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祝贺!西北大学2人获2020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西北大学

关注

原标题:祝贺!西北大学2人获2020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来源:西北大学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西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赵立臣主持的“可积系统与非线性局域波动力学”与地质学系副教授孙圣思主持的“构造地质学”分别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直接经费均为120万元。

赵立臣,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石河子大学,2010年获西北大学理论物理硕士学位,201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主要针对基于可积系统对非线性局域波激发机制以及它们的应用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

赵立臣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

在相关方向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20篇发表在物理科学领域代表性期刊 Physical Review A(4 篇)、 Physical Review E(14 篇) 和 Optic Letters(2 篇) 上。论文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Lakshmanan、欧洲物理学会主席JM Dudley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 P. Sapsis教授等知名学者的正面引用,被引1100余次(他引900余次),H因子为20。合作撰写21世纪理论物理及交叉学科前沿丛书----《可积模型方法及其应用》的部分章节。

2016 年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2018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并于 2018 年以第三完成人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二等奖。

可积系统研究是探寻物理模型的精确解,是数学物理的交叉领域。为物理学新现象、新概念、新机理提供基准,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的推动作用。赵立臣教授基于可积模型针对非线性耦合效应导致丰富的新现象、新机制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进展:

理论预言了诸多新奇的局域波,特别是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奇的“四花瓣型”怪波,该怪波随后被多个小组在不同的物理体系内发现

通过引入局域波特征波矢/频率新定义,揭示调制不稳定区共振扰动诱导怪波出现的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建立怪波等基本局域波观测相图的方法

发展达布变换方法给出了节点亮孤子的严格解,并率先基于相关严格解研究孤子波动的定量性质,为利用物质波孤子实现精密测量提供理论支撑

发现了常力驱动自旋孤子呈现周期振荡的反直觉现象,揭示了非线性耦合导致孤子正负质量转换的全新机制,对负质量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孙圣思,地质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学基地班,2012年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造山带岩石流变学研究。

孙圣思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在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地球科学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获得了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西北大学青年学术骨干等荣誉称号。担任陕西高校“大陆流变学”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国际学术期刊Lithosphere 副主编、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委员会委员。

岩石流变控制着岩石圈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形机制与过程,是理解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键。孙圣思副教授瞄准岩石圈的流变学结构状态、机制与过程问题,以岩石物性和变形组构为主要研究手段,取得如下工作进展:

建立了岩石流变各向异性的地震波速定量表达数学公式

厘定了造山带地幔岩的变形组构和流变过程

揭示了造山带中下地壳岩石的流变机制、抬升-剥露过程

至此,西北大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增至11人。其中地质学系3位、化材学院3位、生命学院2位、数学学院1位、物理学院1位、信息学院1位。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