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学生悼念徐中玉:学术讨论,从不干涉学生想法

新京报

关注

原标题:学生悼念徐中玉:学术讨论,从不干涉学生想法


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于今日3时35分逝世,享年105岁,遗体告别仪式将在6月28日举行。徐中玉的学生、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南帆表示,他始终记得徐中玉对学生的关心: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一直在他的视野之内。

新京报讯(记者 周世玲)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于今日(6月25日)3时35分逝世,享年105岁,遗体告别仪式将在6月28日举行。在徐中玉学生的眼中,先生非常关心爱惜学生,是一位纯粹的、难得的有风骨的知识分子。

徐中玉生前照片。图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

遗体告别仪式28日举行

华东师范大学的官方微信号“华师大中文系”今日发布讣告,著名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徐中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今日3时35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讣告显示,徐中玉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28日10时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公开资料显示,徐中玉于1915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是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语文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名誉主任。

提到徐中玉,绕不开的是《大学语文》。徐中玉是新时期我国大学语文课程的创始人之一。媒体报道显示,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徐中玉,与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等共同倡议,恢复开设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而中断的《大学语文》课程,发起组织部分全国高校专家、学者,一起编写新的《大学语文》教材。

1981年,教材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新时期第一部《大学语文》科班教材。这是一本几代大学生必读的教科书,近40年累计发行3000多万册。

此外,徐中玉还是杰出的文学活动家和文学教育家,其学术作品包括《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

支持鼓励学生创作

作家赵丽宏是徐中玉的学生。今日,赵丽宏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今天才从外地回来,听到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很难过。

在赵丽宏眼中,徐中玉是一位备受尊重、为人亲近的长者。赵丽宏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他入学时,徐中玉是中文系主任,名气很大,他对徐中玉的生平也有所耳闻。

赵丽宏表示,徐中玉非常关心爱惜学生。他们这一届学生特殊之处在于入学时年纪较大,当时不少人喜欢创作,办文学社、做刊物……创作氛围活跃。对此,徐中玉不仅支持而且关心,丝毫没有反对,还经常在中文系的会议上表扬他们。

当时赵丽宏经常发表作品,徐中玉总是关注并称赞和鼓励他,会提醒他要打好理论基础功底,多读文学理论相关的书,还为他推荐了不少书目。

赵丽宏毕业时,徐中玉宣布,学生的作品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赵丽宏的毕业论文就是一本诗集。

赵丽宏的同学孙颙,也是一名作家。孙颙在大一大二时写了长篇小说《冬》,徐中玉同意孙颙请假去出版社改小说,小说后来真的出版了,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

书房上课,从不干涉学生想法

今日,徐中玉的学生、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南帆告诉新京报记者,其曾撰文《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回忆徐中玉先生。

在文中,南帆回忆,自己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就读后,常常见到徐中玉拎一个公文包疾步穿过校园的背影。当时,徐中玉担任中文系主任,兼任上海作家协会主席,还是《文艺理论研究》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两份学术刊物的主编,手边的事务极多。

他从图书馆找到了徐中玉的多本著作,逐渐熟悉了他的文字风格:耿直硬朗,直陈要义,不遮掩,不迂回,摒除各种理论术语的多余装饰。南帆觉得,这种文字象征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硬骨头。文艺必须有益于世道人心,这是徐中玉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信奉的观点。在他眼中,徐中玉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们会在徐中玉家的书房上课。几个研究生坐在一张旧沙发上,手捧一杯热茶,自由自在地讨论乃至激辩。徐中玉从不干涉他们的想法。他通常是坐在那把硬木椅上,仔细倾听学生的观点,最后略为点拨,或者做一个引导性的总结,留给学生们自己领悟的空间。

南帆记得,第三个学期刚刚开始,徐中玉突然通知他,他的一份假期作业将在徐中玉主编的学术刊物发表。这时他才意识到,徐中玉的确花工夫读过他们交上的那些浅陋的习作。这并不是个例。南帆始终记得徐中玉对学生的关心: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一直在他的视野之内。

新京报记者 周世玲  编辑 白馗  校对 杨许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