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10年3艘航母,这是我们的航母时代

新京报

关注

从辽宁舰入列到今天,整整10个春秋。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3艘巨舰就是中国航母技术的3次飞跃。

10年3艘航母,这是我们的航母时代

2022年6月17日,一则消息引来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辽宁舰成军、山东舰入列,好似就在昨日。猛然间,中国海军已经昂首进入三航母时代。

在下水仪式的队列中,一位海军少校军官望着雄伟的福建舰缓缓移出船坞,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他是福建舰舰员高枫,曾先后在辽宁舰、山东舰服役,亲眼见证了中国海军航母事业的奋斗与发展。

“赶上了航母时代,我是最幸福的海军军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大江东去,历史铭记着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大国重器,承载见证着人民海军的奋斗和担当。

航母时代

是中华民族萦绕百年的世代夙愿

从来没有哪一种武器装备,像航母这样牵动着国人的内心,寄托着如此厚重的希望。

如果说现代文明由海洋文明开启,那么航母则是现代海军的标配,是一个民族海洋力量的象征。掌握现代航母建造技术,是当今世界海洋强国普遍追求,拥有航母战斗群成为海洋强国的“标准配置”。

尽管是“海洋的后来者”,但中国国家安全和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海洋的联系如此紧密,全球海洋的和平与生态维护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不能缺少中国海军的身影。

“手枪战胜利剑”,这是战争的普遍法则。古往今来的战争实践证明,武器装备是提高整体作战能力的物质技术基础,直接影响着战备水平和战争胜负。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对战争胜负的影响愈加凸显。

在奋力实现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航母,这一象征国家综合实力的装备平台必不可少。

好在,我们没有等待太久。

2008年,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问题。

2011年,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国目前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航母,开启了这个东方大国的航母时代。

航母时代

是一代代奋斗者的梦想成真

什么是成功?有人说是实现目标。什么是幸福?有人说是梦想成真。

2012年11月23日上午,戴明盟驾驶编号552的歼-15舰载战斗机从陆基机场飞向辽宁舰,寻舰、绕舰、下滑、对正……“嘭”的一声,尾钩准确钩住阻拦索,飞机稳稳停在辽宁舰飞行甲板。

没等戴明盟走下飞机,人们已经兴奋地围了上去。科研人员、建造人员、航母舰员,大家尽情地拥抱着、欢呼着,这一刻,我们期盼了太久太久。

航母舰载机首次实现舰基阻拦着舰,中国海军航母第一次以“全状态”亮相世人。

那段日子里,全中国都迷上了我们自己的“航母style”。不论男女老少,人们右手成枪,剑指前方,指挥着心中的“飞鲨”腾跃而上。

曾有网友激动地写下:“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我们仅仅用了2年8个月,从第一艘航母服役到第一架舰载机上舰,相隔只有不到2个月,你永远可以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

当今世界,能够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航母的国家不过寥寥几个,发展航母对中国海军和国防工业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

人们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创业的艰难,可摆在中国航母事业奋斗者面前的,是国外对相关技术像铁桶一般的封锁,连可以摸的石头都没有,一切只能靠自己从零起步。

当梦想照进现实,别人看到的多是光环与喝彩,唯有亲历者才更加清楚这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辽宁舰原舰长张铮曾说:我以前干过的最大的战舰是六千吨,辽宁舰有六万吨,现在是过去的十倍。它所带来的训练、作战、管理、安全等课目,都是崭新的,都是质的变化,要彻底改变思维定势,一切从头开始。

是的,从各部队抽组而来的首批舰员,不管以前在各自专业领域有多少资历和经验,每个人在第一次见到辽宁舰时,都产生了能力恐慌和本领恐慌。“当了十几年兵,突然发现自己成了小学生。”一位老军士笑着说。

首批辽宁舰舰员的航母生活,是从认路开始的,二十多层甲板、三百多个舷梯、三千多个舱室,一不留神就会迷路。“哟,又找不到路了?”成为上舰初期辽宁舰通道里的高频调侃词。

