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和平饭店为美方代表“接风洗尘”?媒体解读
原标题:中美贸易代表齐聚和平饭店,这栋“远东第一楼”背后的大佬,曾是首富更是枭雄!
来源:环球人物
作者:二水
7月30日傍晚,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聚集在了上海和平饭店门口。
18时53分左右,载着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的车队抵达和平饭店。随后,两人同刘鹤副总理在和平饭店九层华懋阁共进工作晚餐。晚餐结束后,三人又一起登上了和平饭店九楼的露台共览浦江。
这次会面,也意味着中断了3个月的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再次重启。
为何要选和平饭店为美方代表“接风洗尘”?
位于外滩20号的和平饭店,在熟悉上海滩旧日繁华的“老克勒”记忆中,依然是那座建于1929年的华懋饭店。这座有着90年历史的饭店,曾见证过许多中美两国交往的重要场景,不仅老布什、克林顿、奥巴马等多位美国政要曾来过这里,上世纪70年代初,中美展开乒乓外交,美国乒乓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也曾住在这里。
而这栋“远东第一楼”的崛起,和一位英籍犹太富商有关,他就是维克多·沙逊。
一个来自犹太的古老家族
维克多·沙逊来自于犹太家族沙逊。
众所周知,犹太人在经营上有着极高的天分,比如称霸欧洲几百年的金融巨富家族罗斯柴尔德就是犹太人。与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沙逊家族的商业帝国主要分布在亚洲。
源自伊拉克巴格达的犹太家族沙逊,在18世纪30年代举家迁居印度孟买,并由大卫·沙逊成立了沙逊洋行。
起初,他们从孟买进口英国纺织品前往伊朗布什尔销售,又在布什尔采购土特产返回孟买销售。很快,沙逊洋行就发展成印度在波斯湾的最大贸易机构,大卫也随之成为印度首富。
到了1833年,沙逊家族迎来了新机遇。这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废止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利权的法案,英国商人可以直接对华贸易。
在印度的大批英国商人纷纷把目光瞄准中国,并试探性地从事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这时孟买已经不仅是通往波斯湾的门户,也成了新兴的对华贸易基地。
大卫也对此有所察觉。他尝试着将英国棉纺织品及印度的鸦片运至中国,发现很有销路,于是,商人的贪婪本性促使他把手伸向了不法之地。在鸦片战争前,沙逊洋行对华贸易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鸦片战争后,鸦片的销路不再如从前,大卫又将目光投向了上海。
此时,清朝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随着贸易往来频繁,上海在中西贸易中的地位逐渐超越广州。1845年,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从而成为第一批进入上海的外资商行之一,这也让大卫赚得盆满钵满。
1864年,大卫去世。因不满家产分摊不均,二儿子伊利亚斯自立门户,成立了新沙逊洋行,并逐步代替老沙逊洋行在华的地位。
1877年,新沙逊洋行以8万两白银的价格购得“候德”产业,也就是如今和平饭店所在的地段,这也成了沙逊家族称霸上海房地产的前战。
从军火大亨到上海滩红人
当时的上海作为远东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自开埠以来吸引了西方各大国资本前来办企业、开银行、开发房地产。这些冒险家从中国攫取了巨额利润,在上海盖起了高楼大厦。沙逊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新沙逊洋行在伊利亚斯去世后,由其长子亚可布接管。后来,因亚可布膝下无子,他的侄子维克多·沙逊开始浮出水面,逐渐接手家族企业,并在1924年成为新沙逊洋行的掌舵人。
维克多生于1881年,自小就是学霸一枚,中学就读于哈罗公学,大学则毕业于剑桥三一学院。不过,这个贵族公子哥可不安分,早年间是个狂热的航空爱好者,还为此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不成想在一战中因左脚负伤致残,后来也因此被人们称作“跷脚沙逊”。
野心勃勃的维克多在掌权后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洋行的所有业务由孟买转移到上海,他决心在这个“冒险家乐园”里大干一场。
此时的中国,兵荒马乱,战争频仍,维克多就瞅准空子靠售卖军火赚钱。在他的客户名单里,没有政治、阵营一说,谁肯出钱,他就愿意为谁提供军火。短短几年,他便成为上海有名的“军火大亨”。
