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入副中心之前 北京“市政府”搬过好几次家(图)
原标题:迁入副中心之前,北京“市政府”其实搬过好几次家
来源:北京日报
1月11日上午,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主广场举行了升旗仪式。自此,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市级行政中心的这次搬迁,是首都北京城市发展史的一个新起点。
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地址从正义路2号变为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
正义路2号院,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时间最久的办公区,但不是最早的,也不是唯一的,另外两处您知道在哪里吗?
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之前,是什么机构负责建设和管理北京?
那时候北京“市政府”又是哪里?
今天,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就为您捋一捋北京“市政府”的百年变迁。
01
顺天府
如果穿越到清朝的北京城,有事找衙门,应该往哪儿走?
老北京可能会告诉你,明、清两代北京的地方政府是“一府两县”。这“一府”指的就是顺天府,“两县”则是以中轴路划分的宛平县和大兴县(不是现在的大兴区,名字虽然沿袭,但是辖区不同)。
这里说的顺天府可不是连锁超市,作为行政单位,府比省低一级,比县高一级,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市。
有段相声叫《夸住宅》,其中甲问乙是哪里人,乙说:我是顺天府。甲说:顺天府是四路飞虎厅,代管二十四州县,通、三、武、宝、蓟、香、宁,霸、保、文、大、固、永、东,大、宛、涿、良、房,昌、顺、密、怀、平,不知道您是哪一县呢?
当年的顺天府,比如今的北京市管辖范围更大,可以说是囊括了京津冀。
顺天府的办公地点在皇城东北角,今天的交道口东公街45号。如今,顺天府府衙只剩下大堂。据说当年堂上还挂着雍正皇帝亲笔题字:“畿甸首善之区,必政肃风清,乃可使四方观化,非刚正廉明者,曷克胜任。”
顺天府尹虽然是北京的地方官,但是能管的事情并不多。
那时候北京内城好似一个大军营,皇城内的皇族归宗人府管,旗人由步军营管,各级官员则有所属衙门提供福利。顺天府尹名义上和九门提督“共管”北京内城,但九门提督是一品大员,根本不会和三品的顺天府尹商量事。
北京外城住的有汉族高官,也有平民。清末以前,“流民不入京”,在城里居住的几乎都是“老北京”。
顺天府真正能管的是北京城墙之外的地。在城墙内,顺天府最大政绩是管教育。“顺天府学”作为京师的官办学校,位于今府学胡同,比旁边的大兴县县衙还有名,府学胡同的名字就是根据顺天府学而来。
顺天府说到底是个衙门,根本没有近代城市管理的概念。市中心道路年久失修,一下雨立马变成泥浆。人走车轧,天长日久许多主要干道中央都有几道大车辙。冬天,人们将煤灰倒在街上,西北风一刮,灰土满天。皇帝每次出行都要黄土垫道,因此北京许多街道比两边民房地势高出许多。
清末北京的排水系统几乎失灵,虽然官府照惯例每年春天都要疏浚排水道,但政局动荡、财政入不敷出,许多沟渠形同虚设。那时候各家房前都有脏水坑,雨后积水状况就更加严重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光绪西逃,京城成了暂时的权力真空。为了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清廷留守官员与各国占领军协商,由士绅出面,组成临时治安机构——“安民公所”。
“安民公所”里有中外巡警,主要职责覆盖了人口、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这一机构只存在了一年,但让中国人在屈辱中触摸到了近代城市的管理模式。
清廷恢复统治后,沿袭安民公所之制,在京城设立善后协巡总局,1902年又改为工巡总局。这一机构除了维护治安,还增加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近代市政管理机关的雏形。
02
北洋政府时期
民国以后,北京人口激增、平民社会兴起。1914年,在内务总长朱启钤的大力推动下,一个专门的市政管理机构——京都市政公所成立了。北洋政府时期,它与京师警察厅共同承担北京市政管理的工作。
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政府在中南海办公。身为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出任京都市政公所的第一任督办,因此京都市政工作的办公地点就设在西长安街新华门对面,现已不存。
京都市政公所不但肩负着规划、建设、修缮北京城的责任,还负责筹措经费、发行债券、兴办慈善事业和管理医院等许多职能。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王亚男认为,京都市政公所已经具备了现代政府的雏形。
北洋政府时期,京都市政公所与京师警察厅共同承担着市政府的职责,京都市政公所更偏重于市政建设。
清末北京城道路狭窄,泥泞不堪,垃圾遍地,沟渠年久失修,因此市政公所提出要以“整理街市”为突破口。
第一个得到“整理”的“街市”是正阳门地区。
当时,正阳门人流、车流、商业网点密集,交通拥堵情况严重。京都市政公所将正阳门瓮城拆除改筑马路,在正阳门东西月墙上各开两个门洞供行人通行二门。这样一来,正阳门交通拥堵的状况大为改观。
除此之外,京都市政公所还有好几项大举措,如开公园、兴建环城铁路、平整道路、疏浚沟渠、种植行道树、修建香厂新市区等。
1914年至1918年间,北京城的面貌大为改观。
比起专注于市政建设的京都市政公所,京师警察厅的职权范围可就大多了。
京师警察厅的职责范围包括:集会结社、著作出版、报刊检查、剧场管理、国籍户籍、公共交通、车辆管理、公共路灯稽查、市政路况、社会救济、工商登记、商铺管理、刑事案件、法医诊断、拘留所管理、罚金缴纳、道路清洁、沟渠管理、医疗、制药,食品制作、生物化验、消防等等,等等。
为了移风易俗警察厅还经常在街道张贴白话布告。比如专门针对北京膀爷的:“光着脊梁是一件不体面的事”。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市政管理职能才从警察局中分离出去,北京的城市管理也日益完善。
03
北平特别市政府
1928年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设为特别市,直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北平特别市政府成立,办公地址在中南海西北部。