比起认路,真正让官兵们感到压力的是,全舰几百个三级系统、几万套全新装备、数十万册技术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熟悉掌握、有效驾驭。

首批舰员、机电部门一级军士长王全伟今天依然清晰地记得辽宁舰锅炉第一次点火的情景,当他和战友拿着点火枪伸进锅炉,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监视器,一秒、两秒、三秒……几秒钟让他觉得度秒如年,终于在第六秒,一簇火苗窜了起来,指挥室传来“1号炉点火成功!”王全伟和战友们拍着桌子站起来欢呼。

成功的背后,是多少科研技术人员、建造施工人员和接舰部队官兵的无悔付出。

航母作为一个巨系统平台,“手中有”和“玩得转”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从续建、下水、试航、入列一路走来,外界的关注和质疑也一路相伴。“中国的技术储备造不出航母”“就算给中国一艘航母他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开动起来”……甚至还有某国上将断言:“中国人即使有了航母,十年内也玩不转舰载机。”

他们也许有经验、懂技术,但他们不懂中国军人的精神,又哪里算得出中国腾飞的速度?

有人分析,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倍,是一般战斗机飞行员的20倍。上世纪90年代,10年间某大国就摔掉了105架舰载机,而这还是建立在其已经拥有半个多世纪航母经验的基础之上。

在航母上着舰到底有多难多险?这样几个数据也许能够解释:航母跑道长度不及陆基机场跑道的十分之一;着舰速度超过两百公里;从挂索到停稳只有两秒钟时间……在航母上着舰,简直就是一场“人为控制的坠机”。

山东舰副舰长徐英是首批取得夜间着舰资质的舰载机飞行员,回忆首次夜间着舰那段日子,徐英说,与白天空勤准备室欢声笑语,轻松愉快的气氛不同,夜间飞行前,准备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心事重重,眉头紧锁。“那几天,我频繁地给父母和家人打电话,每次打通了都不想挂断,心里有一种担心,怕这是最后一次,怕再也听不到这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纵有万千风险,徐英和他的战友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向战鹰,实现了夜间着舰突破。

一次,辽宁舰在南海某海域组织海上训练,1架歼-15飞机即将着舰的瞬间,舰体受涌浪影响突然向上抬起,这一抬一降的对冲,让飞机几乎是重重地砸在甲板上。看着甲板上被飞机轮胎砸出的痕迹,现场所有人都感到后背发凉,“如果涌浪再大一点,飞行员操纵再稍微偏差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

谁能想到,看似平常的一次着舰,竟然也有这么大的风险。没有玩命的勇气,没有拎着脑袋干事业的劲头,是不配当一名舰载机飞行员的。

第一次陆上大速度挂索试验、第一次低空大速度、第一次失速尾旋、第一次模拟着舰试验……当一个个第一次被相继突破,中国航母的能力正在一点点厚积薄发。

一支军队的胜利,从来都饱含着牺牲。一项伟大的事业,从来都凝结着鲜血。站在航母十年的历史坐标点回首前面走过的路,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值得被再次提起。

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为了我国首型舰载战斗机研制工作呕心沥血,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倒在上舰首飞成功的返航归途,为航母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执行上舰前最后阶段的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飞机突发电传故障,为挽救战机错过最佳跳伞机会,壮烈牺牲。

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建,在训练中身负重伤,腰椎多处爆裂性骨折,在医生断言他已不能再飞的情况下,以超人的毅力实现康复,重伤419天后奇迹般实现复飞。

……

航母时代

是人民海军迈向一流的高光时代

2022年8月初,媒体一则报道引起人们关注:在近日位台岛周边开展的联合军事演习中,我军组织航母编队威慑演练,构建海上立体作战体系……鲜有报道的航母编队,原来正在默默地做着大事。

从“船能动、机上舰”到常态化远航,从单系统、单平台运用到编队体系融合,从近海试验试航到远海实战部署。十年间,航母事业的发展不断带给人们惊喜,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人们看到,航母编队的航迹在不断延伸。