但军火生意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维克多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上海虽商业繁荣,但地价不高,而商人们只顾着做生意,鲜少有人会购买土地盖房。维克多对上海房地产市场有着很高的期望,孤注一掷把全部重心投入到了房地产事业。
可如何让自己在上海房地产界有名呢?他想到了盖一幢全上海独一无二的大厦。
1926年,维克多拿出90万两白银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及运营企业——华懋地产公司,该公司不仅从事房地产买卖,还兴建公寓出租谋利。同年,他还投入300万两白银,打算在上海外滩20号兴建一栋11层高的大楼,并命名为“沙逊大厦”。而它所在的地块面朝南京路和黄浦江,三面沿马路,正是人们眼中上海最好的一块土地。
3年后,这座77米高的大厦建成,随即成为上海第一个高层建筑,再加上整个大厦外表奢华,内部气派堂皇,被人们称为“远东第一高楼”。作为它的主人,维克多也由此成为上海滩的红人。
此后,外滩一带的地皮价格一路飙升,势不可挡,还一度超过了纽约、伦敦,南京路就此兴旺起来。
但这个野心勃勃的男人,目标不止于此。犹太人善于经商的特质,在他身上可谓发挥到了极致。维克多先是把沙逊大厦作为写字间出租给了洋行、银行以及国际电台办公处,赚取每年高额的租金,后来又在大厦的北楼开了一家华懋饭店。
金字塔式绿色铜瓦楞皮的尖塔楼、旋转式厅门、意大利大理石地面和立柱、独一无二的九国套房,这里的一切都在宣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华懋饭店开始对外营业后,上海的达官贵人、富商及买办趋之若鹜,住在那里犹如置身于世界的中心,马歇尔、司徒雷登、卓别林、鲁迅都曾停留于此,无数政要在这里风云聚会,上演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来自英国的上海首富
尝到甜头的维克多又继续加码投资上海房地产业,新设立多个房地产公司,还开了10多家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
后来,上海市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价也上涨了十几倍。维克多又乘胜追击建成了河滨大楼、都城饭店(现新城饭店)、华懋公寓等多栋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资料显示,到19世纪30年代,上海约有1/5的高层建筑产权都归沙逊家族所有。
为了巩固沙逊家族在上海的经济地位,维克多通过并购的方式,取得了纺织、造船、饮料等上海本地企业的经营权。除此之外,他还将金融业纳入到自己的商业版图。
1928年,维克多在上海设立远东营业公司、上海地产银公司、汉弥尔登信托公司等多家金融公司。
至此,在华经营多年的沙逊家族已拥有近50亿元法币的财富(当时法币的币值尚且稳定,1939年时,100法币可以买到一头牛)。而维克多本人,毫无争议地成为上海首富,更是在华犹太商人中的领袖人物。
作为一个超级富豪,维克多在上海的生活是惬意的,也是放荡不羁的。同时,他也改变了这座城市。
热衷赛马的维克多,在上海、印度普那和英国纽马克特三地都拥有自己的马厩。每逢周末,他经常出外遛马。因为爱马,他还将华懋饭店的酒吧命名为“马与猎犬”。
他还喜欢派对,是第一位将欧洲下午茶传统带到上海的人。喜欢舞会的维克多,更仿照纽约仙乐舞厅在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仙乐斯舞厅,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有名的百乐门。
正当他在上海如鱼得水、大展宏图之时,二战开始了,纳粹德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犹运动。为了躲避迫害,近十万德奥犹太人远涉重洋逃往上海。维克多慷慨解囊,先后提供数笔巨款资助难民。
可随着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上海租界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他只能同所有在华外商企业一样,大量抛售各附属企业和投资关系公司的股票,陆续将资本转移到国外。
但日军怎肯放过这个富甲一方的英国人?再加上他曾帮忙安置二战流亡者,日军更是不停地对他施加压力。1938年,维克多在无奈之下决定暂离上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维克多重回上海,却发现外国人在上海的特权连同上海的租界一起消失了,“在中国开展大规模业务的日子已经过去了”。1年后,新沙逊洋行以产抵债,将旗下在上海的公司全部转让给中华企业公司。这也代表着从1845年起就在上海经营业务的沙逊家族至此完全撤离中国。
离开中国后,维克多在上海的产业也渐渐收归国有。从此以后,这位没有子嗣的“上海首富”与中国再无联系。
1961年,80岁的维克多因心脏衰竭在巴哈马的家中去世,身边只有一名护士。
而那座曾帮他立足于上海滩的华懋饭店,自1956年起成为“和平饭店”。直到现在,同时代的饭店多已在时间里消逝,唯有和平饭店还伫立在外滩,见证着人来车往,潮落潮起,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