着汤水和食物,桌子上散落着果皮和用过的餐巾纸。服务员先将冒着热气的火锅端到后厨的垃圾存放间,连汤带水地倒进一个漏盆里,汤水顺着漏眼流进下面的塑料桶,残渣被倒进旁边的厨余垃圾桶里。同时,另一个服务员将果皮和用过的餐巾纸分别放在两个收纳盒里,一个倒入厨余垃圾桶,一个倒入其他垃圾桶。原来,这是火锅店用桶和漏盆自制的分离工具,干湿分离后的厨余垃圾重量更轻,也更容易运输。

在垃圾减量方面,这家饭店除了不提供一次性餐具和提倡“光盘行动”外,还想出了一些“小妙招”。比如把萝卜皮、西兰花头等蔬菜的边角料做成开胃小菜,免费提供给客人,不仅从源头减少了垃圾量,还提高了客人的满意度。无独有偶,在北京著名的“餐饮一条街”簋街,商会也通过提高食材出成率和利用率、强化规范回餐和净菜进店等方式,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比均下降50%左右。

光明中街的悠惠万家便民综合体占地2200平方米,售卖各种生鲜蔬菜、水果、肉蛋禽、副食粮油,还提供做棉被、修鞋、配钥匙等服务。去年6月,在龙潭街道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综合体东侧的收货区内设置了专门的垃圾投放点,分类投放各种垃圾。每天上午10点多,厨余垃圾清运师傅都会开着清运车,载着三个厨余垃圾空桶来到综合体垃圾投放点,将桶擦净后,替换超市已经装满的厨余垃圾桶。这些厨余垃圾将由北京环卫集团统一运输到专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

宝华里菜市场是永外地区唯一一处综合性菜市场。走进菜市场大门,每一位消费者都很容易看到墙上贴着的海报:5月1日起,商超、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违反者将被依法处罚。同时,市场还明确了塑料袋收费标准:大号袋每个0.3元。在市场门前,有志愿者向消费者倡议,以后没有免费塑料购物袋了,希望大家重拎布袋子。志愿者们还将绿色的厨余垃圾袋和灰色的其他垃圾袋分发给顾客,鼓励大家回家进行垃圾分类。据了解,“五一”以来,该市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已大大减少。

近日,和平里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联合综合执法队、城市管理办公室共同开展“垃圾分类进楼宇”宣传推广活动引起了辖区楼宇的关注。当天上午,街道工作人员走进环球贸易中心,为单位物业负责人、餐饮单位负责人详细讲解《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答疑解惑。环球贸易中心每层楼均设置有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楼宇内餐饮单位均已签订厨余垃圾收运协议。除按照要求布置分类垃圾桶,还设有专人进行二次分类,引导投放,保证每个垃圾都投放到相应的桶里。

据透露,除了配合楼宇企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外,城管执法部门和街道还将加大抽查、检查力度,重点时段、重要节点,深入开展生活垃圾专项执法整治行动,确保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稳步推进,有效提升生活垃圾规范化执法监管水平。

居民热情配合争做“分类达人”

早上7点多,东花市街道忠实里南街1号楼的居民封云英便穿上蓝色的志愿者制服,准时守候在小区的桶站旁,指导街坊邻居进行垃圾分类。桶站设有1个厨余垃圾桶和3个其他垃圾桶,旁边的车棚里,物业专门辟出了一块空地用于放置可回收垃圾。不一会儿,一位居民带着垃圾来到桶站,先将纸板和塑料水瓶放在车棚的指定区域,然后将生活垃圾投进灰色的其他垃圾桶。

“您别动手,我自己来。”居民自己解开厨余垃圾袋,让封云英检查,合格后一脚踩下绿色厨余垃圾桶的脚踏板,两只手将垃圾袋口朝下,捏住袋子的底端,把袋子里的垃圾一股脑儿倒进垃圾桶里,空袋子随手扔进其他垃圾桶。“我们小区有110户,目前垃圾分类参与率100%,很多居民都能高质量分出厨余垃圾。”说起小区垃圾分类的成果,封云英感到很自豪,“现在即使我不站在桶边上,居民也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都成了‘分类达人’了。”

每天上午10时许,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的居民曹大爷都提着厨余垃圾来到桶站前,垃圾分类指导员吕海梅检查了一下分类情况,然后引导曹大爷将厨余垃圾倒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里,塑料袋扔进灰色的其他垃圾桶里。曹大爷表示,在分类指导员的帮助下,慢慢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也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好处。

