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新生宝宝退去“天生黄”
原标题:帮新生宝宝退去“天生黄”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宝宝会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即新生儿黄疸。对于新生儿来说,几乎都有一个生理性黄疸的过程,但有些孩子表现的症状比较明显,也有些并无明显症状。
几乎所有新生儿都会有黄疸
新生儿黄疸往往是由于过多红细胞的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以及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较差引起的。新生儿的肝脏对于胆红素的吸收和处理排泄较慢,通常会有胆红素积累,伴有皮肤黄染的过程。
但是极个别的孩子由于红细胞破坏较少,肝脏能力较强,出现黄疸症状比较轻微,没有完全表现在皮肤上。如果做实验室检查会发现,其实这些宝宝也或多或少都会伴有胆红素指标的升高。
此外,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肠肝循环(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的影响也是一方面。胎儿在饥饿、缺氧、脱水、酸中毒等情况下会更易出现黄疸或者使其原有的黄疸加重。
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短,可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通常,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是在新生儿生后2~3天,4~5天达高峰,约在5~7天内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病理性黄疸或需药物干预
病理性黄疸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通常是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在症状上,生理性黄疸患儿一般情况好,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症状。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发展快、程度重、消退慢、黄疸常退而复现,常伴有精神萎靡、不哭、体温不升或有波动以及消化道症状。
大多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而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由医生决定是否应该规范化治疗。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绿光、蓝光或白光照射。血清胆红素大于205微摩尔/升时,即可用光疗。持续光照24~72小时不等,黄退为止。光照时,婴儿双眼要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照射时间以不超过4天为宜。
2、药物治疗:
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等。
新生儿退黄可药浴
中医将新生儿黄疸称为胎黄,认为其产生原因与胎儿先天禀赋有关。将病理性黄疸分为阴黄、阳黄。在汤药方面,根据阴黄、阳黄的不同分别选用茵陈蒿汤治以清热利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减温中化湿退黄,气滞瘀积证则以行气化瘀消积的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临床也常用茵栀黄口服液等中成药,用于湿热蕴蒸型黄疸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中药药浴干预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新生儿因皮肤嫩薄、体表面积大,药物易透过皮肤进入毛细血管,进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利湿退黄的效果。同时,中药药浴还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蠕动,增加排便,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可减轻黄疸症状。常用药物有茵陈、栀子、柴胡、黄芩、黄柏、大黄等。(药浴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针灸推拿助消化,退黄疸
针灸推拿也可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针刺疗法可疏通经脉之阻塞,使气血畅行,肝胆调达,胆液循经输化,不淫于肌肤之间,有增加直接胆红素排泄及减慢胆红素肠肝循环之效。毫针针刺常选穴位有内关穴、中脘穴、建里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等。(针灸应由专业医师进行)
推拿法用于提高婴幼儿机体神经兴奋性,增强肠胃蠕动,增加胆红素排出,能够加速黄疸消退。选取患儿的四肢到胸腹,分别清胃经、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分手阴阳、补肾经、推三关、清小肠、揉丰隆、清肝经、清天河水、揉脊柱,每个穴位每个手法重复200~300次,每日1次,每次20分钟左右。(推拿应由专业医师进行)
备孕阶段应治疗自身肝胆病
孕妇患有肝脏疾病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因素之一,孕妇在备孕阶段应该对自身肝脏疾病进行规范化治疗,待肝脏疾病治好以后或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再怀孕生宝宝,这样,宝宝出生的时候患上病理性黄疸的几率会降低很多。
此外,体质偏燥热的孕妇要注意少吃辛辣、性热等易上火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热的水果、蔬菜等,从而防止宝宝因胎火大而产生黄疸。
对新生儿黄疸,家长应充分重视,但也不必恐慌。生理性黄疸一般预后良好,病理性黄疸如果能够进行早期识别,进行规范化治疗,也可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预后也较好。正常来说,新生儿黄疸是不会复发的,对肝胆器官没什么影响。如果是肝炎性黄疸,新生儿肝脏出了问题,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进行相应规范化治疗。
早产儿更容易得黄疸吗?
不管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通常都会有黄疸这一过程,但相对来说,还是较多见于早产儿的,且早产儿的症状一般较足月儿相对重一些。这是由于早产儿的肝脏功能相比足月儿又更弱,胆红素的吸收和处理排泄较慢导致的。而且胎龄越小,白蛋白含量越低,其联结胆红素的量也越少。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多出现于出生后3~5天,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本文选自《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第12期P62-64页
(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