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新京报快评:别让"无死角消杀"祸及无辜野生动物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别让“无死角消杀”祸及无辜野生动物 | 新京报快评

大量的动物其实是病原微生物的蓄水池和居留地,如果大量动物死亡,那病原微生物很可能会集中去感染另一个目标——人类。这样一来,反而会扩大和加重疫情。

别让“无死角消杀”祸及无辜野生动物 | 新京报快评

文 | 张田勘

据新京报报道,疫情防控期间,重庆市报告多起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案例。截至目前,重庆市共巡查发现17种、135只野生动物出现异常死亡,包括乌鸫、白头鹎、灰胸竹鸡、野猪、黄鼠狼等。通过动物检疫机构和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的取样检测,专家判定其中部分野生动物死亡原因为喷施消毒药等引起中毒,同时排除了死亡野生动物的新冠病毒、禽流感的疫源疫病。

专家由此表示,针对疫情防控的消毒工作应该主要覆盖人居场所,城市绿地、湿地、树林等外围环境不应该过分干预。

在疫情期间对外围环境的过分消杀,源自人们对病毒气溶胶等可能传播方式的担忧。这是人的自然心理反应,但这类反应不宜过度,以至于背离基本理性。

有些过度反应是跟过分警惕与过激防备连在一起的。体现在对待动物和环境上,就是以其为敌,把它们都当作传染源来消杀,因而在用药浓度上增强,在消杀范围上增大,环境也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此次重庆发现消毒药液导致不少野生动物异常死亡,原因就可能在于喷洒的消毒药液浓度过高、剂量过大。

过度消杀人类居住的外围环境的另一个动机或许在于,人们想通过全覆盖无死角的消杀,为自己开辟出一个阻止病毒传播的安全隔离带,就像扑灭野火需要建立一个隔离的安全带一样。

但过分消杀环境,对人的安全未必有保障,反而可能走向本意的反面。

一方面,动物和其他生物是与人共存的,如果环境中的一些动物因为过度消杀而死亡,实际上是在消灭对人保护的缓冲区。因为大量动物其实是病原微生物的蓄水池和居留地,如果大量动物死亡,则病原微生物就会集中去感染另一个目标——人类。这样一来,反而会扩大和加重疫情。

另一方面,过度消杀还会导致大剂量消毒剂渗透到土壤、植被和水源中,既影响未来农作物的生长,造成粮食作物受污染,也可能污染地下水和饮水,对人们的生存和健康不利。尽管现在还没有出现过度消杀污染土壤和水源的情况,但也要未雨绸缪。

此外,过度消杀外部环境也会造成对人类的长期伤害。动物和其他生物因为过度消杀而死亡,对于某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是一种灾难,也会最终影响人们的生存。虽然这种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但不得不防。

对于过度消杀,需要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对全民进行相关科普,消除过分恐惧,用理性和知识来指导人们的行动。目标是既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又要针对环境做无害化处理。例如,消杀工作应主要覆盖城乡有人居住的空间场所,这种消杀只是针对可能通过气溶胶而遗留于环境中的病毒,对城市绿地等人很少去的地方,不必进行消杀。

实际上,此次的新冠病毒最大的传播机会和途径,是人与人的接触,而非人与环境、动物的接触。因此,消杀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反而殃及无辜,同时也最终伤害人类自身。

杀毒不能变成“杀生”。说到底,消杀是为了杀死病毒,而非殃及更多野生动物。

□张田勘(专栏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