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中国首颗!中大将研制发射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

羊城晚报

关注

原标题:中国首颗!中大将研制发射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

12月3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下称“联合中心”)成立仪式暨卫星遥感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会上进行了联合中心揭牌仪式,并宣布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一颗极地卫星,这将是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预计2022年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据了解,联合中心从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目标出发,开展原创载荷的论证、研究与开发,将联合推动创新型通量卫星、冰卫星等全球变化卫星系列工程立项,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学观测数据。

近年来,中大在航天与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布局了物理与天文、航空航天等学院,这些学院为中大牵头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中大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从数据、机理、地球系统模拟、到社会服务的体系,总体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据介绍,天基遥感观测是追踪并评估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手段之一,对监测、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至关重要。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是利用卫星(天基平台)对全球变化各要素进行观测和探测的系统。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表示,联合中心是中山大学与航天工业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举措。

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程晓在论坛上介绍,由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推动的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SAR卫星是一颗具备全极化工作模式的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运行于720公里高度的晨昏太阳同步轨道,可以实现北极大多数地区每两日的重复观测。

据悉,这颗极地卫星由中山大学负责设计,卫星发射升空后可实时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北极海冰融化情况,并实现全球数据共享。“这颗卫星具备全球观测能力,但我们重点关注北极海冰变化。”程晓说,“与其他国际类似卫星相比,该卫星能对北极大部分区域做到24小时内重访,观测精度和频率都将优于现有极地卫星的水平。”

程晓解释说,目前全球均很难实现对北极海冰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准确预测,这凸显了加强卫星观测的重要性。基于此,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观测模式,希望借此提升全人类对北极的观测水平。“之所以重点关注北极,是因为在观测全球环境变化过程中,北极海冰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全球变暖与雾霾等问题都与北极海冰减少有密切关系。”

出席论坛的多位专家也表示,极地卫星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卫星能够准确观测北极海冰变化,为海洋灾害、环境灾害提供支持。同时基于对北极海冰融化准确观测,判断航道是否畅通,商船就能快速通过航道,卫星将为航道安全保障提供重要数据。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