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十年一遇黑中国的机会 他们终于等到了

环球网

关注

受多种气象变化影响,14日夜间,内蒙古中西部至河北西北部一带出现大范围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北京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大规模沙尘暴。不过,这次本该从科学角度探讨的气象灾害,却成了不少外媒制造中国负面新闻争相追逐的“抓手”,而且他们还“各显神通”,展示了几种代表性套路。

据新华社及蒙古国的报道,这场从蒙古国形成的强沙尘暴,夹杂着暴风雪席卷蒙古国多地,截至发稿前已造成该国10人死亡,590人一度失踪,给当地民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随后,沙尘暴南下至我国北方多地。

本来,在蒙古国遭遇严重气象灾害时,媒体应该将更多镜头对准当地受灾情况,呼吁各国对受灾民众表示关切。然而,由于北京等多个省市出现了十年难得一见的沙尘暴,某些外媒放着正事不干,急不可耐地炒作起了这次灾害,把它作为制造中国负面新闻的新素材。

这些外媒中手法“段位”最低的,是来自韩国的韩联社。该媒体直接在报道标题中称沙尘暴“源自中国”,并用“侵袭韩国”这样的字眼,营造“中国把韩国坑了”的情绪。在正文第一段,该报道还称沙尘暴“发源于中国内蒙古”。

相比韩联社,同样用“起源中国”说法的《德国之声》,又在报道手法上稍微“精加工”了一点。在正文中间部分,《德国之声》先引用中国气象局说的“这是1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沙尘暴”的措辞,在下一句再把“沙尘暴起源于中国内蒙西北部”的说法穿插进来,给读者一种“中国气象局承认沙尘暴起源于中国”的错觉。

可据笔者查阅,我国多部门曾于15日作出综合评估,并在对外发文中明确提到,本次北方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沙尘暴。在包括《环球时报》等多个媒体的报道中,专家也明确指出,尽管我国曾大力种植防护林,并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沙尘成效,但这次的天气属于极端情况,要抵抗较为困难。

不过,最让笔者拍案叫绝的,还是《纽约时报》记者的联想力。一打开报道页面,《纽约时报》记者就摆出一张自称是拍摄于15日的照片,图中的北京国贸商业区笼罩在灰霾中。

相比上面几家媒体,《纽约时报》的报道可以说是既把它制成“中国药丸”给自己服下,又能结合美国现状的“大作”。作者先用许多类似“横扫”、“遮天蔽日”这样的词汇,营造出一派“末日景象”,再把中国网友们调侃的段子假戏真做,试图把中国舆论场表述得“民怨沸腾”、“沸反盈天”。

等气氛到位后,《纽约时报》着重突出了2点。首先,他们用这次自然灾害做引子,得出一个“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工业复苏,污染飙升”的结论。随后,作者再把我们对市民发布的健康警示,说成是“中国官方告诫市民不要外出”。

熟悉美国疫情状况的读者,估计已经猜到这位作者强调这两段的目的了。目前,因为美国政府防控不力,多地市民出行仍面临病毒感染威胁,此外,美国工商业也一直复苏乏力。

而《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特意提到“中国疫情后工业恢复,加剧污染”、“市民受污染影响没法出门”,显然是就美国现状看病开方,量身订做的一组“安慰剂”。

相比其他媒体直接喊“沙尘暴起源于中国”,《纽约时报》只用了“中国西北环境治理恶化”的寥寥数语,就把锅不着痕迹地扣在了我们头上。同时,作者还用“沙尘暴从蒙古国刮过”、“中国在努力植树”这种含糊的表述,为自己日后被中国读者指责时埋下伏笔,作为自己“中立客观”的证据。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既和其他西方媒体同行保持了战线一致,还结合美国现状做出了针对性设计,可谓是打通内宣和外宣,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

不过,在这次有关沙尘暴的报道中,路透社这个“老阴阳师”的水准却让笔者有些“失望”。这个长期对华持有偏见的媒体,这次却来了个张冠李戴,除了错误地称“沙尘暴起源于中国”外,还称“沙尘暴波及邻近的蒙古国”的结论,硬是搞出“中国的沙尘暴把蒙古国害惨了”的结论。

稍有地理常识、多看了几眼新闻的读者,估计都会对这个结论感到无语了。

据笔者的经验看,上述几家媒体这次报道的手法,基本涵盖了许多外媒在偏见报道中国时的几种主要手段。除了直接的造谣外,他们还可以故意使用错误信息源、借着语言障碍玩弄文字来误导读者。

而更高级一点的,则会像《纽约时报》这样,将所有似是而非的“事实”,有机缝合到一起去,既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观点,还能自圆其说,并用不痛不痒的几句夸奖表现自己的“大度”和“中立”。

笔者知道当下“反华”任务重、压力大,但笔者还是想请各位“国际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在完成“黑中国”的KPI后,能不能稍微抽出一点时间,关心一下本次受灾比中国更为严重的蒙古国?

总不能读者一搜相关新闻,先是看到你们一个劲地黑中国,结果回头再一看,大家发现是我们《环球时报》和CGTN等中国媒体,还在顶着你们的骂声关心蒙古国的灾情,这就把你们衬托得不够体面,不太像个人了。

搜索“蒙古、沙尘暴”后的新闻检索结果,西方媒体几乎无一上榜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梁由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