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专访巴曙松:内地香港未来可考虑探索股票一级市场互通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专访巴曙松:内地香港未来可考虑探索股票一级市场互通

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连接国际和中国内地市场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及基金互认安排等举措的实施,使两地金融市场更为紧密地融合,互联互通,互惠互利。

 

 

未来,两地金融市场还有哪些合作空间?面临哪些挑战?围绕这些问题,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接受了新京报专访。

 

巴曙松。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目前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已经在发挥作用,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两地资本市场为对方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两地资本市场应如何继续合作?

 

 

巴曙松:在为新经济融资方面,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补性很强。香港市场是典型的机构投资者占主导的开放性国际市场,也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的平台。新经济企业到香港上市,可以从国际市场,特别是从国际机构投资者那里获取资本,估值也是与欧美市场形成参照的。而内地市场基本是以内地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资金来支持新经济的发展,新经济企业在内地上市,主要是从内地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所以,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远远大于有限的一点竞争性。

 

 

从沪港通角度看,新经济企业无论在哪里上市,两地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来交易。这本身也证明,由沪港通开启的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在多年的实践中开启了一个风险可控且稳健的路径。未来可以考虑探索两地股票一级市场的互通,以更好地支持企业便捷融资。

 

 

从债券通角度看,截至2019年8月底,境外机构持有的内地人民币债券规模大幅上升,已经达到2.02万亿元,债券通正成为境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债券市场的主要渠道。未来,两地资本市场可考虑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开通债券通南向通,同时推动交易所债券的互联互通,发展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市场所需要的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为人民币资本走出去提供便利渠道,在满足信息透明、安全可控的监管要求的同时,推动内地居民和金融机构的全球资产配置。

 

 

新京报:香港已经推出一些改革措施,例如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制度的改革。香港金融市场有哪些改革措施中国内地可以借鉴?

 

 

巴曙松:香港也可以为内地的金融改革积累一些经验,对于其中一些在香港市场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金融制度,就可以灵活地转移到内地市场。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变革时期,以科技创新类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资本市场是科创企业的摇篮。当前,全球证券交易所都将重点转向了新经济,中国也恰逢其时地推出了科创板,其中2018年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制度改革为科创板提供了不少借鉴,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企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放开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陈鹏  编辑 赵泽  校对 张彦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