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北林大景观新地标“林之心”背后的“八个突破”
原标题:带你了解北林大景观新地标“林之心”背后的“八个突破”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9月17日
“林之心”景观改造项目正式开放
一经亮相便成功
“霸占”了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朋友圈”
掀起了超高的话题热度
相关推送的阅读量突破10万
可以说,“林之心”已经成为
近期校园内的第一“网红”
<<<
>>>
林
之
心
“林之心”景观改造项目是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为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在校医院旧址临建房拆除后系统谋划的重点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得到了中央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支持。
项目主要包括林中博物馆、林中密语、林之心生物圈环、梅园、樱花步道、校史泉、林沼、林葶、光雨之泉等9处特色景观节点和19处景观设计节点。
点击图片带你走近“林之心”
在形态各异,巧思独具的景观设计背后
是师生口中
“绝世好甲方”与“绝世好设计”的珠联璧合
在这种梦幻组合的强强联手之下
“林之心”项目实现了
北林校园建设史上的“八个突破”
01
我校面积最大的综合型景观体
“林之心”景观项目
涉及改造面积约为1.2万平米
在校园面积小,各类用地相对紧张的条件下
巧妙融合山水地形、园林植物
建筑小品、广场道路等要素
融入了雨水收集、精准灌溉、智慧互动
等绿色设计理念和智慧园林方案
形成目前校内面积最大的综合型景观体
为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环境增添了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2
我校目前建设难度最大的景观工程
“林之心”项目自2017年提出设想
到2019年项目启动以来
从设计、招标、施工到完成,共历时3年
在进展过程中
设计人员无数次修改完善方案
实施部门总务处先后面临了
疫情防控、施工场地纷繁复杂等多重考验
组织参建单位克服了北京连续高温、强暴雨
和极端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阻挠影响
连续无数日的加班加点,保障施工进度
期间经过多个学院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校友公司不计成本的全力配合
和施工团队的投入付出
最终将“林之心”华丽呈现在师生面前
03
我校自1979年返京复校后
首个规模化水系景观
“林之心”项目中的“雨台”
“雨溪”“光雨之泉”“拉丁名雨水花园”
和“林沼”共同构成我校校内规模化的水系景观
融合瀑、溪、潭、滩、池、沼等不同形态
形成长达250米的水系统
占地约700平米的“林沼”
是我校自1979年返京复校后建成的第一个
也是唯一一个湖泊景观
弥补了我校41年来没有大水系景观的遗憾
04
我校首个系统完整的校园生态景观群
“林之心”项目建成后
与我校已有的“银杏大道”“星泉花园”
“洋白蜡大道”“薄房子 轻Talk”“树洞花园”
等10余处校园景观形成有效对接
构成我校第一个系统完整的校园生态景观群
成为我校实现环境优化
与校园文化精神彰显相融合的生态型精品景观
提升了校园环境品味
体现了校园文化内涵
使校园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05
我校首个承载学校发展历史和
文化意蕴的室外景观
“林之心”项目中的校史泉位于拟建校史馆的南侧
未来将作为校史馆的延伸
承载文化育人的作用
校史泉的泉水流淌于
铭刻着我校重要事件时间节点的石台之上
象征着我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勃勃生机
同时在校史泉旁边建有校医院旧址纪念庭院
校史泉和纪念庭院是目前校内首次
以景观的方式承载学校发展历史
和文化意蕴的设计
也是厚植家校情怀、铭刻林人历史的最佳体现
06
我校首个将现代科技、交互技术和
绿色理念融为一体的智慧园林景观
“林之心”项目中的“林中密语”“林之心”“云灯”
等景观运用AI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等
多种科技手段
充分发挥我校风景园林的学科优势
将互感、互知、互动等体验融入其中
使游览者既可以在“林之心”中感知周边
甚至遥远时空里的细微变化
也可以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而建立起人与人、人与自然更为亲密的关系
成为我校第一个融合多种科技手段
体现智慧园林和绿色设计理念的景观
07
我校首个在校园内实现教学、科研、文化交流功能
于一体的自然教育实践基地
“林之心”项目将专业教学融入
学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环境育人实现自然教育功能
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
项目中的“植物展墙”“梅园”“樱花步道”“林沼”
等特色景观
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学习植物知识、生态系统
园林材料和景观工程的直接途径
项目整体的规划设计也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
学生开展学习实践
以及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最佳户外课堂
08
为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独特的示范性案例
“林之心”项目将北林大高等绿色学府定位
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保留了所有现状树木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环境建设
它的建成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
是对我校“知山知水、树木树人”校训精神
的生动实践
推动学校园、林、水、路、馆建设
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用独具特色的绿色景观传播生态文化
为我校环境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对高校绿色校园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