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温州市念好“广、准、多”三字诀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浙江发布

关注

原标题:温州市念好“广、准、多”三字诀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来源:温州市人力社保局

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念好“广、准、多”三字诀,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助力稳就业保民生,力争到2021年底,该市每年完成培训10万人次以上,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6%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1%以上,累计释放职业技能培训红利11.5亿元。主要做法是:

一、增强补贴力度,实现政策扶持的广覆盖

一是扩大补贴群体。在原补贴政策已覆盖企业职工、家政服务人员、城乡劳动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参加失业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新温州人等有技能提升需求的群体全部纳入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范围,囊括全体城乡劳动者,预计全市可覆盖约200万人。

二是提高补贴标准。大幅度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800元标准起步,专项能力证书从600元起步,创业培训按最高不超过1500元/人给予补贴,项目制培训按25元/课时、最高不超过2000元/人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位居省内前列。其中,车工、电工、铣工等16个产业紧缺工种的高级技师补贴,最高可享受6750元,上浮幅度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丰富补贴项目。培训补贴项目包括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制培训、岗前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师带徒培训、创业培训等六大类,构建“从无业到有业、从就业到创业、从学徒到技师、从线上到线下”终身职业生涯的技能提升“完整链条”,为技能劳动者终身学习技能提供激励性制度保障。

二、立足社会需求,增强技能培训的准适性

一是突出本土产业发展特质。根据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对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实施紧缺工种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目录,由去年的10个紧缺工种扩大到36个,如增加车工、鞋类设计师、眼镜定配工等地方支柱产业紧缺人才。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培养贴合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切实做到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此外,该市为推进家政服务国家领跑试点行动,引导本地高素质家政人才培育力度,对涉及家政行业工种全部纳入紧缺类职业,补贴标准提高50%。

二是创新“新兴产业”培训项目。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补贴标准上浮30%,鼓励特定企业行业开展项目制培训的,如婚姻家庭辅导、垃圾分类服务等行业技能人才;针对新产业、新职业、新技能,支持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如创新开设全国首个流媒体运营师项目制培训,计划带动1万名以上网红直播行业人才提高职业技能。

三是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力度。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形势,结合全市创业师资现状及高等院校创业培训优势,增加了SYB(创办你的企业)、“互联网+”等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创新试点项目,组织动员高等院校、技师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训,致力于培养技术技能过硬的大学生工匠。同时,打造在温高校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职业培训服务联盟,对社会新出现的职业形态进行追踪和调研,持续开发适应温州本地劳动者需求的培训项目,切实增强就业创业的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

三、依托主体优势,促进培训供给的多元化

一是发挥企业培训主心骨作用。疫情期间,支持各类企业自主或委托开展开展职工线上培训,并按规定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全市参与培训企业577家,组织员工在线学习技能55670人,可兑现补助资金达3000多万元。通过各类补贴激励企业建立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创办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为健全市场化长效育才机制打好基础,鼓励企业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允许规上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项目制培训,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

二是发挥院校育才主阵地作用。加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平台建设,对于组织本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培训并取得补贴目录内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直接给予补贴。拓宽“政校行企”合作空间,强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鼓励院校在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校地协同育才合作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更多创新尝试,为地方产业培育更多优秀“工匠”。

三是发挥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作用。鼓励县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结合工作室职业项目工种,面向本企业或本行业开展以师带徒培训,激发大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和培养人才功能。大师工作室可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数及等级申领补贴,其领办人和成员均可享受带徒培训补贴。促进该市培养瓯绣、瓯塑、石雕等专业技能人才,推动非遗产业、特色手工业的延续和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