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疫时口罩一个难求 历史上居然有人为要不要戴打赌

中国长安网

关注

原标题:[漫话抗疫01]疫时口罩一个难求!历史上,居然有人为“要不要戴”打赌

导语

长安君(ID:changan-j):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回顾历史,无疑能使我们看清当下;普及常识,无疑能使我们增强信心。即日起,长安剑开设《漫话抗疫》栏目,与你聊聊古今中外抗疫史上的大事要闻、经验做法,以及今天我们有必要了解的科学知识、防疫常识。

日前,光明日报整版刊发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疫苗百年纪实》作者江永红的文章《信心,从新中国防疫史中来》。用新中国防疫抗疫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尽管遇到过各种挫折,但是在所有的传统传染病面前,中国还没有打过败仗!

我们能从中国百年防疫史中,得到什么启示?中国面对传染病时迎难而上的勇气,得益于什么?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底气和力量,来自何处?

作为栏目的第一篇,长安君以连载形式、分段编发上述长文,温故知新,探寻答案——

(图:中国著名生物医学科学家伍连德、汤飞凡、齐长庆、谢毓晋、顾方舟。新华社发)(图:中国著名生物医学科学家伍连德、汤飞凡、齐长庆、谢毓晋、顾方舟。新华社发)  

《信心,从新中国防疫史中来》

连载之一:小小口罩立下大功

一个陌生的瘟神,引发肺炎的新冠病毒还在中国游荡,疫情防控激战正酣,口罩成为这一特殊时段的一道“风景”。

从眼前的口罩,一下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口罩。

1911年1月,在东北哈尔滨,从前一年年底开始暴发的鼠疫势头正劲。在这次防疫战中,出现了一个在中国防疫史上著名的“赌局”,“赌”啥?

要不要戴口罩。

一方为清廷任命的东北防治鼠疫总医官、天津陆军军医学堂的副监督(副校长)伍连德博士,他坚持医务人员和疫区人民一定要戴口罩;另一方为法国名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监督(校长)兼首席教授梅斯尼,他坚决反对戴口罩。

(图:百年前的“鼠疫斗士”伍连德与妻子黄淑琼)(图:百年前的“鼠疫斗士”伍连德与妻子黄淑琼)  

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伍连德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尸体解剖,发现此次流行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腺鼠疫的新型肺鼠疫,人传人的特点非常鲜明,因此他制订了包括隔离、消毒、入户登记、病人集中收治、尸体火化、人人戴口罩等在内的防疫措施。

然而,戴口罩这一条遭到几个大权威的反对,反对的理论根据是鼠疫只有鼠传人,没有人传人,戴口罩是多此一举。

这个理论,是被誉为细菌学鼻祖的日本人北里柴三郎等提出的,是上了教科书的,而伍连德发现的人传人的肺鼠疫,书上没有。

(图:伍连德在傅家甸建立的滨江防疫疑似病院)(图:伍连德在傅家甸建立的滨江防疫疑似病院) 

于是梅斯尼与伍连德“打赌”,为了证明其观点正确,他坚决不戴口罩,结果一天之后他就被感染上人传人的肺鼠疫,6天之后就不治身亡了。

他因为自己的固执“赌”掉了生命,同时也用生命证明了伍连德的正确。他的死,让伍连德的防疫措施,得以顺利实行。

伍连德亲自设计了加厚口罩,并开设一家口罩厂,免费给民众发放口罩。在综合治理下,哈尔滨鼠疫疫情于3月1日扑灭,仅用了67天。

哈尔滨鼠疫防疫战,是中国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防疫第一战,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防疫史上的奇迹。

(图:伍氏口罩)(图:伍氏口罩) 

创造这个奇迹的措施中,有两项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一个是尸体火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集体火化(此前有个体);一个是戴口罩,疫区全民戴口罩是破天荒的(此前只有教会医院的医护人员戴)。

这次防疫战的胜利,让国人第一次见识了科学防疫的巨大威力。

很多人未曾想到,一个小小的口罩,居然在战胜鼠疫中立下大大的功劳。

在这个意义上说,口罩是中国开创科学防疫历史新阶段的见证者,是战胜瘟疫的“钟馗”,相信在今天,也一定能给人民带来福音。

(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