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党旗下的南航精神丨CK长空靶机供靶团队:大漠深处写忠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关注

原标题:党旗下的南航精神丨CK长空靶机供靶团队:大漠深处写忠诚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

镌刻着奋斗的辉煌

指示着未来的方向

南航的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

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和先进党组织

官微开设“党旗下的南航精神”专栏

讲述党员师生在不同岗位上精业笃行的故事

在南航有这样的一支团队

他们让党旗飘扬在大漠深处

为祖国的无人机事业不懈奋斗

跟着晓南一起来看看

这个2020年“感动南航”年度人物(团队)的故事吧

长空系列靶机是南航无人机传统优势型号,承担着为国铸重器、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重要使命,已经成为我国无人机靶机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和我校无人机事业的一张闪亮名片。

自1958年南航开始从事无人机研制以来,一代代南航无人机人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接续奋斗、矢志创新,推动长空靶机系列化、多用途创新发展,对国家武器装备的研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催生了历久弥新的“长空精神”,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浸润在“矢志创新铸重器、大漠深处写忠诚”的实际行动中。长空靶机供靶主要承担着为国家武器装备提供科研、定型、批检等任务,具有技术难度大、自然条件苦、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大、协调跨度广等特点,是南航无人机人坚守航空报国初心、勇担航空强国使命的有力彰显。

2020年,为保障和落实好国家多项重点武器装备的试验供靶任务,CK长空靶机供靶团队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复工复产,连续转战位于沙漠和戈壁滩深处的多个试验阵地,克服大型实体靶机供靶准备繁琐、只能单架次串行准备的困难,成功完成多阵地同时供靶、多目标协同推进等复杂科目试验,刷新了年供靶量、连续成功供靶量和单日供靶量等多个记录。

面对繁重的供靶任务、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峻的疫情影响,无人机供靶团队成员弘扬“长空精神”,辗转多个试验阵地,连续在外场工作平均超过200天,用创新铸造国之重器,将忠诚书写在沙漠深处,为国家装备建设作出了南航无人机人不平凡的贡献。 

逆行

疫情无阻演绎“最美前行”

2020年,某重点武器系统的研制进入关键阶段,受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双重影响,靶试任务急迫且繁重。为了保证靶试任务的时间节点,无人机研究院以试验试飞中心为主体,及时组建了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3月16日,试验队赶赴西北某试验场,开始进行集中隔离,提前吹响复产复工的号角,是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疫情期间,交通还没有恢复,试验组织方要求各试验队不得在途中停留,试验队员从南京到试验场需要先直飞到离试验场500多公里的某地,然后统一乘车进场。乘车途中,试验队还遇到了车辆爆胎,万幸开车的同志经验丰富,大家只能在茫茫戈壁上等待试验场另派车辆来救援,试验队员到达试验场已经是第二天凌晨5点了。现在说起这段经历,很多队员都只是一句“还好还好”就带过去了。

试验队队长张元杰是一名95后,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担任队长前,还曾作为青年志愿者投身南京南站防疫第一线,获得了南京团市委抗疫感谢信和学校抗疫先进个人。他在接到外场试验任务后,勇挑重担,无怨无悔,可以说是刚下火线又上前线。面对肩上的重担,他说:

作为一名95后共产党员,传承、弘扬和践行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最基本的责任。在无人机长空靶机的供靶过程中,“党员先上”是我们最深沉、最自觉的内心呼唤。南航无人机事业是为国铸重器的崇高事业,能够参与这份事业本身就是一种光荣,这让我们的心中时刻涌动着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变得无坚不摧。我以为,这也正是对“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南航无人机“长空精神”的应有诠释,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具体践行。

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员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不轻言辛苦,“负重奋进、献身国防”,是南航精神的最好诠释。

坚守

茫茫戈壁镌刻“事业大爱”

团队中有6名共产党员,他们在大漠深处红心向党、默默坚守,在他们的带领下,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在2020年创造了年最长外场试验记录。试验队员平均出外场超过200天,最长连续出外场245天,截至2021年2月2日最长累计出外场313天。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从严寒到酷暑再到严寒,是平凡岗位上最坚定的守护者,也是装备试验场最美丽的奔波者。外场试验大多最低气温达零下20几度,为保证靶机电瓶顺利供电,队员们每天将重达近100公斤的电池随身携带,辗转于试验阵地和住宿点,并在途中将电池抱在怀里,以避免电池受低温影响而无法正常工作。

