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遭李登辉、民进党异化的台湾历史教科书:还能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吗?

上观新闻

关注

原标题:遭李登辉、民进党异化的台湾历史教科书:还能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吗?

从商周到隋唐,2400年历史用1600字讲完,只提秦始皇、汉武帝等寥寥数人,《史记》、三国、南北朝、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统统不见。这出自台湾9月开学使用的初二历史教科书。

近日,有历史教师投书岛内《中国时报》,称中国史教学已被简化到“令人发指”的程度。那么,中国史教育如何变成今天这番模样?背后又有当权者的那些算计?

一变再变的历史课纲

台湾历史教科书以前不是这个样的。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蒋氏父子治台时期,台湾历史教科书体现的是大中华史观与中国人精神,客观上起到维护中华史观、导正人心、反对“台独”的作用。

待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的历史教科书开始调整。1999年历史课纲中,“台湾史”首次成为独立单元,但仍附属于“中国史”。这就是所谓的“同心圆史观”,以台湾为圆心,往外延至“中国”,再往外是世界。台湾是小圆,“中国”是中圆,世界是大圆。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执政以来,台湾史开始脱离中国史而独立成册,中国史与台湾史被人为割裂,并开始使用教科书《认识台湾》,书中刻意淡化“中国意识”,强调“台湾主体意识”与“日本殖民统治有功论”。

马英九时期试图微调历史课纲,将“日本统治”改为“日本殖民统治”、“接收台湾”改为“光复台湾”、“多元文化发展”改为“中华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慰安妇”改为“妇女被强迫做慰安妇”等。这番拨乱反正引发民进党不满,课纲微调成了马英九的“罪状”。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立刻推翻前任的微调,主导推动“12年‘国民’教育历史新课纲”。其最大变化在于中国史不再采取传统的编年体方式教学,而是提倡“在东亚历史的脉络中讨论中国史”,企图把中国史推向区域史、世界史的范畴。

去脉络化、去政治化、去中国化

“12年‘国民’教育历史新课纲”自上路以来就非议不断。

以文首遭历史老师诟病的初中历史课纲为例。初中历史教学分上下两册,按原先课纲要求,上册从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夏商周、春秋战国一直讲到元明清。下册则从晚清变局、民初政局、中共崛起、北伐统一中国到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等。

在新课纲中,中国史虽然保留两册体量,但政治史内容大量减少。以上册“从商周到明清时期”为例,内容分为两个主题:一是“古代中国”从商周到汉唐,包括“从商周封建到秦汉帝国”“从魏晋世族社会到唐宋庶民社会”“汉晋之际不同民族差异与互动”“汉唐之间交通拓展与文化交流”等;二是“世界网络中的近代东亚”谈宋元明清,包括“宋元明清时期国际互动”“明清时期物种与技术交流”“明清时期西方文化传入”与“明清时期东方文化输出”。

只有一册的高中中国史,除解释“为何要在东亚历史脉络讨论中国史”外,只剩下“国家与社会”“人群移动”“现代化历程”3个主题。由此可见,在新课纲中,中国史演进由“一条线”被分割成”一块块”,去“去脉络化”“去政治化”意图非常明显。

至于当局教育部门所提倡的“在东亚历史的脉络中讨论中国史”,则直接将宋元明清归入“世界网络中的近代东亚”,以期“去中国化”。东亚史是区域史,中国史是国别史,这番操作是把中国史往区域史方向靠拢,甚至是指向世界史。显然,教育部门将东亚史当作“稀释”中国史的工具。

“溺爱台湾史,虐待中国史”

与此同时,台湾史在历史教育中的分量一点点增加。与中国史初中、高中各学一轮不同,台湾史是小学、初中、高中各读一轮。虽然台湾史内容少、中国史内容多,但新课纲下将历史教学均分为台湾、东亚、世界三块。如此一来,用岛内教师说,就是“溺爱台湾史,虐待中国史”。

更严重的是,台湾史教材基本延续《认识台湾》的史观,以“去中”为基调,将郑成功收复台湾称为“夺取台湾”;在血缘、文化上强调台湾与南岛(南太平洋岛国)的“渊源”;美化50年日本殖民统治,称之为“在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各个层面上,接触到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并刻意减少日本殖民时期掠夺岛内资源,欺压民众的内容。

与此同时,就是弱化文言文教学。2017年,当局教育部门课程审议会提议,把高中文言文比例从原先45%至55%降至30%,必学篇目由20篇减到10篇。通过网络投票选出的文章中,除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赤壁赋》、陶渊明《桃花源记》及司马迁《鸿门宴》外,其余6篇文言文都与台湾相关,但无论从文字、内容与境界而言,都与大家之作相去甚远。

值得注意的是,连战祖父、台湾爱国志士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序》,过去长期收录于教科书中。此番由于文中提到“开山抚番”“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等,被认为“不合时宜”,未能入围教材。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当飞机广播我们正飞越长江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这是我小学课本中一直存在的长江,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见到。”这是一位台湾同胞述说他1990年首次到大陆时的感受。

曾几何时,台湾教科书中提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然而在一轮轮的修改课纲后,作为两岸纽带的中国史,在岛内年轻人身上的印记越来越少。

清代龚自珍提到,“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因此媒体称这是“失忆工程”。民进党一直认为,台湾年轻人与大陆感情淡漠甚至支持“台独”,是其天性使然,也就是他们口中的“天然独”。实际上,浸染在“去中国化”历史教科书中的台湾青年,确实会对两岸定位有错误的认识。这些教科书越拖“独”害越深,台湾社会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我们常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其中就有中华文化浸润之功。收到过岛内邮件,开头“敬启者”,文末“顺颂大安”,传统文化显示在点滴之间。因此,不管绿营人士是否愿意承认,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始终是台湾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也是长期以来联系两岸民众情感、关键时期能缓和激烈情绪的黏合剂。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因此,倘若民进党当局继续政治挂帅、以一己之私修改历史课纲,大陆民众对台湾文化亲近感将逐渐消失,而台湾在中华文化圈乃至世界舞台上的语言及文化优势,也将处在风雨飘摇中,这岂不令人遗憾?

图片来源:新华社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用户6394829048 113
收复台湾,统一中国,刻不容缓!
广东东莞
回复TA
鱼之乐老高 81
不能了,除非改教科书或者武统后!
北京
回复TA
人在旅途71760 75
遭民进党异化的台湾历史教科书!
江苏连云港
回复TA

众多新闻客户端用户正在参与精彩热评,快快加入吧!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829条评论
全红婵正面回应体重变化影响动作401万
美国有人开始囤货了400万
朝鲜平壤国际马拉松现场画面382万
村委会称去世驴友吃完面突然倒地377万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反击323万
网红李美越被打码321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