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参考消息:别再吹捧那些“硬核”抗疫标语了!

参考消息

关注

原标题:小锐说 | 对不起,别再吹捧那些“硬核”抗疫标语了!

小锐评疫情之十八——

当前抗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中央明确要求各地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但小锐注意到,在全国上下掀起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之际,一些抗议标语十分扎眼,眼花缭乱的说辞,甚至引发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为了最大化实现宣传效果,达到规劝民众重视防疫、佩戴口罩、减少聚会的目的,各地方基层单位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朗朗上口的标语也的确完成了从传播力到影响力的转化,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抗疫工作作出了贡献。

但也不可否认,其中一些被认为“很硬核”的抗疫标语,不仅存在明显的低俗化倾向,个别标语更是突破了法治、文明的底线,在令人一笑之余,也难免有些尴尬和不适。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吹毛求疵”。战时状态就要采取非常手段,这本无可厚非,但非常手段也必须是在法治和文明的框架内实施,而不是怎么恶毒怎么写,怎么痛快怎么骂。

▲图片源自网络

随便举几个例子:

“不戴口罩就出门,这个杂种不是人”;“今年到处乱跑,明年坟头长草”;“故意隐瞒,不主动隔离,断子绝孙”;“今天聚会图热闹,骨灰盒中乐逍遥”……

说实话,在电脑前打出上述文字的时候,小锐都觉得非常尴尬。宣传的目的是要说服人,打动人,起效果;但宣传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不一定非要张牙舞爪、低俗粗暴,甚至满纸诅咒恫吓荒唐言。

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标语也开“诗词大会”,更不是对泥石流一样无情的“土味标语”有成见。并非要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这些“达到效果”的标语,通俗易懂有了,文明温情没了;诉求是准确了,语言文字也被污染了;威慑力有了,法治的信仰和对同胞的基本共情没了。

小小的一条标语,背后则是现实的折射。

另一方面,低俗化倾向的标语,也严重影响了基层形象。一个地方的文明素质,首先体现在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上。如此明晃晃的标语,看得人心惊肉跳不假,但也折射出管理者水平还停留在过去的三板斧状态,诅咒式、人身攻击式的鸣放的确可以吓唬人,却掩盖不住管理能力的不足和法治意识淡薄的现实。

事实上,各地的文明标语也有很多,如上海的:“凡进沪,必登记,测体温,莫生气” ;四川某地模仿方言谐音的:“乖,标出门!”还有这种:“如何算孝顺,看住爸妈不出门”,“亲戚不走,明年还有,朋友不聚,明年再叙”。

这些标语虽未必能引人哈哈大笑,也可能无法在网络上引发轰动效果,但写者文明地表达和当地民众文明地接受,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宣介方式。

一个城市是温润如玉,还是过分“粗放”,标语就是一面镜子。

小锐承认,中国幅员辽阔,地方风土人情各不相同,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到哪里都是共通的,也是各地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确保宣传效果的前提下,真诚希望我们的抗疫标语能多一些体面,少一些“野蛮”。

新浪热点

关注新冠病毒感染

热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醉后Ss不知天在水 844
小编真是不食人间烟火,不知道基层工作难搞。很多人不是你讲道理能讲通的,他不会在乎民族大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会对一个莫须有的诅咒非常在意。基层很多口号虽然不雅,但是确实是抓住了这部分人的心理要害,切实起到了宣传入人心的效果
陕西西安
回复TA
用户5124560270 648
有一种斯文叫假斯文,有一种正经叫假正经,有一种男人叫娘娘腔
湖北武汉
回复TA
用户5124560270 596
现在还有心思写这些,一股酸腐气令人作呕!收起你的兰花指干点对疫情有用的正事吧
湖北武汉
回复TA

众多新闻客户端用户正在参与精彩热评,快快加入吧!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2260条评论
缅甸地震致1002死2376伤548万
缅甸一大楼倒塌4楼以下全被埋445万
面筋哥去世360万
律师解读INS新乐园烟头事件341万
王者荣耀补偿力度335万
王一博年度最佳救车318万
查看全部实时热点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