试验队员陈红娟已经56岁,是退休返聘的老职工,也是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中唯一的女队员然而,试验队313天的外场试验记录正是由她创造的。

生活上,她是全体试验队员的大管家,有着人人称道的热心肠。试验队员工作服破了,她总在第一时间主动帮着缝补好;试验队员有个头疼脑热,秘制姜茶总是热腾腾的灌满队员的水壶;外场生活艰苦,她亲自到厨房想着法的给队员加餐,南京风味的馄饨、烙饼……让队员们在茫茫戈壁上,也能品到家的味道。试验队里年轻的试验队员都亲切的称她为“红阿姨”。

技术上,“红阿姨”负责靶机的飞控分系统,是不折不扣的技术专家。每到任务节点紧迫的时候,她总是风风火火自己亲自动手,一顿熟练的操作,速度让年轻队员自愧不如。用老当益壮、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都不为过。

如果说是什么让她有这一份坚守,那就是她内心对南航无人机事业、对南航无人机人的执着热爱。

传承

接续书写闪耀“长空精神”

2020年8-9月,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多线作战,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工作热情,在高密度的试验进度要求下,做到了严谨周到、保质保量,单月连续成功供靶7架次,多次完成单日2架放靶任务,打破了西线靶场单日最多进行1次大型靶机靶试任务的记录。

取得这些成绩的保证,是试验队里的技术主心骨。王少云研究员、谭红明副研究员以及朱长怀老师就是长期活跃在试验队里的技术主心骨。队长张元杰,分队长傅宁献、肖中良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青年骨干,小伙子们的优秀表现是他们严谨、务实工作作风最好的传承。

在一次仿真试验中,分队长傅宁献记录的仿真飞行时间引起了谭红明总师的注意,根据仿真飞行速度推算,这个仿真飞行时间明显有些慢了,这将可能影响到试验任务协同时间的正确性。后来经过多次查找分析,发现是因为外场环境温度太低,超出工控机的工作温度范围,造成计数异常。小小细节,决定任务成败。傅宁献后来回忆说:“总师的严谨让我觉得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试验队之所以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是因为试验队中一直保持着老带新的传统,也传承着南航无人机人的坚强品格和工匠精神。

奋斗

不言艰苦铭记“南航担当”

12月,戈壁滩寒风呼啸。长空靶机西线试验队刚刚完成某重点武器系统定型试验靶试任务后,又接到了参加空军某演习任务的需求。演习任务所在的试验场海拔高、环境恶劣,此前从来没有在那里进行过靶试任务,而且按照演习科目要求,需要在两地同时供靶、同时飞抵指定空域。

试验队再一次勇挑重担,技术难度大的戈壁滩某地由谭红明总师亲自技术负责,自然条件艰苦的沙漠腹地某地则全部是年轻的“老”队员。

沙漠腹地的试验阵地上,为了保证试验进度同时保证设备安全,年轻的试验队员主动担任阵地值班员。试验阵地离驻地有20多公里,不通水、无信号、无暖气,条件艰苦,但队员们都没有怨言。 “既然在外场,首先是任务……”这是队员们常常说的话,更是一种担当。

戈壁滩试验阵地上,由于任务需要靶机临时换装全新的任务设备,很多试验需要在外场成系统的进行,试验队员连续奋战4个昼夜,保证了试验任务的按时进行。队员们的话语掷地有声:“保证靶机按时执行任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贡献,就是试验队的责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究竟赋予

我们新时代的党员什么角色?

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应该回到最初这个

“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上来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

现面向全体师生员工、校友

征集入党故事

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关于征集

初心 · 我的入党故事的通知

一、征文主题

初心 · 我的入党故事

二、征稿对象

全体在校师生员工、校友

三、征稿内容与要求

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征集入党故事,并结合自身经历,以第一人称讲述个人入党的心路历程以及入党过程和入党后的真实故事。

来稿将择优在学校官微、新闻网等平台发布。字数1000字以内,同时需提供1至3张清晰文字配图(配图请打包发送)。 

四、投稿方式

来稿请使用Word文档,并于文末附上作者联系方式(姓名+学号/工号+院系/部门+手机号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