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国内

新华网致敬记者: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新华网

关注

原标题:今天,第19个!

小编掐指一算

今天有好事发生

翻日历一看

原来今天我们过节!

虽然呢

今天过节

但是放假什么的

是不存在的

毕竟

我们舍不得粉丝看不到我们

当然了

小编爆照什么的

也是不存在的

毕竟

小编怕自己的盛世美颜

让网络瘫痪

不过话说回来

今天跟往常相比

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同

一大早

要跟温暖的被窝告别

赖床的时候

还得想着今天报啥选题

报完选题后

想想自己手里的稿子

心里拔凉拔凉的

然而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

稿子写完后

领导的“夺命”连环call

小编还能说什么

今天

是中国第19个记者节

在圈外人眼中

记者这个职业

风光、神秘、人脉广泛

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新华社记者姜潇在提问。

在家人眼中

他们日夜颠倒

奔波忙碌

2010年8月,新华社记者刘潇在甘肃舟曲泥石流现场采访。

而在朋友眼中

他们总是临时爽约

不回信息

有人说

选择做记者

就选择了一种

永远在路上的生活方式

2016年8月,新华社记者詹奕佳在台风“妮妲”过境珠三角时采访。

是的

当你选择了做记者

就选择了

在深夜2点被电话叫醒

第一时间奔赴新闻现场的紧急

选择了

还没来得及告诉家人

就踏上最近一班列车出发的愧疚

选择了

逆流而上

在别人逃离的时候走向险境的勇敢

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后,新华社记者宋玉萌第一时间来到九寨沟景区进行报道。2017年8月,九寨沟地震后,新华社记者宋玉萌第一时间来到九寨沟景区进行报道。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风里雨里节日里

哪里需要记者

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因为他们知道

追问真相

能带来力量

传播温暖

能带来希望

2017年8月23日,新华社记者刘羽佳第一次经历台风。那一声“啊”很有趣,也很勇敢。

哪怕台风肆虐

洪水滔天

他们无惧风雨

勇敢前行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冒雨拍摄洪水肆虐的安徽宣城。新华社记者刘军喜冒雨拍摄洪水肆虐的安徽宣城。

不管有多危险

他们都始终

坚守在新闻第一现场

2015年8月,新华社记者张铖在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采访。

为了找到最好的拍摄角度

他们登高、溜索、潜入水下

不管身下是冰冷的白雪

还是随时可能碎裂的冰块

只要能做出最好的报道

对于他们来说

一切都值得

向上攀登的路

从来都不容易

更何况他们有时还需要背着

重达几十斤的“长枪短炮”

而向下的探索

有时候比想象中更艰难

距离地面200多米

行程接近一个半小时

巷道里幽深沉闷、煤尘滚滚

他们的衣服早就被汗水浸透

脸上也被煤灰覆满

他们冲锋在第一线

为捍卫真相而出生入死

300米外是刚刚迫击炮弹击中空地后冒起的浓烟但他们毫无畏惧

他们坚守专业

为核实真相殚精竭虑

9年多求索让18年的“呼格案”沉冤昭雪他们用行动诠释不忘初心,人民至上

堆积成山的生活垃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即便隔着口罩对嗅觉也是极大的刺激

他们用亲身的体验还原最真实的现场

带着护膝的可能是英姿飒爽的滑板少年也可能是长期跪地拍摄的体育记者

穿着“伪装服”的

可能不是野战队员

而是

采访大熊猫野化放归的记者

有时候

对工作过于投入

还会让他们陷入“囧”境

他们是镜头的主人

也是镜头里的常客

一不留神

奔跑的他们

也能成为别人镜头里的风景

无论在这个世界的哪个角落

你都能看到他们

录音笔、采访本

照相机、麦克风

是他们的标配

全景相机

无人机

是他们的“新式武器”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在调试遥控相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在调试遥控相机。

他们是观察者、记录者

也是参与者、建设者

他们肩负着向真相掘进的使命

每一笔都成了

历史的追光

时代的注脚

前行的基石

记者

记着初心

记着担当

记着坚守

今天

是进博会第四天 

也是第19个记者节

国社的记者依然奋斗在第一线

2018年11月7日夜,新华社记者仍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忙碌着。新华网 郭小天 摄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

我在路上

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

新闻在路上”

向每一位奔波在路上的记者

致敬!

节日快乐!

加载中...