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对话大咖丨李元胜,如何从诗人跨界到博物旅行家

重庆发布

关注

原标题:对话大咖丨李元胜,如何从诗人跨界到博物旅行家

来源:重庆发布

说到李元胜,你能想到的除了《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中的浪漫,还有他镜头下的各种奇幻动植物。

近日,“旷野的诗意”李元胜文献摄影展在北滨路开幕。这一次,李元胜不是诗人,而是“博物旅行家”。

李元胜这一次是真跨界。本期“华侨城·重庆发布对话大咖”,一起走近李元胜。

对话大咖丨李元胜,如何从诗人跨界到博物旅行家

#诗歌手稿+昆虫摄影#的奇特组合

重庆发布: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么一个文献摄影展?

李元胜:首先是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空间——开万卷艺术馆。在北滨路上有这么一个向市民开放的空间,我觉得这是一个接触普通读者最好的机会。展览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我的诗歌手稿展,另一个是我的《勐海寻虫记》特展,把我在西双版纳考察一年完成的《勐海寻虫记》中一些有意思的照片挑出来,分享给读者。

此外,还有一些早期诗歌作品的手稿,上面能看到当时的修改痕迹和反复琢磨的过程。

#最爱的诗歌,能挑出20首#

重庆发布:在您写的众多诗歌当中。有没有哪一首或两首是您个人特别喜爱或者很喜欢的?

李元胜:每个人对自己创作的东西可能是最难选择的,如果我一定要挑的话,我可能会挑出20首,其中肯定有这首——《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因为这首诗我觉得不只是它的影响力,是写作的过程,我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它是我辞掉当时的工作,开始专心写作的一个印证。

#诗人能拍好昆虫吗#

重庆发布:您是如何从诗歌跨界到昆虫摄影领域里的呢?

李元胜:我在乡村长大,乡村的各种风物构成了我的童年生活和记忆。所以写作的时候本来就有一条自然题材的写作线索。或许也是一种缘分,2000年,我突然很喜欢蝴蝶、喜欢昆虫,然后就开始田野考察。懵懵懂懂拍了大概六七年以后,出了两三本书,再自己总结。2010年,就从昆虫扩展到植物、鸟类等各方面。这10年对我来讲是一个更完整的考察,比如,我原计划到某地看蝴蝶,但随遇而安,可能来之后发现没蝴蝶,或许它正是百合的季节,我会把我能拍到的植物也好好记录下来,也记录下当时观察它们的感受。

重庆发布:如今,在您的生活当中,写诗创作和拍摄、田野考察,哪方面更多一点?

李元胜:以前,我觉得我的爱好是两条平行线,一条是文学创作写诗;另一条就是野外考察。有次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我写下了《青龙湖的黄昏》,然后我衡量了,在旷野中的行走,其实已把我整个人重新塑造了,写作也就随之被重新定义,所以已经很难分开,已经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重庆发布:在野外考察或拍摄中,或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

李元胜:野外考察的常态就是意料不到。我主要考察的是热带雨林,没什么大型猛兽,唯一可能对人有威胁的就是蛇,20年的野外考察中经常跟蛇打交道,在野外发现毒蛇至少是50多次,但也有惊喜,因为有些蛇很漂亮。就比如说,有一年我们几个考察队员成立联合考察组前往江津四面山,在树叶下发现了一种钝头蛇,特别好看。拍完后查记录,那个地方没有这种蛇,也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新纪录。所以,这种新发现的惊喜和它生命本身展现的魅力,就是最大的收获。

李元胜做客“华侨城·重庆发布对话大咖”栏目邹乐 摄

#是否是好诗歌,将标准交给时间#

重庆发布: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诗是好诗?

李元胜:实际上,我非常反对把写诗这样的一个艺术劳动神秘化——过于强调天赋、强调门槛。反而我心态很开放。文学作品的鉴赏是多元的,我们只能交给时间。整个汉语新诗的发展也不过100年。100年什么概念?它其实还在完善过程中,它还在一个非常浑浊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给它设下各种天花板,比如,要求它押韵,要求整齐,要求每句话都有意思……这就是给它设定天花板,可能反而不利于其成长。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诗歌评判的标准交给时间、交给民众。

蜡蝉若虫受访供图

#不止于热爱,还需付出更多心思和时间#

重庆发布:您写诗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然后拍昆虫,出了很多本书。能够把这两件事情都做好,能否分享下您的经验?

李元胜:我是一个很散漫,至少是看上去很散漫的人。但是我的中长期规划特别清晰,比如每年的冬天,我都会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5到8万字的写作,每周会有一个自我梳理。诗歌、小说、散文,其实都是文字的一个建筑。里面有结构、设计思想以及材料,而这三种都是需要积累的。我积累了很多东西,比如像记事本里没有写完的句子可能都有几十首,我从来也不着急这首诗今天一定要完成。你要热爱的工作,不能止于热爱,你热爱它,你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准备心思和时间,如果时时刻刻都在做好准备,那么到写作的时候或者考察的时候,你就会好很多。

叶“虫脩”受访供图

重庆发布:今年或者下一阶段计划是什么?

李元胜:《旷野的诗意》只是一个起点,属于“荒野寻访”系列。今年,锁定了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在大巴山,城口县我前面几年去的比较多,已经完成了积累,写了近两万字,还要继续写。第二个地方就是四面山,四面山也是我唯一一个连续20年进行跟踪的地方,总共进去80多次,去得特别多,但几乎没怎么写它,因为我前一个阶段的重点是写热带雨林,但是这一次我准备写系列散文,或者说随笔。第三个地方还在选择,会选择去风貌不一样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