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发布 60条建议要点梳理

新浪新闻

关注

原标题:“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发布

新华社11月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0月29日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这一《建议》。《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紧紧抓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建议》同时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科技创新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

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建议》明确,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发展现代产业

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建议》明确,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包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

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议》提到,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

新发展格局

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议》强调,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推进乡村振兴

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

再延长三十年政策

《建议》表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新型城镇化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建议》明确,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建议》明确,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改善人民生活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建议》指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建议》提到,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建议》明确,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国家安全

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建议》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制度、政策。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

两岸关系

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

《意见》提到,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支持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意见》还提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

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文/本报记者 孟亚旭 综合新华社 统筹/徐锋

60条建议要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2。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4。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5。加快数字化发展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16。畅通国内大循环

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8。全面促进消费

19。拓展投资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2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22。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2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4。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5。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27。深化农村改革

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39。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4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4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

4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4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4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49。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50。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5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5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53。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54。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55。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56。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5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8。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59。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6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