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瀚海读诗 | 在天晴了的时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关注

原标题:瀚海读诗 | 在天晴了的时候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音频很精彩,

不听会后悔哦~

 “哗啦啦!”校园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路上的行人也都纷纷就近找着地方躲雨,清清冷冷的冬雨,如珠帘般扫过天幕,豆大的雨点从房檐上滴落下来,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落在道路上,汇成一条条小小的溪流。过了一会,雨渐渐停了,太阳也从层层云雾中露出了脸,人们纷纷走出避雨处,天晴了,大地又恢复了一片生机与活力。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流连于雨后天晴的美妙景色。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给雨润过的泥路,

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时候;

赤着脚,携着手,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诗人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县人。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同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魏尔伦的译诗。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引起轰动,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11月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5月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1941年被捕入狱,写下《狱中题壁》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等作品。1949年在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戴望舒的诗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

他从法国象征派主张重用暗示、感觉挪移、迷离神秘、人与自然的契合中看到了中国诗论倡导的意境、 象外之象、含蓄蕴藉等等, 看到了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如此,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自始至终深受东西方诗歌的影响。 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炉,创作出中国气派的现代诗歌。

诗歌赏析

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开头说“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为全诗打下欢快活泼的基调,“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

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这首诗的风格和《雨巷》的朦胧忧郁截然不同,用词浅白,风格明快清新,有一种单纯的喜悦感和雨后扑面而来的清新无比的乡土气息,诗中多处用了对比,如雨和阳光,阳和阴等,有一种经历风雨后终于迎来阳光晴朗的享受意味,再加上语言上的一韵到底,读起来有很强烈的节奏感。

结合诗作的背景来看,此诗写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头, 面对困难的局势,作者并没有退缩或者采取铿锵有力的词汇,而是转而描述;淡然、"宁静;和暖意 ,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或许,他是想告诉大家,就算周围的环境再艰苦,再坚持一下 ,总会迎来生命当中清和的日子,迎来人生当中的春天。春天无论是“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还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都是美且珍贵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场雨,带来的不仅仅是充满自然美感的雨后景色,更是心灵的放空与愉悦,在诗人戴望舒的笔下,雨后的大自然是活泼,清新,俏丽的,在你看来,雨后又是怎样一片景色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