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西极”鱼斗泉: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西极”鱼斗泉: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而这片绿水青山,有望实打实地改善村里的生活,村里将逐步开发旅游景点,打造旅游休闲基地

新京报讯(见习记者 李谦锋 记者 周怀宗)一直以来,其实对“哪儿是北京的最西端”这一问题有争议,一说是门头沟灵山山顶,二说是房山鱼斗泉村的大马踏岭,最后,经官方测量,确认为鱼斗泉村的大马踏岭。

鱼斗泉村据说从元代开始就有人居住,至今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几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却也因为是山村,日子一直过得很苦。让村里人高兴的是,这几年,村子的生活在悄悄发生变化。

群山环绕的鱼斗泉村。李谦锋 摄

北京最西的村子

鱼斗泉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乡最西部的深山区,村西1.5公里即是北京市与河北省涞水县的分界处,因此有“京西第一村”“京都西极”之称,同时也是“茶马古道”进京第一村。

鱼斗泉村口,写着“京西第一村”“京都西极”。李谦锋 摄

村里则直接把“京西第一村”“京都西极”这两个称谓挂在了村口的大门上。鱼斗泉距房山区政府所在地110公里,距蒲洼乡政府所在地30公里,翻过一道山梁,5公里外便是河北省涞水县九龙镇镇政府所在地。

鱼斗泉村西1.5公里的公路处,就是北京和河北的分界处。李谦锋 摄

早上8点40分,记者乘坐“房19路”公交车由始发站房山客运站出发,沿途经周口店、房山岳各庄、云居寺路、十渡、卧龙村等站点,直到中午11点50分,历时3个多小时,到达第78站终点站鱼斗泉村。

公交车司机李杰告诉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房19路单程运行里程104公里,是房山区内运行里程最长的公交线路,每天往返一次,下午1点50分从鱼斗泉再返回房山。每天往返一次的房19路,也是鱼斗泉村民出行的唯一一条公交线路。

鱼斗泉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0亩,林地面积4164亩。现有户籍人口167户,331人,常住人口80户120人。从字面上看,“鱼斗泉”这个名字似乎与鱼和泉水有关,其实不然,这是一种误解。

据村里的隗功宽老人介绍,第一批来这个村子的隗姓村民,是由邻村的芦子水村搬迁至此。传说距今200多年前的清代,鱼斗泉和芦子水的隗氏族人因买卖一块地产发生争执,同是一族人,一笔写不出两个隗姓,族内便决定采取抛钱币决定地价。若抛起的钱币自然落在升内,便以升中钱币为价;若落在斗内,则以斗内钱币为价,因三次抛起的钱币均落在斗内,于是以一斗铜钱作为地价,村名也随之称“一斗钱”。1948年土地改革时,因谐音改称鱼斗泉。

别看鱼斗泉村这么偏僻,今年6月27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还亲自来考察过,步行察看村庄环境,了解帮扶项目实施等情况。70岁的隗功宽老人不仅熟知村里掌故,还多才多艺,当时就拿起自制的二胡,给书记拉了一首《拥军花鼓》,蔡奇鼓掌相和。也正是在隗功宽老人家里,蔡奇高兴地说,鱼斗泉村的村民精神面貌好,并嘱托村里一定要带着大家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隗功宽老人拿出族谱,向记者介绍鱼斗泉村的由来。李谦锋 摄

枣花开遍梯田

确实是绿水青山,鱼斗泉地处百花山山麓西南,村址海拔667米,四周群山环绕,林木青葱。2002年起建设绿色生态区,目前植被覆盖率86%。“之前山上都是光秃秃的,十几年来政府一直鼓励我们多植树,保护生态环境,这么坚持下来,才有了现在的一片绿色。”隗功宽说。

鱼斗泉不仅是北京最西端,还有着特别漂亮的山岭。在鱼斗泉村西南向的群山之中,有两处山峰顶部平坦,被称大马踏岭、小马踏岭,山坡平缓,站在坡顶可观看大游龙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大马踏岭还是北京的最西端,山上乔木、灌木极为丰富。

