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近半在华欧企预计上半年营收两位数下滑,生产线加速迁回欧洲?

新浪新闻

关注

原标题:国是访问 | 近半在华欧企预计上半年营收两位数下滑,生产线加速迁回欧洲?

来源:国是直通车

疫情之下,欧洲经济已接近“停摆”。多家分析机构预计欧洲经济会遭受重创,IMF在4月14日发布的报告中预计,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速为-7.5%。

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欧洲经济低迷将如何影响中欧经贸关系?疫情又将给双方经贸合作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中欧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欧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汤拯近日接受了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以下为整理后的实录。

欧洲疫情稳定后企业会迎来大量订单

国是直通车:目前中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场”,欧洲还处于“上半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供应链中断之后,您认为中欧经贸合作的韧性还在吗?

汤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经验表明,中欧经贸合作总是充满机遇,韧性十足,也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屡创新高。这种韧性来自双方产业链的长年整合与配合,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

以汽车产业为例,一季度中国疫情吃紧时欧美多家车企出现供货问题,可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已形成紧密分工,缺一不可。如果人为割裂产业链条,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害和其他社会伤害。

此外,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前期受到压抑的消费、投资、生产将逐步企稳回升;欧洲疫情稳定后,企业也会迎来大量订单。中欧之间供应链恢复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企业也有弥补损失、创造价值的动力。

可鼓励中企加大对欧投资

国是直通车:双方应该如何巩固这种韧性?

汤拯:首先,疫情冲击下,美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美欧关系受到考验;中欧则在对方陷入疫情最严重时期互相声援、捐赠,既体现了善意,也为彼此抗击疫情提供了助力。未来双方应深化经贸、文化和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可建立中欧医药卫生协调合作机制,建立卫生健康共同体。

其次,可鼓励中企加大对欧投资,特别是进一步把握实体产业投资机遇。根据欧盟中国商会发布的《2020年春季欧盟营商环境调查》,尽管挑战重重,近六成中企仍有意向在欧盟增加或大幅增加投资,这表明鼓励中企对欧投资仍有较好基础。

第三,积极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该协定如在今年内顺利签署落地,将为中欧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也为双方产业融合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欧洲部分政客、媒体抹黑中国的言论已对中欧经贸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对此应密切关注、妥善应对,团结多数、增信释疑。

近半在华欧企预期:上半年营收出现两位数下滑

国是直通车:在华欧洲企业目前复工复产情况如何?他们对今年业界有何预期?有多少企业准备继续追加投资?

汤拯:中国欧盟商会2月底一项针对577家在华欧洲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近一半企业预计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会出现两位数下滑,有四分之一认为下滑幅度会超过20%。

在此情况下,外企再投资能力将被显著削弱,今年能维持原投资计划不变已属不易。根据中国德国商会针对294家在华德企的调查,明确表示会坚持在华投资计划的有122家,67家称目前还无法判断。

生产线迁回欧洲?长远看难以维持

国是直通车:现在有观点认为,疫情结束后各国企业出于维护供应链安全考虑,会倾向于把生产环节向区域内集中,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在全球布局。从您掌握的情况看,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企业有没有这种倾向?今后欧洲企业会不会加速迁出中国?

汤拯:确实,此次疫情冲击巨大,多个欧洲主要国家都在讨论把部分在华生产迁回国内,欧洲和德国政界保护主义倾向亦明显抬头。如疫情期间欧洲口罩、药品、呼吸机等出现不足,德国卫生部部长Jens Spahn即明确提出,“是时候该讨论我们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性问题了”。这一观点也受到德国经济部部长Peter Altmeier等政客的认同。

不过,就部分药品、口罩这类产品而言,中国的出厂价可能在德法等国仅能覆盖原料成本。如果欧洲把生产线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迁回本土,成本会显著上升、竞争力下降,长远看恐难以维持。

企业家们对全球化基本也还是持支持态度。比如,德国企业界对于全球化的支持和认同就是发自内心的、长期的。

总体上,我们应对未来中欧经贸合作持谨慎乐观态度。如何加强和完善全球产业链分工,探讨建立类似在抗击新冠肺炎这样特殊时期的国际合作机制,可能更具价值。

疫情后欧洲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是大概率事件

国是直通车:近年来欧盟加强外资审查已经对中企对欧盟投资造成了影响,您认为疫情结束后欧盟会放宽这一审查,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持更开放态度吗?

汤拯:我个人对这一点并不乐观。从疫情期间欧盟乃至欧洲多个主要国家的政府言论和媒体报道来看,疫情后欧洲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恐成为大概率事件。

如这种趋势形成法规性或实操中的更大壁垒,中方当然会加大力度督促和呼吁欧盟国家提供公平公正营商环境。与此同时,中企也要头脑清醒,投资经营要符合当地法律与规范,及时准确研判当地政商条件,避免掉进陷阱。

不过,近年来欧盟及主要国家对中企在欧创新、研发类投资与合作持欢迎态度,对绿地投资更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建议企业全面了解欧盟及有关国家政策变化,及时做出应对;同时丰富对欧投资合作的选择,绿地、研发、并购多维度综合考量比对,选择最有利的形式。

中欧双向投资疫情后V型反弹可能性高

国是直通车:您怎么看今年中欧双向投资的前景?疫情结束后会有V型复苏吗?

汤拯:受疫情影响,中欧双向投资受到极大的非正常抑制,疫情后出现V型反弹可能性极高。但从目前欧洲疫情发展情况来看,这一反弹很可能不会在今年,而是在明年出现。

中国经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决定了欧洲技术含量高、国际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会长期成为中资企业合作伙伴。特别是中国对德投资起步晚、发展快、方兴未艾,未来有望持续发展。

中方可加大对欧贸易与采购

国是直通车:在稳定经济,促进经济恢复上,中欧可以在哪些方面加强协调合作?

汤拯:首先,中欧应加强沟通与协调,欧方应意识到稳定中欧关系对彼此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中方可加大对欧洲因疫情受损严重国家的支持与援助力度,并增加与欧盟共同对话、共同援助方面的协调与协同。构建更加友好与互信的中欧关系,从更深远的层面看也有利于平衡中美欧关系。

其次,中方可加大对欧贸易与采购,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推动欧洲国家经济、产业复苏。如欧洲汽车产业早已处于萎缩状态,疫情期间又长时间停产停工,受损严重。中国可推动加大贸易合作,协助欧洲保住就业、稳定社会。

第三,疫情过后,预计各国政府都会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中欧政府与商协会之间可强化对话与交流,就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刺激消费与经济等方面具体信息强化交流。中国德国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约半数受访企业认为此类政策对于其稳定在华经营有重要价值。

四大领域有望成为合作新亮点

国是直通车:您预计哪些产业会成为今后中欧经贸合作的新机遇和新亮点?

汤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自动化等领域将有望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特别是一些交叉领域可能出现更多新产业、新业态,例如5G与智能机器人、养老医药领域的结合,可能给医疗产业和养老领域带来重大改变。在这方面,欧洲拥有众多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但资金匮乏、市场狭小,如能与中国国内产业、资本有效结合,将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当量。

此外,欧洲疫情过后工业4.0、智能制造等重要性或将越发凸显,向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转型也可能更为坚决,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在疫情年内可控的情况下,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和动力在疫情过后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李晓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