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空心村是城乡融合必经阶段,不必谈虎色变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空心村是城乡融合必经阶段,不必谈虎色变


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村庄的消亡与壮大,是人口布局和经济格局变动所带来的自然历史过程,大可不必为之伤感,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人的安顿与人心的安放。

空心村是城乡融合必经阶段,不必谈虎色变

▲培养出18位博士、硕士的“状元村” 依然是个“空心村”。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近一个月来,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两次公开谈及“空心村”问题,先后从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工作部署。看到这个消息,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农业农村部确实在实质性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融合并行,这符合本轮机构改革中组建这个部门的初衷,长期以来的农业农村工作分割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空心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经过程

讨论空心村问题,需要先对这个概念有个基本认识。一般来说,通常把常住人口不足户籍人口50%的村庄看作空心村。按照这个标准,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全国的空心村数量平均在10%左右。

但如果从城镇化的大尺度来看,这个数字实际上存在严重低估。造成低估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在调查时将两类村庄刨除在外:一是那些人口很少,已经被撤销或是合并的村庄;二是人口看似不少,但主要居民是老弱贫病等留守群体的村庄。

这两部分村庄都已经缺少必要的活力和发展机会,本质上应该属于空心村范畴。如果将上述两部分村庄考虑在内,我国的空心村数量估计在30%左右;不出10年,随着老年人自然生命的终结,空心村数量还会进一步上升。

有些人谈空心化而色变,总把空心村看成是农村发展的问题甚至痛点。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空心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空心村本质上是一个价值中性概念。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村庄的消亡与壮大、城市的崛起与没落,都是人口布局和经济格局变动所带来的自然历史过程,大可不必为之伤感。我们实际应该关注的是人的安顿与人心的安放,而不是一个个作为居民点的村庄。

空心村与乡村振兴并不相悖

空心村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对待空心村的态度及政策上。不得不说,近年来部分地方针对空心村的政策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宜违背人口布局规律。笔者调查过的一些地方,面对乡村人口减少的大趋势,还盲目上马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几千万投下去只为几户人家服务,无论是投资效益还是后续维护都十分不经济;

其二,村庄撤并搬迁不宜搞“一刀切”。一些地方希望通过人口相对集中居住来解决空心村问题,要求全部村民搬入集中社区。但他们通常忽略了其中有一部分专业农户,需要靠近农场居住,而且要有必要的农业设施场地和用房;

其三,乡村人才振兴不宜“一哄而上”。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但我们要把真正需要的人才识别出来。一些务工者、小农户通常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本支撑来完成有效的生产活动,盲目鼓励他们留村、返乡不具有实际意义,应该尊重人力资本的配置规律和他们的自主选择。

总体看,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部分地方的工作偏差具有一定的校正作用。6月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行政办法和经济激励等措施鼓励空心村剩余人口向中心村转移。7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时,提出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来吸引资源要素,把人留住,以此来解决空心村问题。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城乡人口布局和经济发展趋势,对于缓解空心村以及广大农村留守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实拍山西忻州“空心村”。图/视觉中国

空心村治理,还要加强“政策瞄准”

不过,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现在的一系列政策还需要在政策瞄准和精细化上狠下工夫。

比如说空心村剩余人口的迁移问题,中心村恐怕不是人口迁移的最终目的地。当前的城乡人口布局与经济要素配置的规律不相匹配,如果以城乡收入均衡作为一个基本衡量指标,还要有数亿人进入城市,而不是停留在中心村这个层次。谁要进城、谁不进城、进什么城,这些问题还要有细化的政策设计。

再说乡村产业问题。产业兴旺是一个大尺度概念,是就乡村产业全局而言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只是热闹,成就不了繁荣。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对乡村和农户的类型有一个合理划分。

当前,我国乡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二是典型农区村庄;三是生态脆弱地带村庄。所谓空心村主要出现在后面两类村庄。

从世界通行规律而言,这两类地区的产业主要是规模种养业,只有占比极小的村庄可以发展一些特色的旅游、服务业。而这些年已经显示出的一个趋势是,规模种养业中,专业农户开始崛起。所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健全供应链等措施,受益者主要是这些人。根据笔者的估算,未来专业农户数量还会有一个较大幅度提升。

但即便如此,更多的处于留守状态的居民将何去何从?如若不能让劳动者稳定进入经济分工系统且逐步获得平均水平的收入,任何的产业政策都不具有持久性。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乡村产业问题,而是涉及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治大国若烹小鲜。空心村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上种种过渡性问题的集中反映。无论是强化乡村治理,还是发展乡村产业,都要把政策瞄准的对象搞清楚。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陈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编辑:李冰冰   校对:付春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