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云南隧道突泥涌水:有人救工友被泥浆冲出40米
原标题:直击云南安石隧道突泥涌水:有人救工友被泥浆冲出40米
探访安石隧道事故伤者所在医院,还原工人们的营救和遇险过程。
截至今日(11月28日)18时许,距云南安石隧道发生二次突泥涌水事故,已过48小时,仍有6名工人失联遇险,无法确定具体位置。
两次突泥涌水事故相隔49分钟,其间,数名工人为营救工友进入隧道,后被泥浆冲散,多人受伤。工人管浴兵被泥浆冲出40多米。
公开资料显示,突泥涌水又称突水,是地下峒室、巷道施工过程中,穿过溶洞发育的地段,尤其遇到地下暗河系统,厚层含水泥沙砾石层,及与地表水连通的较大断裂破碎带等所发生的突然大量涌水现象,
11月28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安石隧道事故伤者所在的凤庆县人民医院,与多位在此次事故中自救或被救的受伤工人对话,还原事故发生后,工人们的营救和遇险过程。
首次事故后,工人营救被压同事
云南省委宣传部官方微博“云南发布”消息,11月26日17时21分许,由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云凤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安石隧道出口处发生突泥涌水,工人自发营救5名被困的工友,后又发生二次突泥涌水,共致13人被困。
当时,伤者李天学正在隧道中干活,听到头顶上方传来响动,随后上方的灯熄灭了,泥浆瞬间将他们打倒,裹挟着他往前冲,混乱中,他向上伸手摸到了台车,使劲往上爬,坐到台车上方,离开泥浆,随后逃出隧道。
“里面‘啪’的一声,跟爆炸一样。我蒙了,把车停下来进去看了下,赶紧出来叫人进去救人。”33岁的伤者林荣说,第一次突泥涌水后,他进去查看,有五六名正在上班的工人被埋在隧道中,马上外出呼救:“毕竟在一起干活那么久,多少有点感情,能够救一个是一个。”
安全员:二次突泥涌水前曾有征兆
林荣说,当时进去救援的大概8人,廖郦翔也在其中。
廖郦翔是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在这次事故中脚趾骨折。他回忆,第一次突泥涌水后,他们在外等待了一会儿就进洞展开营救,在台车附近看到一名工友一条腿被东西压住了,周围人都在想办法。
“太深了,我进去的时候,已经到大腿位置,没办法再踩,没有东西垫着。”林荣说,他们进去之后发现泥浆太厚他们无法行动,于是开始铺木板,踩在木板上到达了受伤工友被压住腿的地方,大家都在使劲抬起压在上方的物品。
“还以为能把他弄出来,但来不及。”林荣回忆,就在这时,二次突泥涌水发生了,时间为18时10分。
作为安全员,廖郦翔一直在警戒周边的动静,突然听到了洞里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他感到情况不对劲,赶紧让周围的人逃跑,他也迅速朝洞口跑去,边跑边喊,有几个工友没反应过来还停留在原地。
“泥浆携裹着那些装载机,追着我们一群人跑,当时我就很慌,只有一个念头,往外跑,最后还是没跑过那些泥浆,就被冲走了几十米。” 廖郦翔说,二次突泥涌水发生时,反应时间很短,台车周边一片混乱,各种机械设备被泥水全部搅在一起,他被泥水冲出去时,伤到了左腿。
突泥涌水是否能提前预知?
临沧市政府新闻办工作人员称,每种灾害发生或多或少都会提前有一些预判,特别是在施工环境中,但有些预警可能会被看到,有的预警不一定会被发现,况且预估时间有长有短。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集中精力救援,此次事故中是否有提前预警以及事故人员追责将由调查组进行调查。
为救工友被泥浆冲出40多米
二次事故发生后,林荣准备和工友一起跑出去,但他脚踩空了,一脚踩在泥浆里面,被冲了出来,身后的机械、台车全部开始垮塌。
很快,泥流停止了,他从泥浆中爬起来发现,自己被毁容了,脸上的皮肤大面积被揭开:从脑袋瓜中间揭到耳朵这边,我用手扶着才能走出来。”
走到半路,林荣遇上了一名骑摩托车往洞里来查看情况的工友,然后被带出隧道:“看一辈子恐怖片,第一次被直接陷进去。”
伤者管浴兵也参与了这次工友自救,遭遇了二次突泥涌水,被泥浆冲走了40多米,然后站起来往外跑,随后听到了有人大喊救命,他跑过去将那人从泥浆中拉起来,一起往外走:“做了十几年隧道,这是第一次。”
伤者郑德华也在其中,二次突泥涌水时,他被冲到台车前,他抓住杆子爬到了台车上,随后就陷入昏迷,不久后,他清醒过来,往台车上方爬,救援人员到来时,他是第一个获救的人。
现场救援难度大,仍有6人失联
据临沧市政府新闻办消息,截至11月28日15时许,已搜救出7名遇险失联人员,其中6人遇难,1人转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生命体征平稳,现场仍有6名作业人员失联遇险,无法确定位置,经估算,灾害现场突泥约15000立方米,涌水约800立方米/小时,各部门出动700余人在现场救援。
由于事故地点属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松软、风化严重,植被较发育,含水量较大,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发生次生灾害风险较高,给救援带来了较大困难。
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组成了技术专家组,通过卫星遥感图、无人机侦察及全景图制作、侦察渗水水源及周边山体变化情况、调查灾变过程各项要素等方式,判断遇险失联人员位置,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援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设立沙袋拦水墙、引流排水、破除被损台架、清除沉积物等方式,避免二次伤害和次生灾害发生。
新京报记者 逯仲胜 王清以 王金淼 张彤 吴荣奎
责任编辑:范斯腾 SN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