2016年年末,辽宁舰首次突破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那是一个晴朗的清晨,泛红的朝霞洒在辽宁舰宽阔的甲板上,电子海图上的光点标注着辽宁舰的位置。秩序井然的驾驶室里,不知是谁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们终于走出来了。”

是啊,航母编队终于走出来了,这坚实有力的步伐将永远不会停下。

“我们的航母事业在起步时就已落后世界先进水平,而且现在世界强国在航母的发展上仍然投入了巨大资源,我们唯有时不我待、奋起直追,才能不辱使命、不负期待。”辽宁舰编队指挥所某中心主任陈建说。

辽宁舰指挥室内,陈建率领的团队作为航母编队的大脑中枢,正将数百海里范围内的潜艇、舰艇和战机联成一张网,决胜视距之外。

来自公开报道的资料,为我们勾勒出了航母编队不断延伸的航迹。

2017年1月,辽宁舰航母编队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执行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

2020年12月,山东舰航母编队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相关海域开展训练。

2021年4月,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训练。

2021年5月,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

2022年5月,辽宁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

……

人们看到,航母编队的构成在不断提质。

一路走来,斗转星移。如今的航母编队构成,与辽宁舰入列初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大型综合补给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5万吨级驱逐舰相继加入,编队的这些变化,不正是中国海军加快推进转型建设的生动写照吗?

直到055万吨级驱逐舰的出现,才让近代以来的中国海军作战舰艇在性能指标上第一次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的创业之路何其艰难。

眼尖的军迷发现,最近亮相的辽宁舰,甲板上的飞机又变多了。从最早的一两架,到5架、8架、13架,再到如今的更多架。飞机数量的不断增加,背后是航母官兵对编队体系作战能力的不断探索。

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飞行员是舰载机的灵魂,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是航母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关键。

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海军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就是在这条人才培养之路上奋力奔跑的赶路人。“作为最早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我们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期望,面对飞行人才培养这如山的使命,我们甘之如饴,责无旁贷。”飞行教官王勇说。

他们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强烈的使命担当、进取的开拓精神、过硬的战斗作风在为战育人的道路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由此前的部队改装带教培养转向专业化、规模化、体系化院校培养,形成了“改装模式”和“生长模式”双轨并行的培养格局,创造了单批认证人数最多、平均年龄最小、认证周期最短等多项纪录。

2018年4月,山东舰副舰长徐英驾驶歼-15飞机,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这次阅兵也是海军航母编队首次以战斗编组形式接受检阅。

徐英仍然记得那个壮观的场景,海面上洪流滚滚,舰阵巍巍,48艘各型战舰铁流澎湃,劈波斩浪。“驾机飞越整个编队只用了几十秒,但海军从成立之初的舢板小艇到今天的航母编队却用了70多年时间,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只是一支威武的航母编队,而是一部浓缩的海军发展史。”

▲2022年6月17日上午,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这是福建舰离开船坞。李唐 摄

随着福建舰的下水,中国航母从滑跃再次进化到“弹射+电磁”,一批成熟的航母舰员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岗位,各种配套装备也正在按期推进研发,中国海军的航母时代正在不断书写着新的故事。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皮摩尔777 131
第三艘弹射型航母,太帅了!保卫中国全球利益,期待核动力航母,中国从此走向深海!
广东广州
回复TA
皮革厂长黄鹤 80
不容易啊,中国加油!英雄们辛苦了!
山东济南
回复TA
用户7515265976 50
第四艘是广东舰,还是浙江舰
河北保定
回复TA

众多新闻客户端用户正在参与精彩热评,快快加入吧!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51条评论
东部战区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742万
东部战区进逼741万
特朗普将于4月2日决定最终关税政策474万
尹锡悦弹劾案4月4日11时宣判383万
夫妻俩备孕无果到烈士陵园求子379万
国台办谈解放军联合演训327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