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记者眼中香港立法会乱象:反对派自夸是英美议会 我看更似是台湾“立法院”

上观新闻

关注

原标题:记者眼中香港立法会乱象:反对派自夸是英美议会,我看更似是台湾“立法院”

本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的决定,“2020年9月30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行职责,不少于一年,直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七届立法会任期开始为止。”也就是说,这届立法会议员任期至少要延长一年。

去年至今,我曾多次进入立法会采访,实地接触“修例风波”及新冠疫情下的议场与议员,想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只是美好的愿望

立法会大楼矗立于香港核心区中环金钟,背靠政府总部,面朝维多利亚港。从外表看,立法会大楼外墙高处挂有黄底蓝字的“立”字标识,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中颇为显眼。整栋大楼成“门”字形,寓意立法会大门“四季常开、倾听民意”。

可惜,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我见过受冲击后的立法会。去年8月28日,从立法会道1号大门进入综合大楼,外墙上喷涂的黑漆字迹尚未清理干净。即便是一个多月后,楼内依然可见多处7月1日暴徒冲击立法会留下的伤痕,工人正在修复被油漆涂抹过的墙面,损毁的电梯仍然暂停使用。旅游界议员姚思荣介绍,因为立法会无法正常运作,多数议员选择离开办公室,等待复会消息。

我也见过政府与反对派间最严重的对立。去年11月6日,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11时许,林郑月娥步入议事厅。一瞬间,原本平静的反对派议员仿佛戏精附体,手持标语站起来大声喊口号。当特首开始读报告时,反对派声音更响并用强光灯射向主席台。某个穿裙子的女议员甚至不顾观瞻站在桌子上叫嚷。在反对派多次阻挠后,林郑月娥最终离开立法会以视频方式发表《施政报告》。这也是1997年后,行政长官首次无法在立法会发表报告。

我还见过会期结束前的立法会。今年7月9日,我采访议员何君尧。疫情之下,除了随身背包要过安检之外,每位访客还要进行体温测试。原本这段时间是第六届立法会议员的收尾期,办公室内堆满了打好包的纸箱。当天立法会还在开会,但议事厅内人数稀稀落落,到了立法会“数人头”时间,何君尧匆匆忙忙赶往议场。

7月17日是本会期结束日,按惯例所有议员会在一起拍张“毕业照”。由于这几年建制派与反对派斗得水火不容,最后各拍各的合影,不欢而散。香港人讲求“打好这份工”“彼此留面子”,结果最后闹成这样,可见矛盾有多深。

这4年“惊涛骇浪”

我所见的反对派议员阻挠政府法案过关、建制派与反对派针尖对麦芒、立法会处在“空转”当中,在过去4年会期几乎是常态。

这在去年“修例风波”后更是登峰造极,甚至出现往常10分钟就能结束的内务委员会主席选举,耗时6个月、历经17次会议仍未能完成的情况。为了让议政过程停摆,反对派议员在议场扔出腐烂盆栽的“臭弹”与不明液体的“臭水”,刷新外界对其“拉布(阻止议程)”手段的认识下限。

在香港,反对派议员被称为“泛民主派”,但我真的一丝一毫的民主也没瞧到。当地朋友说,反对派议员自认为要向英美“民主社会”议会“看齐对表”。我哭笑不得,英国下议院是著名的“德云社”,议员信奉君子动口不动手。至于在美国众议院,哪个人敢这么乱来,强硬的议长佩洛西老太太就敢把谁扔出去。

身处乱哄哄的议场,我倒是有种空间穿越的感觉,像是人在台湾的“立法院”。在那里,民意代表会刁难甚至辱骂当局官员,不同阵营代表互相谩骂乃至肢体冲突。结果往往是,谁的言语更出格、谁的动作幅度更大,他(她)就是当天焦点。即便立法机构有其议政规则,但也只是“聋人的耳朵”,处罚是不痛不痒的“意思意思”。如今香港立法会好像也差不多,除了很客气把闹事议员请出去,并事后进行谴责外,好像也没看到有什么制约手段。以至于有些激进议员越玩越大,越玩越离谱。

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地折腾,使这一届立法会交出一份很不漂亮的成绩单。截至7月16日,这届立法会共举行141次会议、会议总时数约1711小时,较过去两届都少。在会议秩序方面,97人次议员因为行为极不检点而被命令立即退席,较上届75人次多;共涉及到25名议员,人数不仅远较上届7名多,更是历届最多。用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的话说,这4年过得“惊涛骇浪”。

直到7月17日,特区政府提交的90项法案中,已通过73项,仍有11项法案还在立法会议程上,剩下的更是不了了之。按照立法会议事规则,如果本届立法会会期内某个法案未告通过,就宣告失效,等下届立法会重新再来。当然,由于立法会任期延长一年,这些法案有了回旋余地。

回归理性是议会所需

“立法会需要全体议员向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才能将香港特区的政治生态建设好。”7月17日届期结束时,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呼吁所有议员保持初心,为香港市民谋福祉。如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延长本届立法会任期,梁君彦的这番话显然更有意义。

过去一年多,受“修例风波”影响,香港社会笼罩着高度泛政治化的气氛。部分本应冷静理性议事的议员,把自身职责抛诸脑后,在庙堂上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政治“拉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些原本与政治无关的民生类法案,也不幸受拖累无法推进。

更重要的,议员要面对香港极为严峻的经济形势——第一季度香港GDP同比下调8.9%,创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前4个月香港货品出口比去年同期下跌8.1%,三分之一靠境外人士消费的零售业更是下滑35.3%。

议员至少应该思考如何恢复处理之前积压的法案,而不是再把精力放在如何政治表演、互相倾轧之上,更不是反对派阵营所高呼的“揽炒”与“抗争”,企图借取得35席以上议席,通过否决政府财政预算案迫使特区政府瘫痪。

正如香港媒体所言,疫情短期内难以完全结束,香港亦明显已经被卷入中美冲突之中,议员们如果还不能好好履行自身职能,只会更进一步损害市民福祉。弥合社会分裂、回归理性才是社会真正所需,也是议会所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