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亲历者披露 习近平主政福州细节(图)

海外网

关注

原标题:亲历者披露!习近平主政福州细节

[学习小组按]

最近,小组仍然会收到组员的留言,说已经反复阅读了好几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习近平在正定》两本书,也认真收藏了《习近平在宁德》和《习近平在厦门》的文章。所以问习近平在地方主政期间的其他报道什么时候可以看到。

今天,《学习时报》就开始连载采访实录《习近平在福州》。这是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历程的系列采访实录的第五部,采访的是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建勇。

从1985年6月到厦门任职,到2002年10月辞去福建省省长一职调往浙江,习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

其中,1990年4月,习近平从闽东的宁德地委书记调任省会城市福州的市委书记,在这里工作了整整六年。

在福州,他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福州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主持编制被称为“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并坚持不懈抓好实施。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坚持“以侨引侨、以侨引台”,狠抓招商引资,着力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国际化大都市”,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他保护城市文脉,推动旧城改造,抗击台风洪水,持续关注民生,创设“下基层接访”制度,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强化机关效能,使福州焕发蓬勃生机活力。

今天刊发的第一篇采访实录里,有很多是亲历者才知道的细节。原文较长,小组摘录了其中几个故事。

豆腐块文章引出的“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1991年1月14日,习近平在这一天的《福州晚报》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一篇豆腐块报道,内容大致讲的是福州需要一本市民办事指南。这篇报道引起他的高度重视,他马上组织研究市民办事的各种流程和难点,在50个小时之内就编写了一份《福州办事指南》,并且第一时间在报纸上发布消息。

接下来,习近平召开市委工作会并作讲话,要求机关干部对群众的诉求给予充分重视,讲求工作实效,少说空话,狠抓落实。这次工作会议3天之后,习近平又提出,“要抓住那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群众的事要“马上就办”。同时要抓为群众办事落实效果的督导工作,即使完成了,也要回头看,通过督促检查落实“真抓实干”。

同时,他也不断创造更好的硬件条件和制度条件,着力提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效率。他提出,把为群众办事置于优先位置,在办事效率提高的同时,公务人员的劳动也需要制度化、规范化。

比如,想提高一个地区的治安水平,解决的方法不能是让警察每天加班不休息,今天通宵加班了,明天是不是就要休息一天?否则身体受不了,第二天的工作也做不好。搞突击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长此以往是行不通的,一定要把制度建设跟上,以制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思想指导下,福州当时搞了全国首个一条龙服务的“一栋楼办公”,让一系列手续可以在一个地方高效完成,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包括习近平后来到省里工作以后主持的“数字福建”建设,以及整合各个部门的投诉电话集中到“12345便民服务平台”喊出“12345,有事找政府”,这些都在制度和硬件层面打出了一套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的组合拳,保障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还不断向当地干部指出调查研究要多到困难多的地方,多看具体的事,“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看后院和角落”。“后院”和“角落”就是那些没有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多看看后院和角落”的调研办法,与那些“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有很大区别。比如,他去调研的时候,对下面已经安排好的“成绩展示”可能就不那么在意,他会去看一些很细节的地方,去寻找企业的困难点,问问企业发展中资金贷款、员工招聘等短板,看看农业生产的缺项,去群众家里掀开锅盖看看吃的什么,等等。

“军队在忍耐,人民要疼爱!”

“部队的事,是国之大事,也是不寻常的特事。既然部队的事是特事,那就要特事特办。”在习近平看来,巩固国防、支持军队建设,是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时在福州军地也流传着一句话:“军队在忍耐,人民要疼爱!”这句直白、简单而又活泼的语言,说出了军队与人民和政府的鱼水之情。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经历了一个物价普遍上涨的阶段,但军费增长却相对滞后,这就造成部队伙食水平无形下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习近平要求地方必须给部队提供“四个一”,就是:一个好食堂,一块好菜地,一个好饮水,一个好猪圈。要求一提出来,下面就抓紧去落实,随后习近平就下基层去检查落实情况。

