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酸雨之都”蝶变“宜居花都”
原标题:柳州:“酸雨之都”蝶变“宜居花都”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代言新广西》,我们就带您去柳州看看。
这个曾经是全国“四大酸雨之都”之一的工业重镇,如何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把工业城市变得能和旅游城市相媲美,如何用环保新实践代言新广西。
从马鞍山上看去,百里柳江宛如一条碧绿的青罗带绕城而过,如今的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绿树林立,这个在很多人看来习以为常的景象,在过去的柳州城却是件难事。今年65岁的柳钢退休职工刘小平,就对此印象深刻。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刘小平:以前厂区很少树木的,也没有什么草坪。
记者:为什么?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退休职工刘小平:粉尘大了种不活,你要种草草死,种树树死,那就是一片枯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批工厂依柳江而建,柳州市成了“城在厂中,厂在城中”,市区内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严重超标,酸雨率高达98.5%,“十雨九酸”,让柳州成了全国四大酸雨之都之一。当时的柳钢是排污大户之一,还引发了一场“要柳州还是要柳钢?”的全民大讨论,柳钢一度关停。答案是,既要柳州也要柳钢。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环保技术专家张艾红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环保技术专家张艾红:2006年的时候全国的烧结机,基本上还没有上脱硫这个概念,然后我们就开始做,烧结烟气、氨法脱硫,以废治废,把焦化不用的氨水用来烧结来进行脱硫,又治理了污染,然后又实现了循环经济。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保卫战打响了。柳钢经历发展阵痛,先后投入70多亿元,治理“工业三废”。以柳钢为代表,从重点企业,到中小企业大范围整治。柳州经过多年的治理,终于摘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
柳州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龚继冬:我们的酸雨率就降到了17%,从98%降到17%。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后边我们的一些山体,以往酸雨严重的时候,这些山体基本上都是灰白色的。实际上我们酸雨治理走过一段很长的漫长的过程。我们知道这个环境质量的来之不易。
为了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柳州市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关停并转高耗能企业项目,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柳钢通过技术升级治污的脚步没停,努力向超低排放迈进。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世庆:每年环保的设施的运行费用大概会超过15亿。从投入这一块,我们是舍得下血本的。以现在的要求来讲,环保其实它是一个生命线,环保过不了关不要谈发展,生存都成问题。
今年三月底,曾是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柳州发电厂,也彻底关闭,比国家要求的关停时间提前了近三年。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每年减少营收8到10个亿,利润在3000多万,机组关停以后,污染物,这个二氧化硫每年约减少2500吨,氮氧化物每年可以减少2000吨,这个粉尘大概是100吨。
随着广西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整个广西电能过剩,柳州发电厂的机组经过技术改造也无法达到国家每度电发电能耗标准,高成本、高能耗的柳州火力发电,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一家三代在柳电工作的卢建军,虽然舍不得,但是柳电关停的短短半年多内就感受到了不同。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公司职工卢建军:关停了以后,我就感觉我们的这个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觉得跟过去比起来幸福的多。
如今,柳州的生态环境“华丽转身”,曾经的纳污河柳江,如今已清澈见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水上运动基地,还引来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内河帆船赛等国际赛事竞相落户。
持续治理污染,恢复昔日的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同时,柳州全面打造“生态花园、五彩画廊”花园城市,使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更大、质量更高。这里的市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市民走出家门不超过500米就有休闲绿地。新种的27万株洋紫荆,让柳州每到春天就变成“花海之都”、宜居的幸福之城。
花美、绿荫、鸟唱、鹭飞,柳州用温馨宜居的环境迎接一个又一个 “稀客”。最近,有人在柳钢附近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的身影。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外形晶莹剔透,像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这种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也现身柳江,为柳江水质“点赞”。不少房车“驴友”也不远千里这个工业闻名的城市来旅游打卡。
湖南游客尹秋爱:山好水好,空气又好,环境又好,气候又好。
浙江游客庞平标:在这里住了几个月,都舍不得走。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火电厂减少硫排放,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清新的空气,用我们的环保新实践,代言新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