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广西党史故事|会馆的歌声

广西纪委监委网站

关注

原标题:广西党史故事|会馆的歌声

1929年10月,秋色盎然,正是百色山花烂漫,百鸟欢鸣的时节。暑气未消,却有了些许秋天的凉爽。正是在这样的季节,我党领导的武装3000多人,从南宁转移到右江地区,浩浩荡荡来到百色。

“他们军容整齐,纪律严明,是谁的部队啊?”

“他们不扰商,不扰民,有些兵还露宿街头呢,对老百姓秋毫不犯!”

“他们的部队里,官兵平等,亲如一家。”

……

古老的百色城,因此增加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人们纷纷议论。

当时,粤商在百色的势力最大,影响也最大,对时局尤其敏感。他们发现,这支部队没有来找他们的麻烦,反而客客气气,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这令他们非常诧异。

梁老板对自己的几个手下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兴许我们遇上靠山了!有他们在,反而不怕城外的土匪和街上的散仔了!”

于是,梁老板找到部队的首长,主动提出:“空房子我们有,粤东会馆、灵洲会馆都可以,你们那么多人,总得有落脚的地方,可以先让士兵住进去!”

就这样,粤东会馆成为这支部队的指挥部所在地,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人入住其中。灵洲会馆也成了部队的一个宿营地。

粤东会馆,那可是当时百色最豪华最气派的会馆,据老人们回忆,里面有很多名贵的家具。入住后,邓小平和张云逸就蜗居在右侧厢房的不足20平方米的小阁楼上。战士们给他们搬来楠木、梓木、金丝木等名贵家具,被他们一概拒绝。他们与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睡一样的木板床,领一样的薪水,说话行事,没有一点官架子。

入住的第二天,邓小平就召开部队党的领导成员会议,商议和部署百色起义的准备工作。那时的邓小平,年方25岁,热情开朗,活泼好动,纯正的四川话,十分健谈。

那天开完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会议室,正想出去散步。刚走到天井,就遇见了一位从会馆出来,正要往外走的小同志。原来,她刚从码头工人那里做宣传工作回来,一步一跳,哼着小曲。看到气色凝重的邓小平,为了不打扰,便想悄悄地走开。

邓小平关切地问:“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首长,我叫孙醒侬!”

“孙同志,怎么我一直没见过你,你也是从南宁过来的吗?”

孙醒侬说:“报告首长,是的,我也是从南宁来,是跟着严敏同志一道的,他直接领导我的工作,所以首长见不到我。”

邓小平又问:“到百色后,你做啥子工作呢?”

孙醒侬答道:“在苦力工人(搬运)那里做宣传工作。”

邓小平问:“其他还做了哪些?”

孙醒侬说:“我还到五中给学生们做宣传工作,您去五中的演讲我也听了,大家都很激动,很爱听您讲形势,讲苏维埃革命,讲共产党。学生们还嚷嚷着要我教他们唱歌,都不知道要教他们唱什么歌好呀!”

孙醒侬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

邓小平听后却乐了,说:“那你就教他们《国际歌》嘛!”

孙醒侬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说:“《国际歌》我不会唱呀!”

邓小平同志见状,拊掌大笑,连忙说:“我们革命人民,不会唱这首歌,那怎么行?不过,不要紧!什么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嘛,我来教你。”

这可让孙醒侬吃惊不小,这不是很浪费首长的宝贵时间吗?她连忙摆手,连声说不。

然而,邓小平同志却十分认真,给她讲解起这首歌的来历。他说,这首歌可是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心声,它诞生于血雨腥风的巴黎公社时期,后来成为第一、第二国际的歌曲,成为苏联共产党的党歌和苏联的国歌,九年前才传入中国的。说罢,邓小平就轻轻地打着节拍,哼唱起来:“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他唱一句,孙醒侬跟唱一句,没过多久,就学会了这首歌。后来,孙醒侬到学生中教唱这首歌,又到工人、农民、部队中教唱,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遍了右江两岸。这歌声,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百色市纪委监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