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带着女儿和母亲去扶贫

正义网

关注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带着女儿和母亲去扶贫

毕起美带着女儿和母亲去扶贫

正义网电(记者杨健鸿)西南边陲澜沧江畔的驻村第一书记、优秀女检察官、扶贫先进工作者……毕起美有许多身份,但对云南省双江县邦界村的老人来说,毕起美是带领大家致富的“毕书记”;在孩子们眼中,毕起美是他们的“新妈妈”。

7月3日,云南省脱贫攻坚奖评选办公室发布《2020年云南省推荐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名单公示公告》,其中“贡献奖”的第一个名字就是临沧市检察院的彝族女检察官毕起美。

落后村貌发生巨变

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年轻的毕起美回到家乡临沧市检察院工作。2017年初,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响,她主动申请到扶贫一线。此时毕起美才生下女儿不久,她说服了家人,带着女儿和母亲来到了“头顶雾露脚踩霜”的邦界村,开始了她与这个村庄的故事。

身后是绵延的高山,脚下是奔涌的澜沧江,交通不便、水电不通,邦界村就在大山里。这里聚集着淳朴热情的“直过民族”拉祜族,10个村民小组570户人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1046人,村民们住的土基房、杈杈房、石棉瓦房与青山碧水形成强烈反差。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极其复杂,脱贫任务非常艰巨。这对于刚刚上任的第一书记毕起美来说,心头的大山跟邦界村的大山一样重。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毕起美选择了邦界村,便只顾迎难而上。她先是团结村两委,带领队员走到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家中,与他们唠家常、话困难、谋发展,跟群众打成一片,再从安居房建设和基础设施抓起,建设邦界村。

在毕起美的努力下,不到一年时间,总投资达2300万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100万元的村组路硬化项目、1150万元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00万元的民族团结示范村项目、80万元的人饮安全项目、75万元的亮化工程项目、安居房建设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在邦界村如火如荼地实施,贫穷落后的村貌发生了巨变。

发现手中的“金饭碗”

村民的楼房盖起来了,村里的路修起来了,毕起美则思考起另一个问题:怎么能让邦界村“由内而外”富起来?

在毕起美眼中,邦界村有一个现成的“金饭碗”:满山都是勒库大叶种茶,有茶园2400余亩,百年以上古茶树1000余株。可好茶却卖不出好价,许多村民也因此没有了管理茶园的积极性,村民们只能“端着金饭碗讨饭”。

要为邦界村“造血”,摆脱贫困的帽子,就要利用好现有茶叶资源,重新端起“金饭碗”。毕起美带领村民前往普洱茶品牌“冰岛”原产地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考察学习,并且邀请专家为村民开展茶园管护技能培训,制定村规民约和有机茶园管理办法。作为第一书记,她一户一户动员、一家一家号召、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去开会宣传,带领村民科学管护茶园,使茶叶质量上了一个档次。

有了好茶叶,怎么让这些茶叶走出大山?毕起美成立邦界古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了“边疆藤韵”邦界古树茶叶品牌,还把古树茶放在了电商平台和实体店同步销售。这下,村里的茶叶销路广了,价格涨了,知名度也日渐提升。

2019年,邦界村人均纯收入达1.1万余元。就这样,毕起美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的模式实现了“造血”扶贫。邦界村的贫困发生率从47.91%降为0,从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变成了小康村。

邦界村孩子的“新妈妈”

毕起美是3岁女儿的母亲,也是邦界村孩子们的“新妈妈”。

在邦界村的大山里,一些年轻妈妈由于贫困选择出走,留下了年幼的孩子,有的孩子对妈妈已经没了印象,有的甚至出生后就没见过妈妈……为了帮扶这些孩子,毕起美策划开通了“双江微邦界”微信公众号,打通落后贫困地区与外界的通道,组建了“爱心妈妈”群,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对这些孩子进行帮扶。

两年多来,她先后为邦界完小、荒田完小、大忙赛小学等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13次,为一位脑膜炎患儿组织捐赠爱心善款3.4万余元,为5名贫困大学生组织捐款9000元,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建成邦界完小图书室1间,组织捐赠书籍1600余册……截至目前,共组织捐赠资金13.95万余元,捐赠物资折价共计达40余万元,有效促成了社会资源力量向贫困山区汇聚。

现在,经常有孩子一看到她就喊:“新妈妈来了、新妈妈来了!”一声“新妈妈”是一种认可,也让毕起美心中有了更多的牵挂。

转眼间,毕起美已经驻守在邦界村三年了,三年来,她带着母亲和女儿在村委会二楼不足25平方米的简易家中一直坚守。作为全村570户人家的第一书记,她把自己在从事检察职业中养成的细心拿出来,把自己作为一名母亲的柔情拿出来,把作为党员的责任拿出来,用心书写扶贫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