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北约峰会公报发表后,默克尔马克龙试图“找补”

观察者网

关注

原标题:北约峰会公报发表后,默克尔马克龙试图“找补”:对华政策要找到平衡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美英加日想对华强硬,德法意踩刹车。”这是德媒《图片报》(Bild)在G7峰会后做出的一番形象比喻。而此后,部分国家领导人从英国转场至比利时参加北约峰会,坐上另一辆“高速反华快车”,仍在试图“踩刹车”。

当地时间6月14日,北约峰会的公报中发布了一系列错误涉华内容,并首次点名中国,声称中国构成了“系统性挑战”。

同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相继在峰会结束后发表“对华政策应当找到适当平衡”以及“中国既是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等言论,媒体解读这是两人试图缓和北约对华强硬立场,淡化北约对华尖锐措辞。

连日来,美国总统拜登借着参加G7峰会和北约峰会,带领部分国家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联手对抗中国。但多家外媒注意到,在对华问题上,无论是在G7还是北约内部,成员国仍然存在严重分歧。

据美联社报道,在拜登此次为期8天的欧洲之行中,他一直试图团结盟友,在有关对抗中俄的问题上发表相一致的看法。当地时间6月14日,北约峰会后的联合公报中首次点名中国,声称中国构成“系统性挑战”。

公报宣称,中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安全挑战”,“正在破坏全球秩序”。与此同时,拜登也公开喊话,声称各国应在贸易、军事和人权等问题上对抗中国。

不过,美联社也指出,相比于北约各成员国严厉抨击俄罗斯,在有关针对中国的措辞部分,这些国家之间其实仍存在着分歧。

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约将中国列为是威胁的决定“不应被夸大”,中国和俄罗斯一样,在某些领域也是合作伙伴。对于中国这一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她认为对华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当的平衡”。

同日,在峰会后的另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敦促北约,不要让中国问题分散了该联盟对于更紧迫问题的注意力,包括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和俄罗斯有关的安全领域问题。

他说:“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在与中国的关系上,我们不要分散努力,不要有偏见。这(对华议题)比军事议题要广泛得多,它涉及经济、战略、价值观和技术。”马克龙还认为,中国既是一个“可以在全球问题上共同努力的大国”,也是一个“竞争对手”。

此外,也有其他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反对与中国开展“冷战”。据法新社报道,14日,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听到媒体询问他是否担心北约与中国进入冷战时,他表示匈牙利反对任何形式的冷战。欧尔班说:“我今年58岁,但在冷战中度过26年。相信我,这(发起冷战)很糟糕,所以不要这样做”。

会议公报发布后,对于其中提及中国的内容,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14日在峰会闭幕演说中对记者称,本次峰会为北约“至关重要的时刻”,他呼吁成员国“正视中国的崛起”。

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中国“不共享我们的价值观”,在军事和技术方面正“越来越接近”北约。但他同时强调,中国不是北约的“敌人或对手”,北约不希望与中国发生新的冷战。他说:“中国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在网络的任何角落可以看到中国,在非洲可以看到中国,我们也看到,中国有大量投资在我们的关键基础设施上。”

据美联社稍早前的报道,和参加G7峰会一样,拜登希望在北约峰会中塞入美国自己的议题,希望形成一致的对华调门。会前,白宫方面就曾预告:北约峰会的联合公报,将不会“大篇幅”讨论中国,也不会使用“刺激性的语言”,但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点名中国。

作为欧盟中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领导人,默克尔和马克龙在北约峰会期间的对华表态,与几天前出席G7峰会的相关言论如出一辙。

多家外媒早已注意到,在对华问题上,G7内部分歧严重。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与美国相比,参加本次峰会的欧洲领导人对于“激怒中国”一事,显得更为谨慎。

德媒《图片报》更是做出形象的比喻:虽然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呼吁“更强硬”的对华行动,但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踩下了刹车”。

默克尔13日曾表示,相比于与华“对抗”,她更依赖于与华合作。“峰会不是关于‘对抗’什么,而是关于我们代表了什么。”一名消息人士还告诉《图片报》,默克尔不想让外界认为G7是一个“反华集团”。

同样的,马克龙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G7不是敌对中国的“俱乐部”,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以及发展政策等问题上,七国集团成员仍要同中国一起努力。

而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则表示,西方必须在关键领域与中国合作,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方面。

针对北约峰会公报中的涉华内容,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注意到北约布鲁塞尔峰会公报有关涉华内容,北约称中国构成了所谓“系统性挑战”,是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诋毁、对国际形势和自身角色的误判,更是冷战思维延续和集团政治心理作祟。

发言人强调,中方奉劝北约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停止渲染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要将中国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利作为操弄集团政治、人为制造对立、刺激地缘竞争的借口,把更多精力用在推进对话与合作的正道上,多做真正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事。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