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设发热筛查点

北京日报

关注

原标题: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本市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发热筛查哨点 保留一定规模应急物资生产企业

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医疗保障组组长卢彦对《若干意见》进行解读。

《若干意见》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卫生科技和人才支撑、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六方面,提出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和具体措施。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加强公共卫生财政保障、完善群防群控机制、加强宣传引导五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本市还制定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抓紧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哨点,加强负压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保留一定规模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等措施逐步落实落细。

相关解读

现状  31个街道乡镇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措施  抓紧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

《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目前,本市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是1.65,低于国家1.75的标准。必须把加强各级疾控中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本市将有序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好市疾控中心新址。

疫情防控还要筑牢基层公共卫生“网底”。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还有31个街道(乡镇)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的3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还有14个没有实体机构,36个建筑面积未达标,186个没有编制床位。本市还将抓紧设置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现状  负压病房仅290间 

措施  加强负压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建设

《若干意见》提出全力以赴提高医疗救治能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本市在医疗救治方面仍有短板。本市将加强定点医院建设,构建央地军地协同、平战结合的传染病救治网络。

本市很多医院缺少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独立病区,发热门诊设置不够规范,医患动线不够科学,特别是负压隔离病房数量不足,难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要。目前,全市医疗机构中(包括市属、央属、军队属)负压病房仅有290间,远低于上海、广东。本市将加强负压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同时,健全完善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医防融合的防病体系。

现状  口罩日产量从0个到1200万个

措施  保存一定产能,确保有必要的实物储备

《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加强应急物资保障。

物资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本市将确保有必要的实物储备,建立压茬使用、定期更换机制。本市还将保存一定产能。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解决物资缺口,在争取国家调配同时,本市下决心组织企业自己生产防护物资。经过努力,口罩的日产量从0增到1200万个,防护服日产量从0增加到3万套,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还支援了其他省区市,甚至还出口一部分。

今后,本市将合理评估需求,在全市范围内保留一定规模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实施重要应急物资相关生产线、原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还将在京津冀范围建立应急物资生产联保机制。建立重大疫情防控物资保障配发机制和工作预案,确保精准调配,最大化物资使用效能。

现状  160余万名党员和群众投入社区防控

措施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

《若干意见》明确要不断夯实公共卫生基层基础。

基层是重大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筑牢基层公共卫生基础,整体公共卫生网络才能稳固。这次疫情防控中,本市推动力量下沉,做实社区防控这个环节,共有160余万名党员和群众投入到社区防控,社区(村)严格居家和集中隔离观察共365.4万人,构筑起了阻断疫情的严密防线。

本市将把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坚持社区健康监测、跟踪随访等措施,加强对失管、弃管小区的管理。关心鼓励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继续发挥“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群体作用,构筑起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

现状  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问题并存

措施  将建医科类高校供需对接机制

《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人才和法治保障。

今后,本市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将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应有的作用,深化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完善科研攻关体系,在提升疫苗、有效药物等研发和生产能力上狠下功夫,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目前,本市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与质量不高问题并存,人才培养的定位、层级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本市将发挥首都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加大公共卫生领域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医科类高校供需对接机制,拓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渠道。同时,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经验  两个防疫新建机构运转高效

措施  坚持延续疫情防控经验成果

《若干意见》明确要健全完善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导体制机制。

这次疫情防控,本市第一时间成立了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十组”。后来又经中央授权组建了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这两个机构反应迅速、运转高效,对首都疫情防控起到了统一领导协调调度中枢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样的体制机制是必要有效的,将坚持延续。

本市还将系统梳理评估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规规章,统筹好基础性法规、小切口立法以及法律、法规、规章和配套文件的衔接,及时将防疫经验成果上升为法规制度。细化完善法规的配套文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标准体系,确保立的法、修的法管用有效。

责任编辑:胡越 SN23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