北京最西端,大马踏岭。李谦锋 摄

“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蔡奇书记的嘱托,村里的乡亲们如今都爱挂在嘴边,而这片绿水青山,将来也有望实打实地改善村里的生活。“我们现在还没有成熟的旅游景点,今后我们村将以生态为底色,结合村域实际,依托‘北京西极’地理位置和金丝小枣基地,逐步开发旅游景点,打造旅游休闲基地,发展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产业。”村支书张文春表示。

过去的鱼斗泉经济以农林牧生产为主,干鲜果品有核桃、杏、枣、及花椒、酸枣等,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土豆等。“目前我们村主导产业为种植金丝小枣,现已兴建了180亩枣园,栽植枣树2.5万余棵,目前金丝小枣基地由于栽植时间较短,产量还不大,两年后到达丰产期,预计年产1-2万斤,收入7-14万元,年人均可增加收入3000元。同时,村内组建嫁接队嫁接野生酸枣树万余棵,2015年还引进了无核金丝小枣树苗,嫁接后经过精心管理,目前长势良好,村里人现在都盼着今后小枣丰收的日子。”张文春介绍。

梯田上遍植枣树。李谦锋 摄

张文春介绍,今年村里在附近山沟还种植了中药材黄芩。在村子周边的采访中,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见到了正在种植黄芩的村民,“每年都可以采摘叶子来制作茶叶,根部还是传统的中药材,三年后重新种植一茬儿。”村民隗合民介绍。

都去河北赶大集

“我们虽然属于北京,但离蒲洼比较远,离河北的九龙镇就5公里,平时都去九龙镇赶集。”77岁的任正花告诉记者,由于村小人少,村里没有超市和小卖部,偶尔会有流动的商人开车来村子卖菜。

“现在村里住的大多是老人,又不会开车,去赶集一般都雇出租车,来往一趟光车费就得80块钱,去一趟不容易,就多买点,像买盐一次就买个50斤。”任正花说,“所以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里种点菜”。

村民在自家院中种菜。李谦锋 摄

在山村,吃水历来是个难题。鱼斗泉村建在几处山势较缓的山坡上,住户也比较分散,村里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在几处山泉水源附近建了4个200立方米的蓄水池,用水泵抽水,通过管道分水到各村民家的水窖中。

“过去都靠挑水,尤其在山村很不容易,这比过去强多了。”冬天的山村气温低,水管冻住无法走水,任正花说,“冬天来临前,存上一窖水,省着点用,够用到开春。”

任正花说,村民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李谦锋 摄

记者问老人,冬天山里冷,怎么取暖过冬。任正花带记者来到隔壁房间,“从这里烧火,隔壁房间的炕上就热了,整间屋里也暖烘烘的,我们家里也装了烧煤的暖气,但还是习惯烧炕,暖和又省钱。”

村里装了新设备,现在不出村就可以取钱。李谦锋 摄

看病抓药不再难

鱼斗泉地处偏僻,距离镇区、市区较远,村里住的又大多是老人,平时村民看病拿药又该如何解决?

“有一年我得了肾结石,疼得我在炕上都休克了,先去九龙镇打了一针止痛针,回来赶紧又去了房山医院。”任正花说,过去看病抓药是村里的一大难题。

为方便村民就医,蒲洼乡卫生院组建了下村巡诊医疗队,每周一次,主动入村开展医疗服务。

“下村巡诊医疗队,配置了巡诊车,配齐司机、医生、药房和收费人员。在下村过程中带足常用药品和血压计、血糖仪等,免费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还开展健康大讲堂,通过讲解卫生防病知识,达到早期预防疾病的目的。”蒲洼乡卫生院院长李宁介绍。

任正花说,“我们这种小山村缺医少药,现在比过去好多了,乡里卫生院每周都过来,有个病也不像过去那么害怕了。”

蒲洼乡卫生院巡诊医疗队进村,方便村民就近就医。受访者供图

枣树、蓄水池、银行设备、医疗队……山村的生活就这样悄然改变着。隗功宽说,“尤其是这几年,村里先后修建了公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饮用水困难问题。村内还建起了健身广场、老年活动站、数字影院和健康促进室等,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京报见习记者 李谦锋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卢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