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究竟是什么?

政府网站

关注

原标题: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究竟是什么?

来源:中共吉林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微信号吉台快线 

2018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将于11月24日投票、开票。这次选举将一次性选出全台总计上万名公职,是台湾史上最大规模的地方选举。那么,究竟什么是“九合一”?2018年选举情况又是怎么样的?

台湾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县市长”选举的?

台湾实施“地方自治”,早在1950年。从那时起,台湾地区除了“直辖市”以外的县长、市长就是由当地居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

“两蒋”时期的台湾选举,在国民党的严格控制之下进行,但并不完全都是“内定”的。国民党之外的人士也可以参选甚至当选,1950年产生的台湾第一位民选县长是花莲县的杨仲鲸,他就不是国民党人,而是“中国民主社会党”的成员。

“两蒋”时期,甚至有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候选人,通过地方选举当选为公职人员。其中知名代表之一是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1979年年底台湾爆发“美丽岛事件”,这是台湾民运史上的重大事件,陈水扁为“美丽岛事件”的主犯之一黄信介做了辩护,跻身公开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社会人士之列。1981年,陈水扁成功以最高票当选台北市议员,1985年,陈水扁还参选家乡台南县的县长,最终仅以一万票的微弱优势败北。彼时,台湾还在蒋经国统治之下,还属于“戒严”时期,但“公开对抗中央”的候选人参加地方选举,并没有被严格禁止。

台湾的“直辖市”是怎么来的?

1967年,台湾当局将台北市升格为所谓“直辖市”。1979年,高雄也改为“直辖市”。所谓“直辖市”,和大陆的直辖市意思相同,就是说只对“中央政府”负责,不受任何省的约束。

从那时起,台北市和高雄市就脱离了“台湾省”,台湾当局的行政区划变为“两省两市”,分别是台湾省(管理台北、高雄之外的台湾、澎湖地区)、福建省(管理金门、马祖地区)、台北市和高雄市。

“台北市”脱离“台湾省”之后,“台湾省”的省政府和省议会都迁到了台北市以外。台湾省“省政府”设在台湾南投县的“中兴新村”。

而“省议会”则设在台中县雾峰乡。

台湾当局重划“省界”,并不是闹着玩的。以前,在台北市和高雄市和台湾其他县市之间,还有实体性质的“省界”,标明其他县市是由“台湾省”管辖,而台北市并不属于“台湾省”。

威权时代,台湾地区的“地方自治”仅限于县市一级,并没有上升到省级。在省级行政区划(“直辖市”、省)和“中央”,选民只能选举“议会”的民意代表,但并不能投票选举行政首长。也就是说,台北市、高雄市改成“直辖市”之后,台北和高雄的市长由台湾当局直接任命,不再进行选举。

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了“戒严”。1991年,台湾当局宣布终止从1947年内战时期起宣布的所谓“动员戡乱状态”,从此台湾的行政首长选举上升到所谓“省一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台湾固定将“县一级”选举在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一年举行,而“省一级”选举则在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两年举行。1994年,第一次举行“北高市长选举”(台北、高雄市长)的时候,同时举行的还有“台湾省长”选举。当时当选“台湾省长”的是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他是历史上第一任“台湾省长”,也是最后一任。

“台湾省”现在还存在吗?

根据台湾当局的理念,一个施行“地方自治”的省,其行政首脑应该由全省民众选举产生,称“省长”。而如果一个省不能作为“地方自治”的主体,行政首脑就要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不称“省长”,而称“省政府主席”。

1997年,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以“台湾省”和台湾当局“中央政府”机构叠床架屋为由,通过修改台湾当局“宪法”实施“冻省”,从此“台湾省”不再进行省长和省议会的选举,台湾省的“省辖县、省辖市”实际上直属于台湾当局。但在名义上,台湾省仍然保留,“省辖市”称谓依然沿用。

台湾的“直辖市”为什么越来越多?

在2010年之前,台湾只有台北和高雄两个“直辖市”。2010年台湾“地方制度”调整之后,原台北县升格为“新北市”,原台中县和台中市合并,组成新的“台中直辖市”,原台南县和台南市合并,组成新的“台南直辖市”,原“高雄直辖市”和“高雄县”合并,组成新的“高雄直辖市”,这五个“直辖市”遂被称为“五都”。虽然实际上“直辖市”和“省辖县市”都已直属“台湾当局”所谓“中央政府”,但“直辖市”明显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

2014年的“九合一”大选前,台湾“省辖县”中人口最多的桃园县“改制”成为“直辖市”,所谓“五都”升为“六都”。这些城市不仅在政治上地位重要,也被台湾当局视为整个台湾经济发展的重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