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福建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任务是把所有队员带回家

澎湃新闻

关注

原标题:战疫者|福建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任务是把所有队员带回家

2月7日,一条求助信息的流传让队员们收获暖意。

这条在福建各大微信群流传的信息是:“有资源的麻烦拯救福建支援武汉的大兵,目前已无防护用品了,而不是告急,可以用顺丰快递,标注医疗物资。”

“这是一个误会。”福建省卫健委人事处调研员、福建医疗队领队宁永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反复强调称,公开发布募集物资信息并非他的本意。

此事缘起于近期武汉当地医用物资匮乏,他和医疗队的队员们担心后期补给不足,便想通过私人渠道争取物资支持,一位福建籍的海外华侨爽快答应给予物资支持,他出于好意,顺手也在朋友圈发了条募捐信息,谁成想该信息很快在福建传开。

“从省里到市里的领导,老师、同学、校友、战友、海外华侨和很多企业,包括福建的医院同行和多年没联系的朋友,纷纷都打电话询问,尽管我反复说募捐是误会,物资也没缺到那个地步,但大家坚持捐赠,还有很多人摩拳擦掌说亲自送。”宁永鑫说,这次他真实感受到家乡人的关心。

无数情节值得他一生记忆,有位福清籍的日本华侨给他打电话说自己物资也不多,但可以先给医疗队凑200套防护服,50个护目镜,50个防护面罩,50个鞋套,200个N95口罩,其他什么也没说。

最让他难忘的是,福建省属医院的多名医生联合起来,说是要给福建医疗队捐赠一批防护服,也没有任何要求。

“我放下电话都快哭出声音了。” 宁永鑫说,他深知当前所有医院物资都不富余,此时的捐赠比任何时候都弥足珍贵。

科学防护,科学救治

1月26日中午,农历正月初二,宁永鑫正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老家休假,突然接到福建卫健委通知,要立即动身返回福州,跟福建医疗队的队员一起,奔赴湖北武汉支援当地的防控工作。

接到通知的他,还没来得及告诉70多岁的父母,就立即启程赶往福州,当天下午到单位报到。

这是福建省首批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全队共有137名医护人员,组建只用了24小时,全部均来自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队员中有20多名90后,最年轻的生于1997年。

1月27日上午,福建医疗队的全体队员在福州集结,出发前,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为大家送行,大家相互鼓劲,平静中略微有一种上战场前的兴奋感,但他们并不知道,即将面临一场多么艰辛的战役。

作为领队,宁永鑫深知肩上的责任和担子不轻。

当天上午11:30,福建医疗队一到武汉,他便将137名医护人员分为院感管理组(即医院感染管理),医师组,护理组,协调宣传组等4个组,并就地成立临时党组织,将队中的55名党员,分为7个党小组。

福建医疗队援助的第一家医院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不到3公里。

“我们成立院感管理组目的就是用专业防止被传染,就像我们去战斗一样,既然到了‘雷区’,肯定要先‘排雷’,这样可以减少无谓伤亡。”宁永鑫对澎湃新闻称。

1月28日下午,他派出以林淑好为组长的5位院感管理组专家赶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实地探查医院院感管控情况。经过专家分析研究,后湖院区原本是综合性医院,并不是治疗传染病的医院,在通风方面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

“发热门诊一定要注意通风,通风是封闭式通风,但不能串,后湖院区的条件很难做到。”宁永鑫说。

刚到医院时,他已经听说有医护人员感染和居家隔离了。尽管此前大家对赴武汉已有心理准备,但眼前一切让他们依然惊诧,因此全队行动格外谨慎。

“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科学防护,科学救治,完成任务,平安返回,而前提一定要科学的防护。” 宁永鑫说。

1月28日晚,福建医疗队院感专家陈建森、赵淑好为队员们进行防护培训演练,仅防护装备怎么穿,前后就20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认认真真讲给大家听。

为让队员严格执行,福建医疗队的专家要求在更衣室及脱防护物处放一面穿衣镜,方便队员能看得清是否全副武装到位,包括还为每名队员准备了工作鞋,进一步防止传染。另外,他们还把互换宿舍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要求队员们实行严格的“三分法”。

1月29日凌晨1点左右,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园区连夜进行动。根据福建医疗队给出的建议,在医疗队入驻酒店外建了4顶帐篷,配上紫外线消毒机、消毒水和洗手液,由专业消杀公司每天消毒2次,以此方便队员外出回来在帐篷里换衣服、鞋子,彻底消毒后才能进入酒店。

1月29日上午9点钟,福建医疗队到武汉中心医院后湖园区接管新冠肺炎病区。

“这个病区可收治约45名病人,我们在那里工作了3天,收治了11名病人,按理说要收治多一点的病人,但没办法。”宁永鑫说,他把医护人员每18人分为一组,确保队员既能全力参加救治患者,还要确保队员们休息。

福建医疗队和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交接援助任务。福建医疗队和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在金银潭医院交接援助任务。

137名医护人员,每天要消耗130套防护服

作为领队,宁永鑫的工作是负责协调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和武汉市相关单位,保障所有医护人员的衣食宿行和临床工作安排。

每天福建医疗队的队员都要工作至凌晨2点以后,而早晨6点左右必须早起。

“我知道每一个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而我所能做的就是保障大家的防护物资。”宁永鑫说,他坚信技术防控和物资防护是一切救援的基础,必须全力保障队员的物资供应。