东四四条的“小巷管家”金大钧这些年一直在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他还带头制定了“家规”,在所有垃圾送出家门前,都要检查一遍再投放。他家设置了分类容器,将厨余垃圾先放在洗菜池旁带眼的小漏盒里,让汤汤水水先流到水槽里,减少渗滤液;然后再把残渣直接倒在厨余垃圾桶内,既减少了垃圾量,又减轻了污染。对于其他垃圾,都是先压实缩小体积,同时,尽量减少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据了解,为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东城区紧紧抓住重点人群。推行党员先行,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关注中老年人等主力人群,抓住中小学生生力军群体;挖掘“小巷管家”金大钧、封云英等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树立一批“分类达人”,带动居民集思广益,共同破解分类难题。例如崇外街道为垃圾桶盖设计了滑轮拉升,东直门街道则在厨余垃圾桶安装的“破袋神器”和桶站自动开闭箱门,解决了破袋和开箱的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东城区特别编制了系列网课,推广网上课堂,在全区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手册全覆盖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家里即可方便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区教委、区城管委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还共同举办了《垃圾分类,我们共同的责任》青少年绘画童谣征集活动,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对美好环境的关注,描绘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评审组共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校的近1000幅作品,并进行甄选集结成画册,希望学生们将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去。

补足短板需全社会形成合力

垃圾分类工作已在全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东城区内涌现出不少典型社区和“分类达人”,但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亟需补足短板。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照新《条例》要求,垃圾分类的社会动员深度还不够,宣传形式也相对单一,群体针对性差,绿色环保的文明生活风气也亟需深入倡导。

同时,部分居民自发的分类行动尚未同步形成,一些平房区、老旧小区居民仍有混投混装的习惯,失管小区、物业服务薄弱小区,协同推进较慢,需要二次分拣现象仍较普遍。

再有,一些餐饮单位、楼宇物业设置的桶站存在颜色、标识、容积及安放设置、日常保洁消毒不规范,同时转运过程存在遗撒、渗漏和清理不及时,产生二次污染。

面对这些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垃圾分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公众等形成共识和合力,共同参与推动。政府侧重完善政策体系、空间规划和机制建设,为社会公众和企业参与创造条件;企业和社会组织侧重在分类、收运和处理等各环节发挥专业优势,降低运行成本;公众侧重参与源头减量和源头分类,要积极展现新时代首都市民文明素质。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垃圾分类的真正效果。

各单位协同推进稳步实施

据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五一”以来,在市区领导大力指挥调度下,各成员单位协同推进,企业、居民积极响应,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在全区稳步实施。

物业管理方面加强物业企业人员培训和督导检查,重点对无物业小区给予上门指导;社区方面动员党员参与,督促开展居民议事,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志愿队伍补充“盯桶”力量;设备设施方面加紧推动“两桶一袋”和桶站、车辆、垃圾楼的规范化,已向3.14万户居民发放“两桶一袋”;监督检查方面坚持每日检查桶站设置、盯桶情况和分类质量,及时复查整改情况;执法保障方面强化执法查处力度,及时纠正违法问题;宣传动员方面全面引导入户宣传,深入挖掘典型经验,新闻报道保持高频次;行业工作方面多管齐下,强化政策宣讲和监督指导,层层压实各类主体责任,为打好60天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监督执法保障,在桶站前端发挥“三员”力量检查桶站规范、人员盯守和分类投放,网格中心城管监督员深入点位检查、纳入网格平台督办;交通委派出150名停车协管员利用上下班时间每人每天至少抽查一个桶站;城管委环卫巡查员积极开展专业检查,发现问题逐一复查督办。在收运后端由环卫服务中心严把区内垃圾分类质量关,通过移送分类不合格执法线索、开据不合格告知单或拒收单,倒逼排放主体加强源头分类。在城管执法环节,截至5月20日,共检查单位3464家,查处问题794家,立案70起,执法量在全市领先。值得一提的是,东城区已经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的街道达到了80%,通过线上预约、上门回收一体化运转,进一步替换“低、小、散”的非正规垃圾收运队伍。为处理好大件垃圾,东城还将充分利用腾退或边角闲置空间,在全区建设“北中南”3座大件垃圾拆解“生态岛”,最终将形成大件废物拆解、再生资源回收、垃圾分类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设施。“五一”以来,东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层层压实责任,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区居民厨余垃圾单日分出量从月初46.3吨增至96.02吨,分出总量同比去年翻倍,每日“其他垃圾”控制在700吨以下并呈下降趋势,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厨余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减量率的成效还将不断显现。

文/王歧丰  

责任编辑:王树淼 SN24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