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梅同志逝世
原标题:陈菊梅同志逝世
据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教授陈菊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1月5日9时20分逝世,享年96岁。根据本人遗愿和家属意见,陈菊梅同志丧事从简,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捐赠首都医科大学。
官方介绍,陈菊梅同志1925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天台,1950年7月参加工作,1960年9月入伍到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工作,2015年11月退休,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
她扎根传染病防治一线63年,准确诊断并成功救治了近60种感染性疾病患者达数十万人;先后领衔研制十余种肝病治疗新药,独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方法进入传染病诊治《规范》;首创“乙型脑炎后遗症患者的“鞘内注射法”,首个发现并应用“五味子降酶”,创造了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 38%的惊人奇迹,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等各类科技奖励23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传染病学术著作16部,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创新人才。
她连续2次获得中央保健委员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中作出了优异成绩”奖状,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干部保健工作特殊贡献奖”“最美医生”、原总后勤部“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一代名师”“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巾帼抗非典先进个人”。
2014年8月,因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表现出色,陈菊梅被中央军委记二等功。
《中华肝脏病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报道,1958年11月,陈菊梅同志调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从那时起,她就扎根这个“传染病人离不开,工作人员不愿来”的地方,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格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矢志成为新中国传染病防治领域的拓荒者。
几十年来历经国家建设、改革、发展各个阶段,陈菊梅对党的信仰和感情从未有过任何动摇,始终对党赤胆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她积劳成疾,先是患上扁桃体炎,后又患上肾小球肾炎。为消除炎症病灶,安心科研攻关,陈菊梅先是摘掉了扁桃体,之后割掉阑尾。
1972年,年仅47岁的陈菊梅又忍痛割爱,分3次把满口牙齿全部拔光。当家人和同事劝她珍惜自己的器官时,她却说“如果能摘掉我国‘肝炎大国’的帽子,即使摘掉我身上的全部器官,也值得!”
经过8年的艰辛努力,陈菊梅成为国内首先发现并应用五味子降酶的第一人,这一成果相继衍生出50多种国家级降酶药物,全部成为目前乙肝降酶的主要药物。她带头研制的降酶保肝新药“六味五灵片”、“复方鳖甲软肝片”、“赤丹退黄颗粒”等系列肝病治疗新药,成为广大肝病患者的福音。她首次创立了我国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模式,使当时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由过去的85%以上降到了38%,成功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实现了我国肝病治疗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报道称,陈菊梅胸怀大局,躬行大义,恪守大节,始终以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为患者服务。在患者眼里,她是一位亲人,总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仔细询问,耐心诊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在2003抗击“非典”战斗中,作为全军非典型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第一个接受央视专访,主编了全军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开辟了专业杂志的第一个“非典”专栏,还通过军队远程会诊中心,持续开展预防“非典”感染专题讲座。
针对当时“谈典色变”的形势,她走进“非典”隔离病房,主持了北京地区第一次对“非典”患者的专家会诊。
据央视网报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菊梅不顾83岁高龄,主动请缨来到灾区一线。她出现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时,正在现场救灾的战士们都惊呆了。身着迷彩服、臂缠红十字,满头银发的陈菊梅拄着一根木棍,顶着烈日、冒着余震,用双脚丈量了所有重灾区。她提出的“完善监测体系、突出防疫重点、实施科学防疫”3项重要建议,为灾区开展疫病防治工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位集团军军长握着陈菊梅的手激动地说:“您83岁了,还来到一线,对我们部队是个鼓舞!”她淡淡一笑:“83岁,我也是一名战士啊!”
2016年4月,陈菊梅被原国家卫计委评为“最美医生”。当时91岁高龄的她仍坚持出诊。
资料来源:央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华肝脏病杂志等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