出发前,医护人员所在的单位为大家准备了7天左右的物资,原以为这场战役能很快结束,谁也没想到还如此持续下去。

由于未能事先战略储备,武汉医用物资严重不足,当地和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大到来,每天都消耗巨大的防护物资。

福建医疗队也发现物资消耗完全超乎此前想象。

“我们队137名医护人员,每天要消耗130套防护服,这让我们的物资略微有些吃力。”宁永鑫说,出发前,大家以为到武汉后,能使用当地医院的物资,到了后他们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很简单,不舍得用,武汉当地医护人员已连续战斗几十天,不仅身心疲倦,还异常缺少防护装备,也有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情况。

“医护人员也是人,他们也恐惧病毒,加上长期的工作和精神压力,部分医生还轻度抑郁。” 宁永鑫说,既然是到湖北武汉来支援当地医护人员,目的就是为他们分解忧愁,减轻一点劳动量和精神压力。

最让队员难过的是,他们看到武汉当地医院部分医生穿的防护服并不达标,却依然视若珍宝。

针对医疗队的物资保障,福建省委省政府、省卫健委高度重视。“只要我们开口,领导都会支持。” 宁永鑫告诉澎湃新闻,这段时间以来,省里有关部门不断寄送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服,知道防护装备来之不易,大家用起来都特别节省。

“我们很多医护人员上班时都穿着纸尿裤,尽量少喝水,小便时用纸尿裤,目的是为保住防护服。” 宁永鑫说。

此外,福建在海外拥有许多侨胞,遍布在东南亚、日本、美国、欧洲及世界各地,也有队员多方接洽,争取从更多渠道获得防护物资。

学习张定宇的医道和精神

2月1日中午,福建医疗队结束了武汉中心医院后湖园区的援助,他们领到的新任务是全力支援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知名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这里收治的都是已确诊的重症病人。

“这里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能让绝望的病人看到希望,只要确诊病人到了医院,他们会感觉自己的命可以保住了。”宁永鑫说,他感觉正好借此给队员们注入精神力量。

“人类的情绪都很容易从高到低,如果到了低谷,必须刺激,否则容易疲劳。” 宁永鑫说,作为领队,他一直在想如何让大家更加有信心,安静去做事。

当福建医疗队到金银潭医院后,他特别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目的是让大家在仪式感当中感受到使命、责任和担当。

“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就是把工作做好,如何担当,很简单,如此危险,如果没有担当,谁都不愿意去,大家分明知道感染风险是50%,如果你做好了只有50%的风险,如果没做好就是100%,所以大家必须注意,按规则去做事就不会感染,必须认真做好每份工作。”宁永鑫说。

当天,他还播放了新华社关于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的电视专题片。

在此次抗疫中,张定宇故事成为模范医生的样本,他隐瞒身患渐冻症的事实,乃至无法照顾已感染入院的妻子,每天与生命和时间赛跑,抢救更多病人。

为让队员们学习张定宇的医道和精神,宁永鑫还想出了许多办法,演讲,向全体队员征文,包括邀请张定宇讲述医学经历和人生感悟。

“我完全被他的故事感动了,希望让队员也能感同身受,学习他的人生境界,饱含感情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宁永鑫说,他和张定宇院长接触过好几次,完全被他的谦和与认真的态度打动了。

他对队员们说,在这里,张定宇就是我们的院长。

张定宇故事犹如阴霾中的一束阳光,打动了大家,那次誓师大会结束后,福建医疗队的队员情绪高涨起来,做事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爱护病人。

“我们接管了86位确诊病人,这段时间已陆续出院出院22位病人,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死亡的病人。” 宁永鑫说,治病不只是身体层面,还要注重心理层面的引导,每天观察病人临床表现,他们身上各种情绪都会集中迸发,作为医护人员如何引导和改善病情,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他希望队里的医护人员,病人有任何需求,只要合理,定要尽量满足,有位病人好几天没做核酸检测,福建医疗队马上安排,有位医生一口气检测了18名病人,他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当地一名护士很感动,当场就哭了。

福建医疗队中一名叫李青的主治医生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最近有一天,他在金银潭医院工作时,有位患者是老人,他总是欲言又止想问什么,最终实在忍不住地问道:“请问你们什么时候走啊?”李青深知老人内心的担忧,他坚定地回答道:“你们病好了我们才走。”

当前异常严峻的疫情,催生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有位70多岁的病人,对福建医疗队中一位护士长的精心照料感恩于心,经常写诗赞美她。

“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宁永鑫说,危机时刻,往往也极容易迸发出信仰的力量,福建医疗队现有46名年轻的医护人员申请“火线”入党。

对于年轻的医护人员来说,这绝对是他们人生最独特的一次经历,每天直面生死考验。

“这次经历应该让每个人有所触动,人在大自然面前,或者在病魔面前异常渺小和脆弱,而我们,只是一个医生。”宁永鑫说,在武汉这段日子,天气一直阴冷,几天前,武汉突然出太阳了,他似乎看到了一种希望。

“太阳带给了我们光明和希望,太阳也能杀死细菌,我相信阴霾很快会消失。”宁永鑫说,摆在他面前最关键的任务只有一条——“把所有队员带回家”。

责任编辑:郑亚鹏 SN23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