当时因为福建本地不生产黄豆,习近平专门批示要求粮食部门从外地调一批黄豆来供应部队。随后,习近平又专门要求调配一批面粉,增加部队假日的粮油供应。

一次,去驻在沿海高山的部队调研期间,习近平到官兵们宿舍做客,伸手到战士的床铺上一摸,发现被褥比较潮,战士们睡起来会很不舒服。他立即指示买一批电热毯送给部队。

1992年7月7日,福州市发生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这场洪水把上游大量的杂草冲下来,堵塞了福州市东南水厂的全部进水口,导致供水中断,危及群众生活。当时唯一的办法,是有人潜到几米深的水下,将水草残渣清理出来。但这个工作对非专业人员来说太危险,必须求助于专业潜水的战士。习近平让负责同志给海军某部打电话求援,海军立即派出十几名潜水员,拉了几车的装备赶到现场。因为操作空间小,又有一定的危险性,十分辛苦,因此一个小时就得换一个人,前后足足工作了一整天的时间。所以习近平嘱咐说:“水里太凉,体力消耗太大,你们去买一些高能量的食品给这些战士吃。”在入水口打通后,习近平又指示:一定要带人带着慰问品专门去部队慰问一次,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2014年八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福建,接见了几位当年从事双拥工作的老同志。会见快结束时,梁建勇说:“总书记,回想起多年以前在您领导下的双拥工作,我就想起您1991年写的那首七律《军民情》,今天读来仍然荡气回肠。”习近平总书记说:“那首诗你还记得?”我说:“还记得。”他就对大家说:“那我请梁建勇把我当时的诗念一念。”于是梁建勇就读了起来:“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小梅正吐黄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念到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很激动,接着大家一起念道:“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话音一落,大家热烈鼓起掌来。那个时刻,现场的气氛非常温暖人心。

弄清楚“允许干什么”“应当怎么干”

1992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一个政策咨询调研会议。有的同志讲了当时流行的“红灯论”:“遇到红灯绕道走,遇到黄灯抢着走,遇到绿灯快快走。”这个论调大致意思是只要没有严重违反原则,就可以大干快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演变成“黄灯赶快抢,红灯也可以试着闯一闯”。对此,习近平严肃指出,我们不能搞这种“红灯论”,我们都希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加快地区发展速度,愿望都是好的,但违反中央原则的事情坚决不能做。希望大家不仅要弄清楚“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还要弄清楚“允许干什么”“应当怎么干”。习近平这段话,充分体现了他站在国家层面和战略高度考虑问题的大局观。

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有大局观,他就能把握好“张弛有度”的原则。他提倡“今日事今日毕”。当地干部跟他工作,并没有什么无休止的“5+2”“白加黑”。遇到一些需要集中处理的工作,有时候也会晚上灯火通明,大家一起加班,但干部们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工作压力。这是因为,习近平有很合理的工作规划,整个机关的协调性就很好。

有序安排工作后,习近平就挤出了一些时间锻炼身体。他通常工作到晚上九十点,然后就到省体工队游泳池去游泳。为了省电,习近平要求大家游泳的时候只留一盏灯,能模模糊糊看见就行,因此整个游泳池都很昏暗。他每次都自带浴巾、肥皂冲澡。他们在那里一般也喝不到茶水,有时口渴了就喝自己带去的瓶装水。他们们游上几个来回,累了就扶着游泳池的边休息,这时梁建勇和习近平就会聊上一会儿。

在聊天内容里也体现着习近平的大局观。一方面,他会谈一些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另一方面,他还会谈起他读的书。习近平酷爱读书,涉猎面非常广,新书、旧书,国内的、国外的,哲学的、文学的,社科的、科技的书,他都看。他在哲学方面提得比较多的,一是黑格尔的哲学,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学方面,他多次讲起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阴谋与爱情》,还经常谈起法国文学,像莫泊桑、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小仲马等著名作家的书他都精读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不止一次讲述过他的读书故事,说他的最大爱好是读书。2014年10月,他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一口气列了66个外国文艺家的名字,绝大多数是作家。对这些文学大师的作品,他确确实实领悟得很深刻、很透彻。而且习近平博闻强记,《战争与和平》里那么多的人名,那么多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习近平都记得很清楚。有时还会谈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浮士德》是很难读懂的书,但习近平很了解《浮士德》的时代背景,以及该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特点,有时候他寥寥几句话,就把一个问题讲得很透彻,使人受益良多。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