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专家谈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意义不大或引发未知疾病

北青网

关注

原标题:专家谈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意义不大 或引发未知疾病

今天(11月26日),深圳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消息一出,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也涌现了不同的声音,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通过基因编辑来实现艾滋病免疫,是否符合社会伦理?从科学角度是否真正可行?

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专业学组副组长卢洪洲教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这项研究的价值表示了疑问:“艾滋病的母婴阻断非常成熟,如果担心艾滋的亲子间遗传,母亲治疗就可以了,干嘛还要做这份研究呢?它的研究价值何在呢? ”

此外,卢洪洲还对这一技术可导致的其它疾病表示担忧:“人体的每个部分都不可或缺,是非常自然的生命,这样做除了伦理,还可导致其它未可预知的东西,这都是需要考虑的。”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肖江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个技术理论可行,目前艾滋病基因治疗在研究中,这个思路也算是未来艾滋病治疗的方向之一。但成功率很低,并且孩子未来是否可导致肿瘤或其他未知疾病,不好说”。报道中所谈到的基因编辑实现艾滋免疫,是通过“敲掉受精卵的CCR5基因”,在肖江看来,这一步很不容易,失败率高,“敲除CCR5基因,是否会脱靶敲掉其他正常基因呢?虽然他们说效率高不会脱靶,但这种可能性仍存在,把CCR5敲除了,把其他正常基因也敲除了,就可能导致癌症或其它疾病”。此外,肖江表示,伦理也是一个问题,应当严肃慎重对待。(北青报记者 张小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