“市政府”这个名词,第一次进入了北京的历史。北平特别市政府是近代北京城市行政历史中,第一个组织完备、管理分工明确、服务市民与城市发展的城市政府。
那一时期,北平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也留下许多美丽的风光照片。然而,随着1937年日寇铁蹄的闯入,北平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安闲气度,离乱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
从北平成为特别市起,北平的市辖区域就仅仅是内城、外城及附近郊区,其范围东至黄庄,西至三家店,北至立水桥,南至西红门,面积大约七百余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约占10%。
这个市域面积就当时的北平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来说,其实不算小,但问题来了。很多与城市关系密切的设施,都在北平特别市之外,比如自来水水源地在孙河,发电厂在石景山,交通枢纽在丰台……这些地方都划给了河北。这样一来,北平城市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与河北省协调,给北平的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北平特别市成立不久,就提出“以旧城区域为基础,西、南、北三郊酌量展拓”的主张,设想将属于宛平县的门头沟、卢沟桥、丰台,大兴线的南苑、黄村,通县的马驹桥,昌平县的大小汤山等地划入北平。南京国民政府内务部派员与北平、河北代表会商,未果。非但如此,两个月后,河北省治所迁到了北平,北平成了河北省的“省会”。
不过,北平隶属河北省的时间并不长。1930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把北京复升为院辖市——归国民政府政务院直辖。河北省治所迁到了天津。
04
人民政府诞生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与傅作义军队交接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军管会和北平市政府也从郊外移往北平城内的办公住所,开始对外办公。
进入北平,中共北平市委和军管会选中东交民巷的旧德国使馆、旧日本使馆和兵营作为办公区,从此奠定了北京市委领导机关所在地的位置。这里,也就是后来更广为人知的台基厂3号院——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地。
台基厂是明成祖朱棣修建紫禁城时,为宫殿加工基座石料的工厂。宫殿营建完毕后,由于离皇宫很近,这里便逐渐成为王府和行政机构扎堆的地方。
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台基厂和东交民巷一同沦为了德、日、法、意等列强的使馆、兵营、跑马场。
1950年1月6日下午,在东交民巷的御河桥二号院内环境幽雅的北楼会议厅,军管会召开联席会议,部署彻底收回东交民巷。
开会所在的楼,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是日本驻中国的总领事馆,它的南邻是日本兵营,北邻是意大利兵营。一战后,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订立的卖国“二十一条”就是在这座北楼签字的。北平解放前,傅作义曾将他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一度设在这里。
御河桥二号院,也就是后来的正义路2号院——北京市政府所在地。
1949年1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发布成立公告。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届北平市政府成立了。不过,这个“北平市政府”的名称使用时间不长。两个月后,北京市的第一届人民政府诞生。
市政府入城之初的办公地,是接收了原国民政府北平市政府旧址及北京饭店、南河沿翠明庄等地。
1949年12月底,市政府机关迁到了西长安街1号,即府右街南口外西侧路北。
直到1953年西长安街扩建,市政府才迁到更加广为人知的正义路2号院。
正义路所在的位置原本不是路,而是御河流经的河道。清代末年,御河被划入外国使馆界,使馆界把御河的两岸加以整治砌成砖堤,河道明显变窄,但两边的河沿却加宽了,成了宽阔的马路。
1901年以后,御河河道在历次改建中逐渐都被改成了暗沟,变成了马路。1947年东侧称正义路,西侧称兴国路,到1965年整顿地名时统称为正义路。
正义路2号院曾为肃亲王府和日本公使馆所在地。
肃亲王府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豪格的府邸。虽然豪格在与多尔衮的权力斗争中败阵,最终被削去爵位,但顺治帝亲政后又恢复其爵位,其子承袭爵位称“显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恢复原封号。旧时北京有一句老话:“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肃亲王府财力雄厚,宅邸自然是不一般。
到最后一位肃亲王善耆时,该府在义和团运动中成为废墟。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外国扩大东交民巷使馆界。日本公使馆最早设在东四六条,这时借题发挥,以原址狭小、不敷使用为由,要求清政府将肃王府、詹事府和部分民宅划入新使馆的用地。新公使馆由日本著名设计师真水英夫主持,1909年建成使用。
日本公使馆大门楼坐东朝西,面向正义路,总体风格为西方近代折衷风格。北京市政府搬到正义路2号院后,这座大门悬挂上了北京市政府的牌子,获得了新生。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从此成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新的办公驻地。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副中心,是实现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
一个新的地址,一个新的起点,将永远铭刻进北京的历史。从这里起步,千年大计宏图展开。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作者:董少东、孙文晔、黄加佳)
图片:旧京图说、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